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吴颢昕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验

徐达;吴颢昕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咳嗽, 过敏性鼻炎, 三叉神经痛
摘要: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之效.该方配伍严谨、精当,用量准确,是张仲景表里双解治疗方法的代表.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故所述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三叉神经痛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效,从而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适宜针刺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模型的研制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针刺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组、来曲唑灌胃常规饲料组和对照组,观察体质量、动情周期、卵巢组织学变化,测定血清性激素、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来曲唑灌胃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联合高脂膳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明显增加,血清T、LH、FINS和HOMA-IR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能够成功诱导PCOS胰岛素抵抗模型,避免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对针刺效应的干扰,适合针刺研究.

    作者:林莺;许金榜;黄鸣清;于志文;纪峰;黄黎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健康的关键要素

    围绕人体健康问题概述生命的珍贵性和“生、长、壮、老、已”的不可逆性,初步梳理心态健康、调适环境关键证据,简要论证大脑职能、心脑关系、心态文化、心态健康有关问题,介绍“阳明心学”主要观念;在物质系统“熵”概念启发下,列举调适心态、增强环境应变能力对预防控制疾病、减缓“熵”增速、增进健康重要作用的认知,提出环境虽不能复制,但人口密度、绿化面积、饮食起居、运动劳逸等可借鉴选择,对增进健康均有益处.

    作者:梁峻;郑蓉;孙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草药及其制剂的肾毒性概述

    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肾毒性报道基础上,对致肾毒性的常见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及中药汤剂、中成药进行汇总,对致肾毒性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介绍,对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中药肾毒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一些针对中药肾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引导临床医师、药师等相关从业人员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京丽;周超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湿温理论指导痰湿证的治疗

    湿与痰在病机和病证上有共通性.病机上,湿与痰俱为津液代谢异常产物,其性重浊黏滞,易于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病证上,二者俱属阴邪,随气升降,流布全身,致病广泛.湿痰常交互为患,病位主要在肺脾肾,分属三焦.笔者将温病学派辨治湿温的丰富理论引申转化用于痰湿证的治疗,提出治痰亦需分三焦,痰湿在上焦宜开泄肺气涤痰,在中焦宜健运脾气而祛痰,在下焦则应温肾气、助气化而化痰的观点,兹详述如下.

    作者:张之文;郑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针刺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放化疗后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及中药组,分别给予改良针刺法、足三里穴位注射及口服加减旋覆代赭汤治疗,5d后对各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改良针刺组有效率100%,治愈率96.7%;穴位注射组有效率45%,治愈率20%;中药组有效率70%,治愈率10%.各组经统计学比较,改良针刺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另外2组.结论:采用改良针剌法治疗放化疗后呃逆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并发症.

    作者:安坤杰;袁堂寅;刘淑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从既济、未济两卦角度探析心肾之间的交感关系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此说乃源于《周易》坎、离二卦及既济、未济卦的交感原理.坎离分别应水火,离火下降,坎水上升,坎离相交,组成既济卦,象征心肾相交.坎上离下则坎离不交,卦属未济象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笔者从《易经》既济和未济两卦的角度探讨中医心肾之间的关系,包括坎离既济和心肾相交及坎离未济和心肾不交,并从卦象演变的角度研究中医学心肾不交证的形成、转归、治则及治法.

    作者: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肾降浊方组、贝那普利组.分别观察实验16周和20周末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的肾功能、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并设贝那普利为阳性对照组.结果:16周和20周末模型组及用药组大鼠血液肌酐、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和24 h尿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中药组、贝那普利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模型组肾小管损害明显,肾间质纤维化显著,且随造模时间延长病变程度逐渐加重,中药组和贝那普利组肾小管损害较轻,肾间质局灶性纤维化.结论:扶肾降浊方能改善系膜增生性肾炎大鼠肾功能,减轻肾小管间质损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苏玮莲;李国霞;宁志芬;李春雨;李经秀;魏晓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gA肾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应用八珍汤加减治疗IgA肾病,能够降低患者尿蛋白及尿红细胞水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郑文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回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替勃龙片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症状kupperman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症状kupperman评分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回阳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较好.

    作者:陈伟;刘东灵;姜兴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各组动物血浆、肺组织、回肠组织病理的变化,分别测定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在不同病理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内毒素浓度的变化(0.077±0.013) Eu/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3.31±0.698) 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变化(45.17±6.13) 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87.31±5.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桑凤梅;张士金;窦晨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灵枢·禁服》“人迎”“寸口”位置初探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作者:李国祥;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辨病论治探析

    分析认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核心病机为气阴两虚,气、血、水互结,可以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利水的辨病治疗,并提出辨病治疗处方应注意病证关系、主兼证关系、病位病性关系、标本关系和水邪的多种祛除途径.分析辨病论治方药选用,提出益气养阴以黄芪生脉散合二至丸为佳,疏肝、疏理脾胃以行湿中气滞,从肝、脾、肾、肺利水消肿,注重配合通利大便协同消水,适当根据西医所辨之“病”加用抗病毒、调节免疫、护肝、软肝、利水、生血中药或配合小剂量西药利尿剂.示范以黄芪生脉散、二至丸、茵陈四苓汤、茵陈蒿汤、二金汤等化裁为消臌汤作为基本方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

    肉桂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肉桂常以单味药或复方中的佐使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这与肉桂归肾脾肝经的药性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证明,肉桂及其复方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探索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将为研究和开发温阳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应用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作者:马如风;王丽丽;郭鱼波;柳辰玥;朱如愿;刘海霞;左加成;赵丹丹;莫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论脑气络含义及在老年认知障碍疾病中的作用

    脑络概念是当代中医脑病理论的核心.关于脑络的血络属性已有大量的研究,然而对于脑络的气络属性,当前还缺乏足够探讨.故通过总结中医文献、临床与实验研究,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脑气络”的概念,认为其神经生物学本质即大脑神经网络,而“脑气络病络”是MC1、AD等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核心病机,补气化浊、解毒通络治法是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关键治法.这一阐述对于丰富中医脑病、络病理论,进一步深入研究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演变规律,可能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可以为老年认知障碍疾病的中医药早期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澎;张占军;王永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寒湿环境对佐剂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考察寒湿环境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乌头汤的干预回调作用,综合揭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复合寒湿环境制备寒痹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隔4d测定大鼠足容积并计算足肿胀率,第16天开始给予乌头汤干预治疗30 d,第45天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及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的含量水平.结果给予大鼠寒湿环境刺激后,寒湿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足肿胀率、病理损伤程度以及血清因子IL-6、RF、anti-CCP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呈上升趋势;乌头汤治疗后与寒湿对照组比较,大鼠足肿胀率31d后显著下降,大鼠踝关节损伤明显改善,血清因子IL-6、RF、anti-CC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寒湿环境通过加重完全弗氏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反应,促进RA疾病的发展,且乌头汤具有较好的回调干预作用.

    作者:陈欢;任香怡;魏江平;巨少华;胡勇;徐世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对COPD大鼠血浆LTC4水平的影响

    目的: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模型,观察痰热清对COPD大鼠血浆LTC4水平的影响,探讨痰热清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OPD模型组、痰热清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其余2组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方法制备COPD模型,采用荧光免疫试剂检测法检测所有组别大鼠血浆LTC4.结果:COPD模型组和痰热清治疗组大鼠血浆LTC4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痰热清治疗组大鼠血浆LTC4水平均显著升高显著下降.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降低LTC4水平达到有效减轻COPD气道炎症,达到延缓COPD肺功能恶化和改善症状的效应.

    作者:黄燕玲;罗光伟;毛莉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的方法探究

    《伤寒论》作为一部集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专著,通过一方一药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灵活运用,提出疾病的病机和治疗原则,其中对心系疾病也做出了充分阐述,书中所描述证候与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阶段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通过对经方的探究,总结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心病的原则,通过治疗原则的确立使临床治疗更加有效,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王金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邪伏膜原源流考

    邪伏膜原之说为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首次提出并确立,追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虽然历代对膜原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基本围绕《内经》的论述展开,鲜有实质性突破.

    作者:刘先利;刘寨华;刘思鸿;张华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和胱抑素C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和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8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中药清瘟败毒饮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7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3d、7d后血清胱抑素C和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控制率、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降低血清胱抑素C和血乳酸水平作用.结论:应用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降低患者血乳酸水平,保护肾脏等重要脏器,具有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作用.

    作者:冷建春;刘燕琴;张晓云;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黄芪注射液通过调节JNK和NF-κB通路抑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 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谷新怡;周剑;闫晓玲;苏艳;吴鲁华;赵朋波;刘昕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