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进展

王睿;王琪;金明顺;陈雪;王伟;张宁;杨德柱;刘建华;王国忠

关键词:抑郁症, 中药, 进展
摘要: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抑郁症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副作用大等缺陷限制了应用.中药复方在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多病理靶点的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故综述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作者:李国祥;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范式的不可通约性看中西医学关系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碍理性比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两种医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因此,从理论上弥合两种医学差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这却并不妨碍中西医学在各自范式内的发展与积累,甚至可以在坚持自身范式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对方的精华以获得创新的灵感.而中医研究,首先应做好对传统的继承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湿、寒、饮郁热临证举隅

    中医的病机概念不仅见于各种情志疾病,临床亦常见于各种继发性病因的产生过程中,多见各种阴邪如湿、寒、饮等,郁而压抑阳气,派生出新的病因,多为火或热,治疗时应以原发性病因为主,即以温药为主,兼以泻火或者清热,如果寒凉药用量过重则不利于湿、寒、饮等阴邪的温化.只有当继发性因素占压倒性优势且原发因素基本消失殆尽时,才能用治疗继发性因素为主的方剂.故以临床痹病为例,阐述风湿热证与风湿郁热证的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李清;徐义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针刺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放化疗后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改良针刺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口服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5d后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改良针刺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7%;穴位注射组有效率45%,治愈率20%;中药组有效率70%,治愈率10%.各组经统计学比较,改良针刺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作者:安坤杰;袁堂寅;刘淑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中药方剂名翻译探析

    中医方剂名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应注意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故从功能主义视角分析中药方剂名的翻译,总结分析当前方剂英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方剂名称的不同构成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由于不同类型文献的翻译功能不同,方剂名的译法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促进中枢神经再生作用研究进展

    神经再生是目前神经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神经干细胞的生成、增殖、迁移、分化是其关键,补阳还五汤用于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药理论和近年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神经生长局部微环境,促进NTFs类物质的表达,降低神经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减轻继发性损伤,终诱导NSC增殖、迁移及定向分化,有助于神经再生.

    作者:郭文娟;张红珍;李艳花;刘建春;杨春彦;杨婉芳;柴智;李俊莲;肖保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能够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水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健康的关键要素

    围绕人体健康问题概述生命的珍贵性和“生、长、壮、老、已”的不可逆性,初步梳理心态健康、调适环境关键证据,简要论证大脑职能、心脑关系、心态文化、心态健康有关问题,介绍“阳明心学”主要观念;在物质系统“熵”概念启发下,列举调适心态、增强环境应变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减缓“熵”增速、增进健康重要作用的认知,提出环境虽不能复制,但人口密度、绿化面积、饮食起居、运动劳逸等可借鉴选择,对增进健康均有益处.

    作者:梁峻;郑蓉;孙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寒湿环境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考察寒湿环境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乌头汤的干预回调作用,综合揭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复合寒湿环境制备寒痹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隔4d测定大鼠足容积并计算足肿胀率,第16天开始给予乌头汤干预治疗30 d,第45天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及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的含量水平.结果给予大鼠寒湿环境刺激后,寒湿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足肿胀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血清因子IL-6、RF、anti-CCP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呈上升趋势;乌头汤治疗后与寒湿对照组比较,大鼠足肿胀率31d后显著下降,大鼠踝关节损伤明显改善,血清因子IL-6、RF、anti-CC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寒湿环境通过加重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反应,促进RA疾病的发展,且乌头汤具有较好的回调干预作用.

    作者:陈欢;任香怡;魏江平;巨少华;胡勇;徐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回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替勃龙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症状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伟;刘东灵;姜兴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三阴三阳定量定位定性定向问题及应用

    近年来,中医发展缓慢并面临诸多挑战,中医理论也存在被弱化的现象.由于立足点不同,人们对中医理论存在诸多分歧,阴阳学说更是如此,故借用早表示阴阳概念的太极图,运用象思维将其与阴阳学说中的三阴三阳概念图文结合,专门阐述三阴三阳定量定位定性定向问题,希望能为研究三阴三阳及其相关内容的学者提供一个新思路、新见解,促进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袁微微;杨志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中药对实验性结核菌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本项目收集和整理古今防治肺痨的方剂文献,建立肺痨病证方剂数据库,应用基于熵的复杂系统聚堆方法,快速筛选出防治肺痨的中药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益气养阴中药核心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益气养阴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核菌感染的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因子,从而间接说明益气养阴中药对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波;李邦印;唐仕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锡类散临床拓展应用研究进展

    锡类散是临床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全方具有清火解毒、去腐生肌之功效,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经典理论,现代医家亦将锡类散用于治疗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塞病、褥疮等疾病.故从胃肠道黏膜、生殖系统黏膜、皮肤黏膜及周围血管等方面概括了锡类散在当代临床的拓展应用,另外对其临床应用存在的不足加以阐述,以期改进.

    作者:黄羚;吴芊;崔人匀;托托;肖伊;潘彦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鄂东名医与文人的交游

    鄂东古代名医荟萃,如北宋庞安时、明代万全、李时珍诸家,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著述繁富、彪炳医史、享誉杏林,且儒医并习、医文互通,与其同时代文人交游甚密,或问疾谈医,或吟诗作对,或画梅赏竹,或郊游怡情,相互结下深厚友情,留下一段段名医与文人交好的佳话.可见名医身上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既是与文人交游的基础,也是其成为一代名医的根本,对当今中医加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启发意义.

    作者:张志峰;李云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高剂量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用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海马中NE、DA、5-HT的含量和ChAT、AChE的酶学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高剂量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降低;海马中锥体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细胞脱失现象较少;NE、DA和5-HT含量增高,ChAT活性升高,AChE活性降低.结论:旱莲草可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减少神经元细胞丢失、改善海马中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作者:王爱梅;耿若君;李弋;陈亚奇;未小明;张珊;张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皮肤卫外功能”理论内涵探微

    从“疏泄”与“润泽”两方面阐述“皮肤卫外功能”的理论内涵和科学价值,提出“皮肤卫外功能”是五脏表里相关作用和营卫调控下皮肤的生理与功能概括,皮肤“疏泄”与“润泽”是“皮肤卫外功能”的具体反映,“疏泄”包涵皮肤“通透”与“开阖”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润泽”包涵皮肤的“濡润”与气血、津液敷布的生理状态,其功能障碍和生理状态改变是临床许多常见皮肤病的共性机制,对临床辨证论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周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进展

    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抑郁症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副作用大等缺陷限制了应用.中药复方在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多病理靶点的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故综述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睿;王琪;金明顺;陈雪;王伟;张宁;杨德柱;刘建华;王国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JNK和NF-κB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 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谷新怡;周剑;闫晓玲;苏艳;吴鲁华;赵朋波;刘昕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周端诊疗胸痹心痛组方经验

    周端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胸痹心痛的一般组方规律:在病因病机证型诊断上,首先辨证论治,明中医证型之本虚标实,在辨主证的同时各型兼证必须顾全;其次辨病论治,立化瘀祛痰法贯穿始终.在理法方药上,必须以补气活血、兼补肾固本肯定疗效为处方基础;后结合宽胸温阳,合理气通络达宣痹止痛为大法,同时配合宁心安神、疏肝健脾之品,诸法联袂以使气行血行,心痛得治,诸病若失.

    作者:王凤;魏易洪;曹敏;周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吴鞠通《温病条辨》格物思想探讨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早在《礼记·大学》里就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记载.格物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思想传承和深远影响,吴鞠通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著的《温病条辨》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当时治疗温病的经验,同时该书中也包含了其丰富的格物思想和方法.故以《温病条辨》为依据,对吴鞠通格物思想的理论基础、格物的基本方法及具体应用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启迪临床应用.

    作者:卞立群;唐旭东;祁明明;张引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