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李邦印;唐仕欢
目的:探讨从肺脾肾论治小儿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哮喘患儿30例进行治疗前的基线评估,随后在患儿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润肺健脾益肾汤剂口服治疗3个月,从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病情积分等方面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病情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哮喘控制率达30%,部分控制率达60%.结论:从肺脾肾论治儿童难治性哮喘符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敏;丁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统计研究名老中医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46例共计156诊次的处方资料,运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结果:分析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充分体现其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浊之法论治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特色.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为今后临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徐慧;肖海鹏;尹跃兵;谢铭瑶;乔江;符逢春;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考察寒湿环境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乌头汤的干预回调作用,综合揭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复合寒湿环境制备寒痹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隔4d测定大鼠足容积并计算足肿胀率,第16天开始给予乌头汤干预治疗30 d,第45天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及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的含量水平.结果给予大鼠寒湿环境刺激后,寒湿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足肿胀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血清因子IL-6、RF、anti-CCP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呈上升趋势;乌头汤治疗后与寒湿对照组比较,大鼠足肿胀率31d后显著下降,大鼠踝关节损伤明显改善,血清因子IL-6、RF、anti-CC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寒湿环境通过加重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反应,促进RA疾病的发展,且乌头汤具有较好的回调干预作用.
作者:陈欢;任香怡;魏江平;巨少华;胡勇;徐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久泻宁颗粒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和异种异体抗原乳化液联合应用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连续给药14 d,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IL-2、TNF-α、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SOD、MDA,同时截取结肠溃疡明显处做病理分析.结果:UC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IgG、lsM水平明显升高,IL-2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久泻宁颗粒组TN F-α、IgG、IgM、MDA水平降低,IL-2、SOD水平升高.结论:久泻宁颗粒能明显调节UC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对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面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马少丹;赵红霞;程远棚;苑述刚;邱美榕;阮时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结合2例病例分析论述对咳嗽辨证论治的学习体会,提出对咳嗽的辨证外感内伤不宜拘泥于时间,久咳难愈仍为外感;论治方药要注重疏解表邪,不宜拘泥于单纯止咳,表解有助于肺气宣降;用药还要重视病机变化,重视现代医学的认识和用药禁忌.
作者:苏峻浩;冷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剌IBS患者有关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及针刺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经疼痛测量仪测量,选取穴位疼痛阈值较低以及临床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肝俞、三阴交、关元、天枢穴、合谷穴;药物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果:针刺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后主症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症肠鸣矢气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IBS患者腹部不适、泄泻、便秘、肠鸣矢气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赛;贾思涵;郑斌;杨丽娟;晋志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作者:李国祥;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围绕人体健康问题概述生命的珍贵性和“生、长、壮、老、已”的不可逆性,初步梳理心态健康、调适环境关键证据,简要论证大脑职能、心脑关系、心态文化、心态健康有关问题,介绍“阳明心学”主要观念;在物质系统“熵”概念启发下,列举调适心态、增强环境应变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减缓“熵”增速、增进健康重要作用的认知,提出环境虽不能复制,但人口密度、绿化面积、饮食起居、运动劳逸等可借鉴选择,对增进健康均有益处.
作者:梁峻;郑蓉;孙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各组动物血浆、肺组织、回肠组织病理的变化,分别测定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在不同病理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内毒素浓度的变化(0.077±0.013) Eu/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3.31±0.698) 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变化(45.17±6.13) 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87.31±5.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桑凤梅;张士金;窦晨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碍理性比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两种医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因此,从理论上弥合两种医学差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这却并不妨碍中西医学在各自范式内的发展与积累,甚至可以在坚持自身范式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对方的精华以获得创新的灵感.而中医研究,首先应做好对传统的继承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建构中,特别是在建立人体生理、病理理论时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广泛撷取自然、社会、人事之象来类比人体,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建筑.故对“宫”、“舍”之象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人体生理、病理学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作者:姚春鹏;姚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湿与痰在病机和病证上有共通性.病机上,湿与痰俱为津液代谢异常产物,其性重浊黏滞,易于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病证上,二者俱属阴邪,随气升降,流布全身,致病广泛.湿痰常交互为患,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分属三焦.笔者将温病学派辨治湿温的丰富理论引申转化用于痰湿证的治疗,提出治痰亦需分三焦,痰湿在上焦宜开泄肺气涤痰,在中焦宜健运脾气而祛痰,在下焦则应温肾气、助气化而化痰的观点,兹详述如下.
作者:张之文;郑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李东垣、朱丹溪均有“相火论”,二者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内涵迥异.由于李东垣相火相关论述散见于多部著作中,远不如朱丹溪相火论集中、系统、明确,所以后世医家论相火者皆宗朱丹溪而轻李东垣,然而李东垣相火论却是联系易水、河间、朱丹溪、命门诸学派关于“相火”、“命门”认识的桥梁.故从两家对相火理论渊薮、生理、病理、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探讨两家相火论之异同,为全面认识相火论、更好地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者.
作者:陈芳;江道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神经再生是目前神经科学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中神经干细胞的生成、增殖、迁移、分化是其关键,补阳还五汤用于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医药理论和近年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神经生长局部微环境,促进NTFs类物质的表达,降低神经抑制因子的表达而减轻继发性损伤,终诱导NSC增殖、迁移及定向分化,有助于神经再生.
作者:郭文娟;张红珍;李艳花;刘建春;杨春彦;杨婉芳;柴智;李俊莲;肖保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放化疗后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改良针刺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口服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5d后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改良针刺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7%;穴位注射组有效率45%,治愈率20%;中药组有效率70%,治愈率10%.各组经统计学比较,改良针刺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作者:安坤杰;袁堂寅;刘淑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肉桂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肉桂常以单味药或复方中的佐使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这与肉桂归肾脾肝经的药性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证明,肉桂及其复方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探索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将为研究和开发温阳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应用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作者:马如风;王丽丽;郭鱼波;柳辰玥;朱如愿;刘海霞;左加成;赵丹丹;莫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此说乃源于《周易》坎、离二卦及既济、未济卦的交感原理.坎离分别应水火,离火下降,坎水上升,坎离相交,组成既济卦,象征心肾相交.坎上离下则坎离不交,卦属未济象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笔者从《易经》既济和未济两卦的角度探讨中医心肾之间的关系,包括坎离既济和心肾相交及坎离未济和心肾不交,并从卦象演变的角度研究中医学心肾不交证的形成、转归、治则及治法.
作者: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能够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水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以行为学塑造和矫正为主,成年后只有极少数人回归社会.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是该病的三大核心症状.中医古籍对“自闭症”或“孤独症”没有明确的命名,但却不乏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认识.自闭症患儿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药物配伍、标本兼治,可使孤独症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因此,中医药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可以做到个体化且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需加强中医药治疗自闭症的基础研究,明确药效机理和作用靶点.
作者: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高剂量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用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海马中NE、DA、5-HT的含量和ChAT、AChE的酶学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高剂量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降低;海马中锥体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细胞脱失现象较少;NE、DA和5-HT含量增高,ChAT活性升高,AChE活性降低.结论:旱莲草可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减少神经元细胞丢失、改善海马中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作者:王爱梅;耿若君;李弋;陈亚奇;未小明;张珊;张廷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