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
目的:对卵巢肿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手术室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剥除术的卵巢肿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室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35例)和优质护理组(39例),观察以上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并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4.3%;同时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2.9%,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实施腹腔镜剥除术的卵巢肿瘤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缪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56例,对49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分别以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7例。结果:51例疗效满意,4例移位,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王征东;姚毅敏;钟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三伏贴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及指导。方法:三伏贴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生发阳气,培本固元,以驱散夏未退之寒邪,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减少支气管哮喘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作者:韩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我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范萍;冯娟;代月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择期行全麻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全麻联用瑞芬太尼;观察组:全麻联用舒芬太尼。记录比较两组苏醒指标、术后5m i n VAS评分、术后30min内镇痛药物使用率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等苏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min VAS评分与术后30min内镇痛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36±0.21)分、1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不良反应率(7.35%)较对照组(26.47%)相比,显著更低(P<0.01)。结论:全麻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在苏醒期内镇痛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可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综合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糖(blood sugar)控制对妊娠结局、围生儿并发症以及母体的影响,为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2009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血糖正常控制组,B组为血糖控制非正常组,每组均为39例,再选取我院39例同期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分析A、B两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围生儿并发症以及母体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的的感染率、产后出血率、羊水过多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的感染率、产后出血率、羊水过多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GDM患者的血糖进行及时的诊断能够有效控制住血糖的发展,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
作者:王海莲;颜明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一旦发生压疮,尤其是三期压疮,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例Ⅲ°压疮患者采用湿润疗法加局部吹氧,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蒋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观察比较调Q1064nm激光和IPL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黄褐斑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4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IPL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调Q1064n m激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黄褐斑患者时,给予调Q1064n m激光和IPL治疗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调Q1064nm激光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曾妮;王仁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耳部清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放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耳部护理清洁,比较两组中耳炎患者的治愈情况及不适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达到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耳部清洁护理能显著提高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婴幼儿哮喘治疗中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婴幼儿哮喘患者74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利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喘息消失时间为(401±2.3)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为(6.5±2.4)d,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经3个月随访,5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6.8%。结论:在婴幼儿哮喘治疗中氨溴特罗口服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艳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早产儿颅内出血多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或兴奋,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患儿预后差别也较大。深入了解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对于预防颅内出血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发生颅内出血的早产儿,除了及时地进行抢救治疗外,还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减轻颅内出血导致的伤残程度。
作者:莫琳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浅析我院他汀类药品在临床使用药物当中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检查服用过他汀类药品的142例患者实行研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对照组为较大的剂量,研究组为常规的剂量。结果:医治过后,患者血清的L D L-C上均有所下降,但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肌损害与肝功能方面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品在常规的剂量下可以有益于下降血脂的指标,有效避免发生肌损害与肝功能的异常。在服用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药品的利弊,安全且合理的选择药品,并及时的实行监测,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
作者:苏振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1月进行血液检查的AMI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4例作为UA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UA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与hs-CRP水平对于诊断AMI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考虑用于AMI诊断。
作者:陈贝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将两个开放的“组学”数据库进行了整合,得到了一个新的癌症驱动基因目录。癌症驱动基因是一类一旦发生改变就有可能促进癌症进展的基因,研究人员使用癌症突变基因与蛋白质结构数据库在病人肿瘤中发现了导致正常蛋白间相互作用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通过这种方法,他们共发现了超过100个新的癌症驱动基因,或可帮助解释为什么由相同基因驱动的肿瘤会导致不同病人出现不同结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接收的88位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康复效果、护理后Barthel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护理后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本文就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这能够在计划免疫管理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我们只有多部门协作、大力宣传、进社区入户排查、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流动儿童的管理,才是促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提供些帮助。
作者:赵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014年6月~2014年12月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后产妇排气、子宫收缩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9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及子宫收缩的干预方案。结果:在促术后早期排气及产后子宫收缩上治疗仪组优于排气汤组及对照组,而中药排气汤在排气的效果上稍低于治疗仪组,高于对照组,但在促产后子宫恢复上低于治疗仪组,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促进早排气及子宫收缩。
作者:徐雅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均按照机型脑梗死进行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缓解神经功能的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菊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降雨强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大学合作,发明了一种可以给细胞量“体温”的纳米温度计。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