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王建华;沈伟明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 胆道支架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结果:25例放置胆道支架均获成功,术后二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17例(68%),明显减退8例(32%),2例(8%)发生胆管炎.随访6个月,4例死亡,9例发生支架阻塞再行支架置换术,3例失访.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对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佳的首选治疗方法.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甘露醇应用过程中低颅压综合征

    目的:分析甘露醇应用过程低颅压综合征机理、临床表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00 年度应用甘露醇临床的病例.结果:有16例病例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低颅压综合征.结论:甘露醇应用过程中可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作者:罗登立;杨西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老年退行性钙化性心脏瓣膜病30例临床分析

    随着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减少及人口老龄化,老年性退行性钙化性心瓣膜病(SDCVD)发病率日趋增加,是一种常见非风湿性心瓣膜病,也是一种常见老年病.我院1997年3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老年退行性钙化性瓣膜病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林;林伟;成正凡;刘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分析7000例腹腔镜胆囊切术中26例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开腹手术,5例用腹腔镜探查缝合修复并置管引流,6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胆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谨慎处理可预防,一旦发生及时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高广壁;江涌;马祖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山莨菪碱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戊型病毒肝炎73例护理

    戊型病毒肝炎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散发为主,约占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10%.目前虽然发病率不高,而且以急性发病为主,但由于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也不容忽视.本文对73例戊型肝炎进行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月卿;饶和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一宗小儿暴发性伤寒肝功能酶学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一宗小儿暴发性伤寒的肝功能酶学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小儿伤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生于2002年9月~10月本市一所小学伤寒感染的78例儿童进行临床分析,并与成人伤寒进行对照.结果:儿童共发生肝功能损害46例,占58.9%,肝功损害者均有酶学升高,ALT、AST明显高于成人组(均P<0.05),肝损害与发热热程呈正相关,随热程延长,肝功能酶学逐步升高,不同热程间酶学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小儿伤寒肝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血清酶学改变为主,并与临床病情的发展相一致,与发热呈正相关,随热程的延长,酶学升高也越明显,热退后肝功能逐步恢复,预后较好.

    作者:王仁和;陈维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肺功能仪分别测定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正常健康人血中ET-1水平及血气、肺功能参数.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人(P<0.01);而且ET-1与血氧分析(PaO2)、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及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2、-0.662、-0.514).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水平增高,缓解期水平下降,与肺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黄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60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治疗BPH患者360例.结果:手术时间30~165min,平均62min.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20~180g,平均46g,术后36~48h拔除导尿管,排尿通畅,IPSS由术前28.9±2.0,下降至术后7.2±0.3(P<0.01),膀胱穿孔并电切综合征1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ED3例,360例均未输血.结论:TVP治疗BPH疗效显著.

    作者:刘世雄;章祖招;张鑫圣;袁耀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6例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的洗脱期后,使用缬沙坦80mg加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使用四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可以平稳而有效地降低血压,第一周有效率达58.7%,到第四周达86%,不良反应少.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法.

    作者:沈国强;周文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孕药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多、时间长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配原则,将200例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分为A、B两组,A组单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流宁宫汤.结果:B组孕囊排出时间在2小时内的占57%,完全流产率占97%,高于A组(93%).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平均在8~12天,明显少于A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预防药流后阴道出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赵敏;袁震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常温下阻断肾血流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6例报告

    2000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方法对6例复杂性肾结石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宏林;王华强;覃宝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2000年3月~2001年6月6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室性心律失常内科及ICU住院病人,年龄48岁~82岁,平均年龄62.5岁,男性49例,女性16例.

    作者:石新木;杨海燕;沈伟忠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5~18天;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又出现十分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无肠绞窄发生;26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2d.2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发生肠瘘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治愈.结论:应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作者:覃双全;欧阳天成;雷孝登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小儿重症肌力效果.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方法,把32例MG分为二组,分别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及常规正中开胸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比较其方法及效果.结果:二种方法近期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05),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1例);随访半年~5年,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能获得常规手术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万仁平;罗德源;黄淼龙;黄文;古卫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支架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5例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结果:25例放置胆道支架均获成功,术后二周内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17例(68%),明显减退8例(32%),2例(8%)发生胆管炎.随访6个月,4例死亡,9例发生支架阻塞再行支架置换术,3例失访.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可有效缓解恶性胆道梗阻病人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符合生理等特点,对无法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内镜下放置胆道支架是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华;沈伟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应用中频超声同步叠加产后催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频超声同步叠加治疗仪应用于产后催乳的疗效.方法:选择足月分娩产妇31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156例,其中剖宫产分娩均为36例,治疗组产妇均于分娩后3~15h内开始应用中频超声同步叠加治疗机给予催乳治疗,共4次,每次20min;对照组产妇分娩后均未行催乳治疗.结果:两组相比在乳胀及泌乳开始时间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每天哺乳次数、哺乳时间、婴儿哺乳后状态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频超声同步叠加治疗仪用于分娩后早期催乳疗效显著.

    作者:张雪茹;陶培军;毛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药灌肠治疗多发性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我科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多发性结肠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艳芳;曾晓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降低钳刮术不良因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降低钳刮术不良因素的有效方法.方法:对76例孕10~14周实施钳刮术终止妊娠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6例钳刮术前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病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钳刮术前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明显降低钳刮术诸多不良因素.

    作者:韩雪兰;蔡洁;岳变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凝血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14份,离心分离血浆,即刻上机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分别于4h、6h、8h重复检测,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标本放置4h,PT缩短(P<0.001),APTT无差异(0.10>P>0.05);放置6h,PT无差异(0.20>P>0.10),APTT明显延长(P<0.001);放置8h,PT延长(0.005>P>0.002),APTT明显延长(P<0.001).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4h,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作者:姚家勇;刘培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人遵医行为的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病人和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病情发展和转归与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对30例社区糖尿病人实行护理干预,并与26例未实施干预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几个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院外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而加强健康教育,促使病人主动自觉遵医.

    作者:唐云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