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振;戴建锋
目的:探讨根管穿孔的穿孔修补技术操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髓腔或根管穿孔36颗的修补治疗技术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结果:36例经治疗,其中34例患牙获得良好的疗效,充填材料致密,其中20例有少量材料超充但无临床症状,修补失败2例。结论:髓腔或根管穿孔可发生于髓腔的狭窄部分和根管弯曲处,发生穿孔后会有异常的出血和疼痛症状,可以插入诊断丝后拍摄x线片确认。根据穿孔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试行修补(修补一般采用MTA在显微镜下进行)穿孔较大或修补后效果不佳时,需拔除患牙。
作者:刘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急诊中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将此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 B组患者则进行急救护理路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急救护理路径护理后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快速判断出急诊中急性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在第一时间内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
作者:周东彬;张丽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案对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依照分组不同采用不用的治疗方案,其中对照组行西医护理干预方案并行口头健康指导、密切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等在内的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再行中医疗法干预并行优化环境布置、用药指导、家庭健康宣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及及时随访等在内的综合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10.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3%(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方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及对策,预防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方法:采取每月随机抽查临床13个病区在院病历20份/病区,出院病历10份/病区,统计发现全年护理文书质量缺陷集中项目。结果:护理人员文书书写能力及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培训学习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实施护理文书三级质控检查,是降低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关键;细化和改进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及考核规范,是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保证。
作者:廖桓桓;伍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持续和常规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肾功能衰竭治疗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持续血液净化组患者PLT、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以及S c r、B U N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血液净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常规血液净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姚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在冠心病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就诊前后顺序,将我院所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参照组,联合组采取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参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91.7%)高于参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LVEDD、LVESD、LVEF等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疗效甚佳,值得推行。
作者:井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内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结论:通过安全隐患预防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侯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病历疏漏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开展以“降低护理病历疏漏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利用鱼骨图分析要因、80/20法则确定主要因素并设定目标值,圈员讨论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各抽取150份病历进行质控检查,活动前疏漏率为90%,活动后降为2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儿科护理病历疏漏率,确保了护理病历质控质量,为临床护理病历质控提供参考。
作者:李彩云;黄琴容;牛林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透析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卷问查、焦虑量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统计数据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明显抑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晓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胺碘酮是心血管内科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的药物,是第Ⅲ类抗心律失常制剂,是治疗心律失常常用的药物之一。胺碘酮口服时吸收缓慢,静脉注射后大约15分钟作用达高峰,并在4小时内代谢[1]。因为该药物作用时间较短,临床上常采用静脉泵入的给药方法。另外其P H值较低为2~4,对外周血管的刺激性很大,容易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从而引发静脉炎。轻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红、疼痛;重者静脉血管呈条索状改变伴剧痛,甚至血管周围皮肤结节状硬结、局部组织坏死,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2]。我科自2014年以来开始使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贺洵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脾胃肠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3年6月份开始参加广西第二批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有些心得体会,并在日常临床中辩证施治,使部分患者能在基层医院的得到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便患者。
作者:杨启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行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选取67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切除术病患,并进行分析研究。给予该组病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该组病患均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是(11.34±4.20)天,病患满意率达到94.12%。结论:对对行腹腔镜急性胆囊炎切除术病患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缩短了病患的住院时间,大大提高了病患的满意度,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作者:刘永霞;李学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街头采血工作中ABO血型初定错误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对2013年度街头采血工作中ABO血型初定错误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出引起错误的原因,并在2014年度的街头采血工作中实施应对措施。对比两个年度街头采血工作中A B O血型初定错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013年度街头采血工作中A B O血型初定错误发生率为0.87‰(7/6905),2014年度街头采血工作中ABO血型初定错误发生率为0.14‰(1/6929),两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O血型初定错误可影响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在街头采血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血型鉴定错误。
作者:李杰;Lu Guangren;Liu Zhuomin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又基于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中被不断更新和投入使用。然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林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把50例脑出血昏迷患者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者例数均为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化后急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病情稳定情况。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88.0%,病情稳定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8.0%,病情稳定率为72.0%,经分析,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和病情稳定率均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后急诊护理,可及时进行分诊评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接诊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治疗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6%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观察组健康指数、感情指数、情感指数及生活满意度等生活质量指数方面比较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介入患者中临床应用作用显著,不仅有利于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流动儿童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这能够在计划免疫管理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为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我们只有多部门协作、大力宣传、进社区入户排查、仔细、认真的工作态度进行流动儿童的管理,才是促进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工作提供些帮助。
作者:赵卫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自制烧伤中药药膏在烧烫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和SD-Ag霜作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烧烫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说明书涂抹SD-Ag霜,并依据病情,给予全身综合性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烧伤中药药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自制中药药膏在治疗Ⅱ°烧伤、烫伤的疗效,止痛药使用程度,愈合天数、愈后瘢痕的增生率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中药药膏治疗烧伤有利于创面修复,降低瘢痕的形成,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尹殿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宫腔填塞率为28.6%,子宫切除率为4.8%,输血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95.2%、23.8%、90.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为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