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东;姚毅敏;钟刚
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8例患者,治疗期间心身整体护理与卫生宣教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疗效。
作者:马明;李桂香;王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伤口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120例伤口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和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以常规护理对对照组伤口造口患者进行管理,规范化护理对观察组伤口造口患者进行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对压疮的发生和伤口、造口、失禁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在压疮发病数和在伤口、造口、失禁评分等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对伤口造口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手术患者80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认真细致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及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使其坚持合理用药等;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记录。结果:对两组患者行相应治疗与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存在统计学价值。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结肠癌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同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给予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冯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为了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医学检验在我国有了快速发展,不断建立的新的检验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在医学检验领域更是倍受注目,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日新月异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台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我院自2012年4月购进一台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使用至今,仪器运行良好,临床评价较好。笔者将三年多来对仪器的应用体会及维护保养方面总结如下。
作者:赵沛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进行研究,采集上述参与人员血清标本,并进行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免疫学检验。结果:金标法对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0%,酶联免疫法为83.0%;金标法对肺外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0%,酶联免疫法为72.0%;金标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金标法对健康体检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金标法阳性数86.7%,酶联免疫法阳性数88.9%;金标法阴性数72.7%,酶联免疫法阴性数76.4%。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卢永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2014年8~2015年9月,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措施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结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观察,观察组在护理中的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华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体外储存对单采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献血者50名,经由血站采集制备50袋单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D1、D2、D3、D4、D5)检测它们的代谢功能(乳酸、乳酸脱氢酶、葡萄糖、pH)、聚集功能(聚集率)、活化功能(CD62P)、低渗休克反应、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及低渗休克反应没有明显变化(P>0.05),pH值、GLU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LDH、LA及CD62P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单采血小板的计数和低渗休克反应没有变化,但是其活化增强,代谢功能、聚集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作者:陈映;左宇梅;李俊;解明娟;冷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盐酸二甲双胍与生脉饮、六味地黄汤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逊;曹利;冯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作者:汪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力资源是医院重要的资源之一,更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员工队伍结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也就加大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医院工会代表了医院广大职工利益,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医院工会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好的协助医院内部开展工作。
作者:刘大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837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星期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有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药品质量关系着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制药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它与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该专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及分析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大量实验教学中,药物分析实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技巧以及创新能力。但是目前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文对其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希望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于药物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胡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2014年6月~2014年12月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后产妇排气、子宫收缩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9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及子宫收缩的干预方案。结果:在促术后早期排气及产后子宫收缩上治疗仪组优于排气汤组及对照组,而中药排气汤在排气的效果上稍低于治疗仪组,高于对照组,但在促产后子宫恢复上低于治疗仪组,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促进早排气及子宫收缩。
作者:徐雅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中、晚期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研究对象,均在围产期采用经腹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定位追踪,回顾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与产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超声对前置胎盘的诊断符合率为60.00%,经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0.00%,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的产前诊断中,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效果优于经腹超声检查,但在围产期联合应用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追踪胎盘前置状态能有效提高定位准确性,同时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恩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T形接骨板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后的6个月至1年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Merchant膝关节的评分来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2.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仅为81.9%,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的解剖复位,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法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质量,以此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尧;冯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方法:采取每月随机抽查临床13个病区在院病历20份/病区,出院病历10份/病区,统计发现全年护理文书质量缺陷集中项目。结果:护理人员文书书写能力及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培训学习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实施护理文书三级质控检查,是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关键;细化和改进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及考核规范,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保证。
作者:廖桓桓;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针对留置针固定不牢等问题,我科自2013年11月起对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在置入外周静脉留置针采用无菌透明胶贴固定后,再用自粘弹力绷带进行二次固定。结果: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拔管率明显降低,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自粘弹力绷带弹性较好,通透性好,不易自行松脱,操作方法简单,固定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韦亚红;周凤吉;梁佳音;刘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即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对本组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的体温、颅内压、以及GCS评分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体温为(36.5±0.3)℃,颅内压为(2.3±0.2)k P 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 C S评分为(9.9±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检验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确切,实施综合性安全监测与护理相关措施是早期低温疗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
作者:李元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浅层分析2015年中国小儿用药的近况及至今还未得到完善的问题,对应提出解决或防范的方案,为了让每一个小儿都得到更加安全的用药环境。方法:调查本院的小儿用药摆放、使用说明书及药物的常用剂量、剂型并进行可能的安全隐患预测,对安全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结果:经过对本院的调查发现,小儿用药的主要问题有小儿用药的使用说明书介绍含糊,药物的剂型、规格、包装不当,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应用不合理。结论:就目前医学程度,药物治疗是治愈小儿疾病的常用主要方式,但小儿用药的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小儿药物的管理、小儿药物的安全检测、小儿用药的合理剂量尚不完善。应制定合理的药物管理方法,重视儿科人员的药物使用培训,进一步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邹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在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基层临床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万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