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
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肾毒性报道基础上,对致肾毒性的常见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及中药汤剂、中成药进行汇总,对致肾毒性的主要成分进行初步介绍,对中药致肾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进行详细阐述,并对中药肾毒性发生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一些针对中药肾损伤的预防措施,以期引导临床医师、药师等相关从业人员规范使用可能导致肾损伤的中草药及其制剂,达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京丽;周超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观察各组动物血浆、肺组织、回肠组织病理的变化,分别测定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在不同病理以及不同时间段治疗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内毒素浓度的变化(0.077±0.013) Eu/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3.31±0.698) 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AP+柴芩承气汤治疗组大鼠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变化(45.17±6.13) pg/mL显著低于模型组的浓度(87.31±5.9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芩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桑凤梅;张士金;窦晨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本项目收集和整理古今防治肺痨的方剂文献,建立肺痨病证方剂数据库,应用基于熵的复杂系统聚堆方法,快速筛选出防治肺痨的中药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对筛选出的益气养阴中药核心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益气养阴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核菌感染的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细胞因子,从而间接说明益气养阴中药对结核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波;李邦印;唐仕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在血府逐瘀汤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1.25%、2.5%、5%浓度的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12)48h,通过MTT法、Boyden小室迁移法、细胞黏附法、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黏附、EphB4和EphrinB2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同血清含量的对照组比较,5%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起抑制作用.1.25%、2.5%和5%3个浓度含药血清皆有显著的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作用,并能抑制EphB4的表达,其中1.25%、2.5%浓度含药血清抑制EphrinB2的表达.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促内皮细胞迁移和黏附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EphB4/EphrinB2通路密切相关.
作者:许晓玲;蔡飞;林凡;王一铮;高冬;宋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主治太少两感证,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三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解表之效.该方配伍严谨、精当,用量准确,是张仲景表里双解治疗方法的代表.通过临床典型病案,介绍吴颢昕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经验,拓展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故所述神经性皮炎、神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及三叉神经痛虽病症不同但病机一致,均属少阴阳虚,皆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取效,从而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心肾相交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此说乃源于《周易》坎、离二卦及既济、未济卦的交感原理.坎离分别应水火,离火下降,坎水上升,坎离相交,组成既济卦,象征心肾相交.坎上离下则坎离不交,卦属未济象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笔者从《易经》既济和未济两卦的角度探讨中医心肾之间的关系,包括坎离既济和心肾相交及坎离未济和心肾不交,并从卦象演变的角度研究中医学心肾不交证的形成、转归、治则及治法.
作者:林勇凯;张天成;李赛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锡类散是临床治疗口腔溃疡的中成药,全方具有清火解毒、去腐生肌之功效,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经典理论,现代医家亦将锡类散用于治疗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宫颈炎、阴道炎、白塞病、褥疮等疾病.故从胃肠道黏膜、生殖系统黏膜、皮肤黏膜及周围血管等方面概括了锡类散在当代临床的拓展应用,另外对其临床应用存在的不足加以阐述,以期改进.
作者:黄羚;吴芊;崔人匀;托托;肖伊;潘彦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鄂东古代名医荟萃,如北宋庞安时、明代万全、李时珍诸家,他们不仅医术高明、著述繁富、彪炳医史、享誉杏林,且儒医并习、医文互通,与其同时代文人交游甚密,或问疾谈医,或吟诗作对,或画梅赏竹,或郊游怡情,相互结下深厚友情,留下一段段名医与文人交好的佳话.可见名医身上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既是与文人交游的基础,也是其成为一代名医的根本,对当今中医加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启发意义.
作者:张志峰;李云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当代中医流派并总结其核心学术思想.方法:以代表人物、重要文献、稳定传承和核心学术思想为衡量流派的依据,从文献入手,针对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找出候选团队;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评价候选团队的传承脉络,总结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思想.结果:共有11202位研究者发表了关于乙型肝炎的中医中药论文6828篇,其中高产作者111位,分属于16个研究团队;符合流派定义的团队共4个,分别是夏德馨流派、关幼波流派、王伯祥流派、汪承伯流派.结论: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在当代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学术活跃、流派纷呈,丰富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体系.
作者:毕红岩;谢雁鸣;王志飞;王永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从肺脾肾论治小儿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儿科符合纳入标准的难治性哮喘患儿30例进行治疗前的基线评估,随后在患儿原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润肺健脾益肾汤剂口服治疗3个月,从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病情积分等方面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病情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哮喘控制率达30%,部分控制率达60%.结论:从肺脾肾论治儿童难治性哮喘符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李敏;丁丹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宜针刺研究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方法: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组、来曲唑灌胃常规饲料组和对照组,观察体质量、动情周期、卵巢组织学变化,测定血清性激素、血脂、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来曲唑灌胃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联合高脂膳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质量明显增加,血清T、LH、FINS和HOMA-IR以及血脂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来曲唑灌胃联合高脂膳食能够成功诱导PCOS胰岛素抵抗模型,避免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对针刺效应的干扰,适合针刺研究.
作者:林莺;许金榜;黄鸣清;于志文;纪峰;黄黎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补肾法是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法则,然而临床治疗男性不育症并不必拘泥于补肾,同时须兼顾肝、脾、心等其他脏腑.故基于脏腑相关理论,从不同脏腑、多角度探讨男性不育症的脏腑论治规律,同时结合微观辨证(精液辨证),强调心理疏导、夫妻同治在不育症治疗中的作用,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以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论治思想,为进一步提高男性不育症的诊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宋春生;王福;赵家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汉代以前,脉诊处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除寸口外,还有脉口、气口的称谓,三者的含义相同,并非都特指手腕桡侧脉动处,而是泛指脉诊处,因此寸口的取脉处应不仅限于手太阴肺经.故通过对古籍中脉诊处称谓的整理,结合中医脉诊发展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灵柩经·禁服》人迎气口脉的人迎脉位于颈动脉处,而寸口位于跌阳脉口处.
作者:李国祥;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抑郁症以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特点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治疗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首选方法.基于“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学说发展的抗抑郁西药,在抑郁症治疗上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延后及副作用大等缺陷限制了应用.中药复方在抑郁症这种多因素、多病理靶点的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故综述中药复方抗抑郁研究现状,为临床新型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睿;王琪;金明顺;陈雪;王伟;张宁;杨德柱;刘建华;王国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剌IBS患者有关穴位疼痛阈值的变化及针刺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指导临床针灸取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肠易激综合征IBS病人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经疼痛测量仪测量,选取穴位疼痛阈值较低以及临床常用穴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小肠俞、肝俞、三阴交、关元、天枢穴、合谷穴;药物对照组32例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结果:针刺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针刺组治疗后主症腹部不适、泄泻、便秘,次症肠鸣矢气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可以有效改善IBS患者腹部不适、泄泻、便秘、肠鸣矢气等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赛;贾思涵;郑斌;杨丽娟;晋志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视神经牵拉伤大鼠视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SPF级健康Wistar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视神经牵拉伤模型组及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组各22只大鼠;横向定量牵拉法制作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视神经不予牵拉;术后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14 d后取大鼠视网膜组织,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JNK和NF-κB表达变化,并采用real time-PCR方法检测p75NTR的m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视神经牵拉伤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p75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明显上升,NF-κB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给药14d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p75 NTR mRNA水平及JNK蛋白表达显著减少,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75NTR mRNA的表达及JNK蛋白水平、促进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谷新怡;周剑;闫晓玲;苏艳;吴鲁华;赵朋波;刘昕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肉桂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之一,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肉桂常以单味药或复方中的佐使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这与肉桂归肾脾肝经的药性和2型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证明,肉桂及其复方具有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作用.探索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将为研究和开发温阳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应用开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作者:马如风;王丽丽;郭鱼波;柳辰玥;朱如愿;刘海霞;左加成;赵丹丹;莫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儿童早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至今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目前该病的治疗以行为学塑造和矫正为主,成年后只有极少数人回归社会.语言交流障碍、社交障碍和行为异常是该病的三大核心症状.中医古籍对“自闭症”或“孤独症”没有明确的命名,但却不乏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的认识.自闭症患儿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通过药物配伍、标本兼治,可使孤独症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因此,中医药治疗自闭症是一种可以做到个体化且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我们需加强中医药治疗自闭症的基础研究,明确药效机理和作用靶点.
作者:韩笑;林成仁;任钧国;付建华;刘建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患者血乳酸和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将75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8例)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中药清瘟败毒饮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7d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3d、7d后血清胱抑素C和血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高临床控制率、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和APACHEⅡ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降低血清胱抑素C和血乳酸水平作用.结论:应用清瘟败毒饮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可降低患者血乳酸水平,保护肾脏等重要脏器,具有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作用.
作者:冷建春;刘燕琴;张晓云;刘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碍理性比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两种医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因此,从理论上弥合两种医学差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这却并不妨碍中西医学在各自范式内的发展与积累,甚至可以在坚持自身范式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对方的精华以获得创新的灵感.而中医研究,首先应做好对传统的继承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作者: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