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与贫血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

陈小玲;吴新华;陈章荣

关键词:心力衰竭, 贫血, 治疗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衰患者常合并贫血,且患者年龄越大,心功能越差,贫血发生率越高。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显示约1/5~1/3的心衰患者可能合并贫血,心衰程度严重者合并贫血率可能高达50%以上;本文旨在综述贫血与心衰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毕业实习探讨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环境中的一个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多校区办学情况增加,通过对本校免疫学专业的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发现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师资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积极性差、导致毕业论文总体质量下降,难以显现毕业设计对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完善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本院多年负责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综合大实验的教学指导工作,也在毕业生的毕业实习环节上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经费,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者:王克振;戴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态影响康复训练效果

    在对脊髓受损等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医生不仅要注意物理疗程,还要提供心理支持,维持患者良好的心态。为什么心态如此重要?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液净化室中手卫生对感染的预防和干预作用

    血透室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预防感染,尤其是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重要、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血液的净化室内,由于病患需要每2天左右到血液透析室内进行诊治,暂时的、以及长期的放置管子,反复的行穿刺导致皮质屏障破坏,血管损伤,机体在外裸露,增加了细菌的入侵[1],且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免疫细胞的下降,不勤洗手,脏手非常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死因之一[2]。因此,保持手卫生成为防止医院感染基本也是重要的因素,提高医护人员洗手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并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3例,并随机分成参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观察常规治疗以及饮食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2h PG、GHbAlc三项血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t=5.16,5.57,5.2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治疗以及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的饮食习惯,能够使患者的血糖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对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官来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脑钠尿肽(BNP)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1月进行血液检查的AMI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检查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34例作为UA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UA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高于U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BNP与hs-CRP水平对于诊断AMI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考虑用于AMI诊断。

    作者:陈贝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资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88%,优于对照组的78.13%(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锁定钢板,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舒绍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营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营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营心通脉方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00m L;对照组30例,采用舒喘灵片0.4m g,每4小时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心电图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显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中医证候显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73.00%;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提示两种策略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营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盛文娟;侯炽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2例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等两个组别,各组患者均31例,对照组均行传统开放瘘管切割挂线术,观察组均行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观察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8%,与对照组患者的80.6%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括约肌型肛瘘采用改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螺旋刀片式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0例,采用闭合复位、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19例获得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率95%,无髋内翻畸形、退钉、股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微创操作、简单快捷、固定可靠,适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作者:陈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新型抗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研究进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丙型肝炎的现状以及达卡他韦合成路线旳研究。为广大药学工作者了解新型抗丙型肝炎药达卡他韦提供了便利。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达卡他韦临床应用的现状,比较了达卡他韦原研合成路线和报道路线。由此可见,达卡他韦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工艺合成路线有待进一步优化。

    作者:邵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372例产妇作为实验组的实验对象,并且选择同期的32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开展实验,实验中主要推行常规护理和优质服务模式,在施行优质护理的过程中,比较两组治疗护理的优良比例。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但是对照组只能达到百分之88,两组的显著对照,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结论:优质的服务在产科护理中,需要保证正常的治疗以及操作,更要让患者感觉自己受到的服务非常的周到和细致,在体贴服务的开展中,构建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提升产妇的康复率,让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照料。

    作者:张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例急性肺栓塞抗感染治疗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实施抗感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痰液样本中菌株消除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三种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经治疗后,三种菌株消失,双侧肺感染消失。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栓塞合并感染疾病方面,除了传统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存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人慢性溃疡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慢性溃疡创面患者100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联合组患者应用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进行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3周后,患者的创面愈合率为72.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34.0%,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患者治疗7d后,其VAPS评分为(22.8±3.2)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67.8±4.6)分,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b-bFGF联合藻酸盐敷料治疗老年慢性溃疡创面能够明显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创面愈合率。

    作者:王仁俊;曾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实施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相结合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付费相结合,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我科2014年1月至6月出院的针灸推拿综合治疗为主的颈椎病新农合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至6月出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为观察组,出院后统计其住院天数、总费用、西成药费用、医疗收入、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两者相结合实施更加规范了医疗行为,节约医疗资源,确实减轻患者费用,提升满意度,可以在基层推广。

    作者:程棕鹏;陈健敏;余霞平;杨海兵;武淑桂;黄加强;叶海元;吴文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舒适护理疗法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住院部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皮肤科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辅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患者对医院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操作机能、医务人员健康指导水平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皮肤科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皮肤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权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智商决定因素或为大脑结构而非脑容量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就脑容量大小是否决定智商的问题争论不休。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研究人员新发现,脑容量与智商之间的关联微乎其微,决定人智商高低的或是大脑结构而不是脑容量大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两种术式在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术式在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效果更佳,值得在今后基层临床治疗工作中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万东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我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范萍;冯娟;代月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0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0岁,均对两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并使用韦氏记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衰退,与术前的认知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并无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牛月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是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推广应用。

    作者:郭芳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