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卫;马鹏飞
目的:探讨在骨肉瘤的诊断中X 线检查、CT 及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20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所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所做X线检查、C T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骨肉瘤患者行X线的影像学表现情况为:16例被确诊,确诊率80.0%,4例为漏诊及误诊,漏诊及误诊率20.0%;20例患者C T检查骨质破坏区的旁软组织出现肿块影的患者为15例,可见明显肿瘤骨的形成为11例,肿块和周围肌肉的分界不清患者为10例。可见骨膜三角的为4例,骨膜三角检出率20.0%;20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表现出肿瘤组织取代了骨髓腔内的正常骨髓高信号,中央出现坏死囊变的患者为5例,可见骨膜反应的患者为7例,可见骨膜三角的为6例。肿瘤侵犯的骨髓、关节软骨、骺板、周围肌肉、肌间脂肪的范围均显著大于CT与X线检查显示范围的为9例。结论:X线检查为首选的对骨肉瘤进行诊断的方法,其具有简便易行、空间的分辨率较高等优点;显示结构较复杂的且有较多重叠部位的骨肉瘤利用CT进行诊断优势较明显;磁共振成像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肿瘤范围,详尽提供给临床治疗的方案与预后判断的准确依据,综合上述,在骨肉瘤的诊断中利用X线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结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包有兰;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采用微小量布比卡因脊麻(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80岁以上高龄下腹部以下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A组缓慢注入重比重混合液0.6~1.2ml,,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8以下。B组注入布比卡因混合液1.5~2ml。结果:所有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阻滞范围扩散高T 8,完全满足手术要求。A组和B组麻醉前后HR、BP、CVP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樊长川;朱颖;王超;刘光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应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6418例,12836只眼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总结在使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在对我市20所幼儿园6418例学龄前儿童进行筛查,根据其筛查结果,参照美国伟伦公司提供的各年龄组眼屈光筛查的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筛查的6418例学龄前儿童中,共筛查屈光异常人数1272例,检出异常率为19.8%。检出的屈光异常的患儿中,散光有1850眼,占62.3%;远视有1046眼,占35.2%;近视有73眼,占2.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而言,利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筛查可及早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异常,能尽早进行干预治疗,而且操作简单、快捷,值得推广。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在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中意义重要。
作者:覃聚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脂肪肝虽为良性病变,但部分病例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肝细胞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故早期诊断脂肪肝尤为重要,及时治疗可使发生脂肪变性的肝细胞恢复正常。本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诊断方法及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艳红;尤丽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837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星期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有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69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护理组和全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34例,全程护理组患者35例。常规护理组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抢救,全程护理组在全程护理模式下进行抢救。结果:全程护理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讨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模式下的抢救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张晓旭;杨紫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希望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辅助药物。方法: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对某院2014年7月的全院申捷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结果:和2013年7月的情况相比,某院2014年7月的申捷使用总量下降了18.3%,申捷使用量排名前十的科室,其用量总和占全院总量的84.1%,和2013年7月的87.8%相比也有所下降。但依然存在无适应证用药、应用范围过于广泛等问题。结论:针对某院申捷用药依然存在的问题,应当将申捷使用情况反馈到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规范用药目的与用药疗程,并组织专家制定申捷临床合理使用细则,规范申捷的使用。
作者:谢娴婷;董卫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细胞尺度一般在微米量级。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降雨强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大学合作,发明了一种可以给细胞量“体温”的纳米温度计。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科学报告》上,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安阳中心医院细菌耐药状况与发展趋势。方法:收集2014年我院微生物室的标本培养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临床共分离细菌358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80株,占30.2%,革兰阴性菌2500株,占69.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55%。非发酵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2014年我院病原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细菌培养,指导抗生素合理选用。
作者:孟保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回顾,结合某医院ADR病例的种类、数量,分析各类ADR普遍性和特殊性。指出当前医院ADR监测工作在报告质量不高,应该加大行政干预力度,提高做好这项工作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人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平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儿童股骨颈骨折56例,对49例儿童股骨颈骨折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满意后经皮分别以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7例。结果:51例疗效满意,4例移位,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采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骨折闭合复位,多枚螺纹根克氏针及空心松质骨拉力螺钉结合螺纹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较为满意临床疗效。
作者:王征东;姚毅敏;钟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藏族地区无偿献血的状况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来指导下一步的献血宣传工作。方法:对本血站2010年至2014年的1560名补偿献血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4年间,藏族地区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逐年增长,无偿献血的人群中35周岁以下的共有1104人,占总献血人数的70.7%。其中藏族献血者445人,占总献血人数的28.5%。献血者的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结论:藏族地区无偿献血量正在逐年增加,无偿献血的人数呈增长态势。35周岁以下人群为无偿献血的主要人群,献血者的文化程度较低。
作者:彭晓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择期行全麻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全麻联用瑞芬太尼;观察组:全麻联用舒芬太尼。记录比较两组苏醒指标、术后5m i n VAS评分、术后30min内镇痛药物使用率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拔管时间、唤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时间等苏醒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5min VAS评分与术后30min内镇痛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36±0.21)分、1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苏醒期不良反应率(7.35%)较对照组(26.47%)相比,显著更低(P<0.01)。结论:全麻患者应用舒芬太尼在苏醒期内镇痛效果更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可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甚至科研习惯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方法、形态学的教学、教师示教及教学与临床的结合几方面,就本人在《临床基础检验学》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做一阐述。
作者:胡晶;胥文春;罗春丽;唐敏;施琼;欧俐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医院的正常运行中,医院后勤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医院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医院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概述,提出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促进医院后勤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作者:俞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穴位贴敷在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肛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局部热敷,实验组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7.5%,比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排尿通畅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情况,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择期剖宫产患者术前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于术前一天和术前0.5小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焦虑评分,并测量血压及心率。结果:实验组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所测得的血压和心率数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的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
作者:陈心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外结核患者5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健康体检人员50例进行研究,采集上述参与人员血清标本,并进行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免疫学检验。结果:金标法对活动性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0.0%,酶联免疫法为83.0%;金标法对肺外结核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74.0%,酶联免疫法为72.0%;金标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金标法对健康体检患者结核抗体阳性检出率为4.0%,酶联免疫法为4.0%;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金标法阳性数86.7%,酶联免疫法阳性数88.9%;金标法阴性数72.7%,酶联免疫法阴性数76.4%。结论:金标法与酶联免疫法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诊断率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卢永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实施抗感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痰液样本中菌株消除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三种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经治疗后,三种菌株消失,双侧肺感染消失。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栓塞合并感染疾病方面,除了传统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存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患者的临床作用,并作出相应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患者89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护理,试验组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进行评分,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显示评分均升高,而试验组患者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具有明显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对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患者进行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可以很好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其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