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及护理

李元君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低温疗法, 安全性监测, 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早期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安全性监测与护理要点。方法:本研究中纳入时间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即用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对本组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的体温、颅内压、以及GCS评分水平进行评价,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早期低温疗法干预后体温为(36.5±0.3)℃,颅内压为(2.3±0.2)k P 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G C S评分为(9.9±1.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检验以上数据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确切,实施综合性安全监测与护理相关措施是早期低温疗法达到预期疗效的保障。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三伏贴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及指导

    目的:三伏贴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及指导。方法:三伏贴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生发阳气,培本固元,以驱散夏未退之寒邪,恢复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减少支气管哮喘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作者:韩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士长、总质控组长、区域组长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11月起在消毒供应中心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三级质量管理模式,科室设置总质控组长一名,负责动态质量监控汇总分析,并分别在各区设组长一名,对各区进行日常质量管理。结果:实施三级质控管理1年来,科室质控管理工作由总质控组长负责动态监管,各区域环节质量由区域组长负责监督,弥补了以往的由护士长一边忙于行政工作,一边又要抓质量管理的粗放质量管理模式缺陷。结论: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加强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质控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科室各环节工作质量。

    作者:李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毕业实习探讨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环境中的一个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多校区办学情况增加,通过对本校免疫学专业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发现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积极性差、导致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下降,难以显现毕业设计对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完善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院多年负责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综合大实验的教学指导工作,也在毕业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上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经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王克振;戴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盲选法选择古浪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C V 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班布特罗(立可菲)、茶碱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孟鲁司特治疗CVA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经济。

    作者:张永明;张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与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对比

    目的:观察分析宫颈糜烂患者应用LEEP刀治疗和微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门诊确诊的90例宫颈糜烂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及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LEEP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阴道流液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糜烂治疗中,LEEP刀治疗效果优于微波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可加快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耳部清洁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耳部清洁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放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耳部护理清洁,比较两组中耳炎患者的治愈情况及不适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愈率达到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耳部清洁护理能显著提高鼻咽癌并发放射性中耳炎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胡益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型PICC冲封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中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肿瘤科首次使用末端开口PIC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 A组使用10m l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冲封管, B组使用10m 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管,再用50U/m l稀释肝素液10m l进行正压封管,比较两组堵管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导管堵塞1例,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A组无静脉炎发生,B组发生1例静脉炎。结论: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福来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末端开口PICC冲封管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龚红霞;车瑞霞;龙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T形接骨板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后的6个月至1年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Merchant膝关节的评分来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2.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仅为81.9%,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的解剖复位,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法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质量,以此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尧;冯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盐酸二甲双胍与生脉饮、六味地黄汤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逊;曹利;冯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体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为了满足临床诊疗的需要,医学检验在我国有了快速发展,不断建立的新的检验技术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越来越好,检测结果也更加准确可靠。检验仪器的迅速发展在医学检验领域更是倍受注目,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日新月异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台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的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我院自2012年4月购进一台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使用至今,仪器运行良好,临床评价较好。笔者将三年多来对仪器的应用体会及维护保养方面总结如下。

    作者:赵沛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诊断子宫角妊娠及误诊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子宫角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只有3例患者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其余患者均在术中或术后病理诊断确诊。结论:超声是一种诊断宫角妊娠理想方式,在进行诊断的时候,推荐经阴联合经腹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检查,这样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宫角妊娠疾病的临床诊断率。

    作者:刘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0%至80%。它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给继续输液带来了难度。本文就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段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国产生物型髋臼假体6年临床疗效对照随访

    目的:对比分析国产羟基磷灰石涂层髋臼假体与进口生物型假体的6年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60例使用羟基磷灰石涂层髋臼假体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及20例采用进口生物型髋臼假体的患者随访影像学评估及髋关节功能评估,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本组均获得6年随访,末次随访国产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92分,进口髋关节评分平均90分。结论:两组髋臼假体的6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国产假体采用羟基磷灰石涂层可以增加髋臼假体的固定,但可能同时也是引起骨溶解的诱因。

    作者:赵乐;李强;徐斌;李萌;李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接收的88位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康复效果、护理后Barthel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改善,护理后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干化学分析法与离心镜检法检测WBC、RBC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作者:汪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88%,优于对照组的78.13%(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锁定钢板,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舒绍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7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诊患者人性化护理方案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作者:齐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型抗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研究进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丙型肝炎的现状以及达卡他韦合成路线旳研究。为广大药学工作者了解新型抗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达卡他韦临床应用的现状,比较了达卡他韦原研合成路线和报道路线。由此可见,达卡他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工艺合成路线有待进一步优化。

    作者:邵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1月进行血液检查的AMI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4例作为UA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UA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与hs-CRP水平对于诊断AMI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考虑用于AMI诊断。

    作者:陈贝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普查的24830例居民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发现甲状腺疾病3768例,发病率为15.2%。超声发现甲状腺疾病3768例,发病率为15.2%,其中男2000例,女1768例;其中良性疾病3668例,其中甲状腺肿2000例,甲状腺腺瘤1668例;恶性疾病100例,其中乳头状癌60例,滤泡状癌30例,髓样癌10例。甲状腺恶性疾病的结节多呈现为多发,钙化多,形态多不规则;而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结节多为单发,钙化少,形态多规则,对比差异显著(P<0.05)。甲状腺疾病3768例经过病理分析确诊为良性3665例,恶性103例,为此高频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7.1%。结论:高频超声在甲状腺普查中的应用价值高,有很好的影像学特征,对良恶性病变鉴别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何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