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Ⅲ°压疮患者应用湿润疗法加局部吹氧的护理体会

蒋玲

关键词:压疮, 患者, 应用, 湿润疗法, 局部, 吹氧, 皮下组织, 危及生命, 皮肤, 继发感染, 性损伤, 摩擦力, 剪切力, 败血症, 压力, 隆突, 肌肉, 汇报
摘要: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一旦发生压疮,尤其是三期压疮,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例Ⅲ°压疮患者采用湿润疗法加局部吹氧,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40例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肩胛骨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11年4月~2015年1月,本院共收治手术治疗40例肩胛骨骨折患者,1例暴力打击致肩峰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清创后,手法复位,以重建钢板固定肩峰;其余患者入院后2-21日手术,32例行后侧入路,7例行外侧入路,择期重建钢板与螺钉固定35例,采用拉力螺钉固定4例。结果:优16例、良20例、可4例。术后并发外展受限13例,关节炎4例,肩关节Neer评分69~94分、平均(88±10)分。结论: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疗效较好,但约半数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整体疗效有待提高。

    作者:陈道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治疗中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肌瘤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10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激素变化、子宫大小及瘤体大小的改变,随访1年,观察其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后患者子宫体积、瘤体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FSH、LH、E2、P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无1例患者死亡,其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2.78%。结论:绝经期子宫肌瘤采取甲基睾丸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安全可靠,可明显缩小瘤体体积,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朝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医疗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又基于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中被不断更新和投入使用。然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设备和医疗技术的有效应用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作者:林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及分析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有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奕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予以多潘立酮片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后者予以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联合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韩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盲选法选择古浪县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C V A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班布特罗(立可菲)、茶碱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口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肺功能恢复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结论:孟鲁司特治疗CVA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经济。

    作者:张永明;张荣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输液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0%至80%。它影响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给继续输液带来了难度。本文就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段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医院的正常运行中,医院后勤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医院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概述,提出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作者:俞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通过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使案例、病例讨论贯穿全程教学,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邢雪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与贫血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衰患者常合并贫血,且患者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贫血发生率越高。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显示约1/5~1/3的心衰患者可能合并贫血,心衰程度严重者合并贫血率可能高达50%以上;本文旨在综述贫血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

    作者:陈小玲;吴新华;陈章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高龄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微小量布比卡因脊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80岁以上高龄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A组缓慢注入重比重混合液0.6~1.2ml,,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8以下。B组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1.5~2ml。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阻滞范围扩散高T 8,完全满足手术要求。A组和B组麻醉前后HR、BP、CVP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樊长川;朱颖;王超;刘光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干化学分析法与离心镜检法检测WBC、RBC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尿中WBC、RBC结果的差异。方法:收集155份尿液分别用尿干化学法和显微镜检查法进行WBC、RBC检测。结果:仪器干化学法,显微镜手工法,白细胞、为39和32;红细胞的阳性例分别41和33,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WBC、RBC检测结果总趋势基本一致。检测RBC、WBC时必须结合显微镜检查,以防止误诊和漏诊。

    作者:汪家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胸外科88名本科实习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平均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胸外科知识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煜琳;李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 N F-α,I 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 N F-α,I 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 N 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 N F-α,I 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杨秋燕;左友波;杨宇焦;蹇顺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救护理路径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急诊中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共70例。将此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 B组患者则进行急救护理路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急救护理路径护理后的病情好转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可快速判断出急诊中急性S 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在第一时间内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

    作者:周东彬;张丽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于剖宫产术后促排气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2014年6月~2014年12月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应用三种不同方法后产妇排气、子宫收缩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4年12月90例剖宫产术后排气及子宫收缩的干预方案。结果:在促术后早期排气及产后子宫收缩上治疗仪组优于排气汤组及对照组,而中药排气汤在排气的效果上稍低于治疗仪组,高于对照组,但在促产后子宫恢复上低于治疗仪组,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康复治疗仪能有效促进早排气及子宫收缩。

    作者:徐雅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婴幼儿哮喘治疗中应用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婴幼儿哮喘患者74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利用氨溴特罗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4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2%,喘息消失时间为(401±2.3)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为(6.5±2.4)d,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经3个月随访,5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6.8%。结论:在婴幼儿哮喘治疗中氨溴特罗口服液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艳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甲硅油散在食管癌术后肠内鼻饲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鼻饲二甲硅油散和未鼻饲二甲硅油散的病人观察,总结食管癌术后鼻饲二甲硅油散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术后首次大便时间、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术后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研究组综合情况明显优于未鼻饲的观察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鼻饲二甲硅油散可以明显减轻腹胀,术后首次大便时间提前,减少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杨广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结果: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术后用药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为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科门诊就诊者挂号错误原因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内科门诊就诊者出现挂号错误的原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由专人对某日我院内科门诊出现挂号错误患者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利用HIS 系统来调取当日内科门诊的日志,利用Fisher's 进行精确的检验。结果:我院当日出诊内科门诊的门诊量为1944例次,出现挂号错误的为44例次,挂号错误率2.3%;在内科门诊挂号中,错误率高的为消化科,通过Fisher's 进行精确检验,P=0.001;就诊2次以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3.3%,就诊2次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3%,首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1.1%,多次就诊的患者挂号错误率高,通过Fisher's 进行精确的检验,P=0.044。结论:内科门诊的患者出现挂号错误原因较多,提高内科门诊的护士业务水平、对医院学科及分科的特点充分的掌握、加强宣传并有意识地进行主动服务等措施可以降低挂号错误率。

    作者:邱丽蓉;高建清;吴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