学术投稿

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中血清T3、T4及TSH水平分析

邢美荣

关键词:放射, T3, T4, TSH, 水平分析
摘要:目的:对放射工作人员体检结果中血清T3、T4及TSH水平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市4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实验组,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另选择我市4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对比两组血清中的T3、T4及TSH水平。结果:实验组的T3、T4及TSH水平分别为(1.29±0.25)ng/ml、(80.27±10.54)ng/ml、(1.47±0.39)μIU/ml,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放射工作人员T3、T4水平低于常人,TSH水平高于常人,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甲状腺部位进行射线防护,以预防甲状腺功能病变。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65.5%,而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7.2%,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19.2±5.9)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郑丽娜;戚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星状神经节是全身大的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节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节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节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作者:申玉馨(综述);张析哲;周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实施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相结合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相结合,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我科2014年1月至6月出院的针灸推拿综合治疗为主的颈椎病新农合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6月出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为观察组,出院后统计其住院天数、总费用、西成药费用、医疗收入、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两者相结合实施更加规范了医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确实减轻患者费用,提升满意度,可以在基层推广。

    作者:程棕鹏;陈健敏;余霞平;杨海兵;武淑桂;黄加强;叶海元;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医疗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又基于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中被不断更新和投入使用。然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林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行为干预对实习护生洗手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对实习护生洗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82名中专实习女护生进行,为期2周的洗手行为干预,根据观察量表,采用现场观察法,记录洗手有关情况。结果:行为干预后,实习护生执行洗手的情况及洗手技术掌握情况均显著提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实习护生洗手的依从性。

    作者:郑巧英;陈玉惠;黄淑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型PICC冲封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科首次使用末端开口PIC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 A组使用10m l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封管, B组使用10m 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管,再用50U/m l稀释肝素液10m l进行正压封管,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导管堵塞1例,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A组无静脉炎发生,B组发生1例静脉炎。结论: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福来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龚红霞;车瑞霞;龙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盲选法选择古浪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C V 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班布特罗(立可菲)、茶碱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孟鲁司特治疗CVA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经济。

    作者:张永明;张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把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化后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病情稳定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88.0%,病情稳定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8.0%,病情稳定率为72.0%,经分析,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和病情稳定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后急诊护理,可及时进行分诊评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 N F-α,I 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 N F-α,I 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 N 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 N F-α,I 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杨秋燕;左友波;杨宇焦;蹇顺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国城乡每千人口医护人员配置的空间格局

    目的:探讨我国城乡地区每千人口医护人员配置的空间格局,以期为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I D W插值法及局域相关分析技术对全国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和直观展示。结果:城市和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均有空间正向自相关性,为空间聚集性分布,且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存在高配置的地区聚集性。北京是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拥有量多的地方,表现为“热点”区域;而西藏和重庆呈“冷点”现象。结论:全国每千人医护人员数配置在北京、吉林、青海、西藏和新疆等存在聚集现象,城乡空间分布不均匀,有待进一步优化配置。

    作者:吴晓春;梁文博;梁志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免疫学新机制

    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发现转录因子TCF-1对TFH细胞的分化作用机制。该发现将为因抗体生成紊乱而造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过敏等,提供新的靶点,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本文分析了如何增强生产企业药品的储存与保护,消费者使用药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利用分析各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的养护中所产生的矛盾以及因素,正确的了解到药品管理的严重性和必需性,提升药品的质量以及医学治疗的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的储存与养护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方法需要改进。

    作者:冯晓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

    目的:分析与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使其坚持合理用药等;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结肠癌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给予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冯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PDCA 循环应用于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与应用后的住院患者各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应用前后的抗菌药物管理的相关项目进行比较。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8.65% vs 31.73%、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5% vs 21.15%、抗菌药物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25.96%vs 60.5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法可行性高。

    作者:窦富珍;俞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837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星期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有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本文就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分析

    西药具有治愈时间较短以及临床效果显著等优势,但是却隐在着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相关病症,使人们急速老化。由此可见,西药治疗疾病时表现出局限性因素。鉴于此,为了综合探讨提升现代西药用药合理性的方法,文章以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笔者长期实践经验,首先介绍现代西药药理基本内涵,再深入剖析现代西药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影响,期待通过优化西药应用程序,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带来帮助。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综述。

    作者:张佳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观察前置胎盘的恰当治疗方法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究前置胎盘的恰当治疗方法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到我院进行临床治疗的40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同时从同期到院治疗的产妇中选择40例胎盘正常的妊娠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两组产妇入院时孕周及胎儿的情况,阴道的出血量以及宫口开大的程度等临床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式,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母婴的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产后的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显著(P<0.05);在临床治疗结局上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但在终止妊娠及胎儿死亡等方面对照组明显优于研究组,数据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胎盘前置的孕妇及时的采取早期诊断,同时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式及治疗契机,可以很好的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蒲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及误诊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子宫角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只有3例患者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其余患者均在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结论:超声是一种诊断宫角妊娠理想方式,在进行诊断的时候,推荐经阴联合经腹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检查,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宫角妊娠疾病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刘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应用自粘弹力绷带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针对留置针固定不牢等问题,我科自2013年11月起对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在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无菌透明胶贴固定后,再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二次固定。结果: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自粘弹力绷带弹性较好,通透性好,不易自行松脱,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韦亚红;周凤吉;梁佳音;刘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