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

张赛;贾思涵;郑斌;杨丽娟;晋志高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 随机临床实验
摘要:目的:观察针剌IBS患者有关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及针刺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经疼痛测量仪测量,选取穴位疼痛阈值较低以及临床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肝俞、三阴交、关元、天枢穴、合谷穴;药物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果:针刺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后主症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症肠鸣矢气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IBS患者腹部不适、泄泻、便秘、肠鸣矢气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作者:李国祥;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吴颢昕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之效.该方配伍严谨、精当,用量准确,是张仲景表里双解治疗方法的代表.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故所述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三叉神经痛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效,从而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李东垣与朱丹溪相火论之比较

    李东垣、朱丹溪均有“相火论”,二者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内涵迥异.由于李东垣相火相关论述散见于多部著作中,远不如朱丹溪相火论集中、系统、明确,所以后世医家论相火者皆宗朱丹溪而轻李东垣,然而李东垣相火论却是联系易水、河间、朱丹溪、命门诸学派关于“相火”、“命门”认识的桥梁.故从两家对相火理论渊薮、生理、病理、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探讨两家相火论之异同,为全面认识相火论、更好地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者.

    作者:陈芳;江道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舍:《黄帝内经》中的建筑之象

    古代医家在中医理论的建构中,特别是在建立人体生理、病理理论时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广泛撷取自然、社会、人事之象来类比人体,其中包括人们熟悉的日常居住的房屋建筑.故对“宫”、“舍”之象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人体生理、病理学中的运用作一探讨.

    作者:姚春鹏;姚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回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替勃龙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症状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伟;刘东灵;姜兴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关联规则的杨秉秀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统计研究名老中医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患者46例共计156诊次的处方资料,运用Clementine数据挖掘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结果:分析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充分体现其以补肾填精、益气健脾、清热利湿化浊之法论治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特色.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得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其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学术经验,为今后临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徐慧;肖海鹏;尹跃兵;谢铭瑶;乔江;符逢春;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针刺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放化疗后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改良针刺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口服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5d后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改良针刺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7%;穴位注射组有效率45%,治愈率20%;中药组有效率70%,治愈率10%.各组经统计学比较,改良针刺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作者:安坤杰;袁堂寅;刘淑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12)48h,通过MTT法、Boyden小室迁移法、细胞黏附法、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黏附、EphB4和EphrinB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同血清含量的对照组比较,5%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起抑制作用.1.25%、2.5%和5%3个浓度含药血清皆有显著的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作用,并能抑制EphB4的表达,其中1.25%、2.5%浓度含药血清抑制EphrinB2的表达.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EphB4/EphrinB2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许晓玲;蔡飞;林凡;王一铮;高冬;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范式的不可通约性看中西医学关系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碍理性比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两种医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因此,从理论上弥合两种医学差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这却并不妨碍中西医学在各自范式内的发展与积累,甚至可以在坚持自身范式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对方的精华以获得创新的灵感.而中医研究,首先应做好对传统的继承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肾煎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8-异前列腺素2α的影响

    目的:探讨8-异前列腺素2α(8-iso-PGF2α)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性及中药糖肾煎对其影响.方法:采用单肾切除+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结合行为干预建立早期(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糖肾煎组(C组)、贝那普利组(D组).干预16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和空腹血糖(FBG)、负荷后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胰岛素(P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4 h尿白蛋白(24h-UAlb)、尿B2微球蛋白(U-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浆及尿液8-iso-PGF2α、肾小球体积(GV)及基底膜厚度(GBM).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一般状况差,FBG、P2hBG、FINS、P2hINS、HOMA-IR、24h-UAlb、U-β2MG、血、尿8-iso-PGF2α水平指标均有明显上升、GV增大及GBM增厚;与B组比较,C组一般状况明显改善,各指标均有改善且GV增大减轻、GBM增厚减轻;与D组比较,C组一般状况改善较明显,HOMA-IR改善更明显,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8-iso-PGF2α与早期(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肾病有相关性,糖肾煎对其有改善、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胡爱民;晏玲;张利芳;赵静;张显林;万巧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JNK和NF-κB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 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谷新怡;周剑;闫晓玲;苏艳;吴鲁华;赵朋波;刘昕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医对孤独症儿童三大核心障碍的认识

    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以行为学塑造和矫正为主,成年后只有极少数人回归社会.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是该病的三大核心症状.中医古籍对“自闭症”或“孤独症”没有明确的命名,但却不乏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认识.自闭症患儿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药物配伍、标本兼治,可使孤独症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因此,中医药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可以做到个体化且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需加强中医药治疗自闭症的基础研究,明确药效机理和作用靶点.

    作者: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久泻宁颗粒治疗大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久泻宁颗粒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和异种异体抗原乳化液联合应用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连续给药14 d,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IL-2、TNF-α、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SOD、MDA,同时截取结肠溃疡明显处做病理分析.结果:UC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TNF-α、IgG、lsM水平明显升高,IL-2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久泻宁颗粒组TN F-α、IgG、IgM、MDA水平降低,IL-2、SOD水平升高.结论:久泻宁颗粒能明显调节UC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对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面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作者:马少丹;赵红霞;程远棚;苑述刚;邱美榕;阮时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系统观察2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发现本病初期以六郁为主、气郁为先,多为肝火旺盛证,治以清肝泻火法;中期邪实伤正,以火旺阴伤为主,多为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火法;后期多虚实夹杂、阴虚气耗为主,辨为气阴两虚证,治以益气养阴法;气滞、痰凝、血瘀等有形实邪贯穿疾病全程,故化痰散结法各期均可应用.

    作者:郭永一;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旱莲草对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低、高剂量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联合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构建老年痴呆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8周.用药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及海马中NE、DA、5-HT的含量和ChAT、AChE的酶学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高剂量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降低;海马中锥体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细胞脱失现象较少;NE、DA和5-HT含量增高,ChAT活性升高,AChE活性降低.结论:旱莲草可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减少神经元细胞丢失、改善海马中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作者:王爱梅;耿若君;李弋;陈亚奇;未小明;张珊;张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进展

    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抑郁症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副作用大等缺陷限制了应用.中药复方在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多病理靶点的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故综述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睿;王琪;金明顺;陈雪;王伟;张宁;杨德柱;刘建华;王国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的方法探究

    《伤寒论》作为一部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专著,通过一方一药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灵活运用,提出疾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其中对心系疾病也做出了充分阐述,书中所描述证候与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阶段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通过对经方的探究,总结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的原则,通过治疗原则的确立使临床治疗更加有效,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王金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健康的关键要素

    围绕人体健康问题概述生命的珍贵性和“生、长、壮、老、已”的不可逆性,初步梳理心态健康、调适环境关键证据,简要论证大脑职能、心脑关系、心态文化、心态健康有关问题,介绍“阳明心学”主要观念;在物质系统“熵”概念启发下,列举调适心态、增强环境应变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减缓“熵”增速、增进健康重要作用的认知,提出环境虽不能复制,但人口密度、绿化面积、饮食起居、运动劳逸等可借鉴选择,对增进健康均有益处.

    作者:梁峻;郑蓉;孙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证的概念辨析

    血证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关于血证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于中医血证一直没有一个统一而又准确的概念,笔者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认为中医血证不单指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还包括各种血气病变的中医疾患和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血分证阶段.故通过论述希望统一中医血证的概念,有效地指导血证科学研究范围的界定.

    作者:谢雅革;蒋义伟;宋同贺;周松;张至强;张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湿、寒、饮郁热临证举隅

    中医的病机概念不仅见于各种情志疾病,临床亦常见于各种继发性病因的产生过程中,多见各种阴邪如湿、寒、饮等,郁而压抑阳气,派生出新的病因,多为火或热,治疗时应以原发性病因为主,即以温药为主,兼以泻火或者清热,如果寒凉药用量过重则不利于湿、寒、饮等阴邪的温化.只有当继发性因素占压倒性优势且原发因素基本消失殆尽时,才能用治疗继发性因素为主的方剂.故以临床痹病为例,阐述风湿热证与风湿郁热证的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李清;徐义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