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8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

陈颖;石明芳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及65例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6±3.3)天。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不典型川崎病的关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142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规给抗感染,抗过敏、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腹痛、关节痛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皮疹退而复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乔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1月进行血液检查的AMI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4例作为UA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UA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与hs-CRP水平对于诊断AMI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考虑用于AMI诊断。

    作者:陈贝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聂晓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接诊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治疗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健康指数、感情指数、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患者中临床应用作用显著,不仅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鼠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中ERK5的表达情况

    目的:观察大鼠脑皮质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缺血及缺血再灌的不同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梗死组和缺血再灌组。对各组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RK5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体积均比缺血梗死组大鼠严重。ERK5在缺血梗死组和缺血再灌组都表达,后者明显多于前者。结论:ERK5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并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谭中旭;宋玉强;吕敬雷;于力群;时圣桂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DNA分析前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DNA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5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确诊为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血液,每个患者的血液平均分为A、B、C、D组,A组即刻测定,B组室温放置2天测定,C组4℃放置7天测定,D组溶血即刻测定,比较不同的储存时间、温度以及标本是否溶血对乙肝病毒DNA进行荧光定量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未溶血标本与溶血标本相比以及不同储存时间和温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储存时间以及温度对荧光定量PCR检测乙肝大三阳血清标本DNA的结果无影响。

    作者:关玲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影响

    目的:探索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水通道蛋白-4(AQP-4)和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50只)、OECs移植组(50只)、OE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组(50只),OE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组和OECs移植组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 OECs移植组和OE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在损伤处移植嗅鞘细胞。于术后1、3、7、14、21、28天进行BBB (Basso-Beattl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AQP-4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3~28天,OEC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组的BBB评分较OECs移植组明显提高,术后第1天,联合组和OECs移植组受损脊髓灰质、白质中AQP-4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均达到高峰,但联合组低于O E C s移植组(P<0.05)。第7、14、21、28天,与O E C s移植组比较,联合组A Q P-4表达也较低(P<0.01)。结论:O E C s移植联合督脉电针使脊髓损伤后A Q P-4表达减少,这可能更有利于抑制脊髓水肿、消除脊髓继发性损伤,保存了残存正常脊髓组织并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作者:彭忠勇;孙萍;陈志斌;修波;敖强;孙朝晖;赵振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31例,对照组均行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观察组均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的80.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安全用药的探讨

    目的:浅层分析2015年中国小儿用药的近况及至今还未得到完善的问题,对应提出解决或防范的方案,为了让每一个小儿都得到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方法:调查本院的小儿用药摆放、使用说明书及药物的常用剂量、剂型并进行可能的安全隐患预测,对安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结果:经过对本院的调查发现,小儿用药的主要问题有小儿用药的使用说明书介绍含糊,药物的剂型、规格、包装不当,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应用不合理。结论:就目前医学程度,药物治疗是治愈小儿疾病的常用主要方式,但小儿用药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小儿药物的管理、小儿药物的安全检测、小儿用药的合理剂量尚不完善。应制定合理的药物管理方法,重视儿科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进一步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邹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并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3例,并随机分成参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常规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5.16,5.57,5.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能够使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官来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髓腔或根管穿孔的修补技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根管穿孔的穿孔修补技术操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髓腔或根管穿孔36颗的修补治疗技术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36例经治疗,其中34例患牙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填材料致密,其中20例有少量材料超充但无临床症状,修补失败2例。结论:髓腔或根管穿孔可发生于髓腔的狭窄部分和根管弯曲处,发生穿孔后会有异常的出血和疼痛症状,可以插入诊断丝后拍摄x线片确认。根据穿孔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试行修补(修补一般采用MTA在显微镜下进行)穿孔较大或修补后效果不佳时,需拔除患牙。

    作者:刘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护理病历疏漏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病历疏漏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护理病历疏漏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利用鱼骨图分析要因、80/20法则确定主要因素并设定目标值,圈员讨论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抽取150份病历进行质控检查,活动前疏漏率为90%,活动后降为2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儿科护理病历疏漏率,确保了护理病历质控质量,为临床护理病历质控提供参考。

    作者:李彩云;黄琴容;牛林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为了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医学检验在我国有了快速发展,不断建立的新的检验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在医学检验领域更是倍受注目,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日新月异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台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我院自2012年4月购进一台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使用至今,仪器运行良好,临床评价较好。笔者将三年多来对仪器的应用体会及维护保养方面总结如下。

    作者:赵沛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溃疡创面患者100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联合组患者应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3周后,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为72.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3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7d后,其VAPS评分为(22.8±3.2)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67.8±4.6)分,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慢性溃疡创面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

    作者:王仁俊;曾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析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与介水传染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5年我县的237个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点中的水样进行检测分析,以选取水样中的菌群总数以及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为主要检测项目,同时对我县同期介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对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和介水传染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237个出厂水和末梢水监测点的960个检测水样中,菌群总数检测合格率约为99.2%,总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约为96.4%,耐热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率约为99.6%,并且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系统不同,菌群总数的检测合格率也不同,其中,菌群总数检测合格率中市政供水高,为100%。此外,检测水样的菌群总数合格率以及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我县集中式供水工程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与介水传染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

    作者:谢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抗癌药或能使帕金森氏症患者重新行走

    一种昂贵的抗癌药或能逆转晚期帕金森氏症,使一项小型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多年来首次开口说话和重新行走。虽然对于帕金森氏症有不少治疗方法,但如果被证实,这将是一种药物首次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起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催产素及其受体表达与特性的研究进展

    催产素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双重作用,广泛分布于子宫、卵巢、睾丸、肾上腺、胸腺和胰腺等器官,并有自主分泌和旁分泌的功能。催产素通过与受体关联的钙通道的激活和肌浆网钙的释放促使子宫收缩。催产素与受体结合后由第二信使介导,通过肌细胞膜上电压或激素调控、由受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产生宫缩作用。催产素作用于心脏催产素受体,降低心脏收缩力以及心率。然而,尚不清楚在分娩早期,子宫大量合成催产素是否导致了催产素受体的相应增加和子宫的应激状态。

    作者:魏明周;李巨;曹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根据肱骨干中段骨折病症,探究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共计40例,按照住院时间给予患者顺次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20例患者接受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折愈合时间、上肢功能恢复评分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改善,试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上肢功能评分较高,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所花费的时间短,且试验组的复发率为(10.00%)低于试验组的复发率(4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来说,应用前方入路微创接骨板接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且安全性极高。

    作者:刘宇;范恒俊;吴凯;张福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调Q1064nm激光和IPL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比较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比较调Q1064nm激光和IPL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黄褐斑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PL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Q1064n m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时,给予调Q1064n m激光和IPL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调Q1064nm激光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曾妮;王仁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诊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记录,回顾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诊治方法,统计临床症状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甲状腺素和血糖指标。结果:经诊治,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甲状腺功能、体质量都恢复至正常水平;空腹血糖恢复到5.0~7.0mmol/L,餐后2h血糖值维持在7.5~11.0mmol/L。结论:临床中要根据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两症兼顾,合理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及降血糖药物,以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作者:王辉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