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茹;陶培军;毛晓玲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用经口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经口插入胃管,间歇喂养,至能自行吸吮,并对二组患儿在住院后7天、14天体重增长值、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二组体重增长差异显著,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
作者:李素芳;潘开宇;邵缓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深入,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继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明确妇科常见急腹症的临床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月妇科急腹症患者28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7例病人包括11个病种,分四大类:腹腔内出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并发症及其他疾病.结论:宫外孕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均有上升趋势,在诊断时要注意认真询问病史,注意近期不洁同房史或宫腔手术史,监测HCG,行后穹隆穿刺是重要鉴别诊断的手段.
作者:唐建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颅脑损伤后并发脑脊漏较为多见,大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而愈.经保守治疗后仅2%~5%患者还需手术治疗[1].本文总结7例此类患者(5例来自华山医院,2例来自义乌市中心医院),经扩大额下硬脑膜外入路修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向东;高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6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恶心、呕吐51例,腹膜刺激征58例,移动性浊音39例.伴有休克者40例.诊断性腹腔穿刺59例,阳性率93.1%.合并腹部以外损伤26例(38.8%).对腹腔内大出血,有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无改善以及空腔脏器穿孔,主张尽早剖腹探查,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张克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自1996年6月以来,对多种中晚期癌症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丽;欧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硬化患者常并发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内环境的失调又会加重全身损害,促发肝性脑病和/或肝肾综合症的发生.本文就这一问题将283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一总结.
作者:虞作春;张文宏;方静;吕视庆;叶卫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前及产后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30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28~32周、产后1周、4周及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所有入组的300例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2%,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4%(产后1周,41例),11.33%(产后4周,34例),9.67%(产后8周,29例).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8%(产后1周,24例),9.6%(产后4周,29例),11.67%(产后8周,35例).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对临床预测及诊断,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瑛;付政;刘津予;何新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分析102例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乏力和饮食下降,常无明显的盗汗、发热和咯血等表现;②X胸片示:52例(50.97%)有陈旧性钙化灶;30例(29.41%)病灶在中下肺野;③痰涂片找抗酸杆菌的阳性率(22.55%)和痰培养的阳性率(26.32%)都很低;④结核菌素(PPD)试验的阳性率(21.56%)也很低.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无结核病的特异性表现,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应充分重视,认识老年肺结核这一疾病.
作者:王喜琴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回顾分析了31例病原明确的重症肺部感染的抗感染药物应用及治疗结果,评价了痰涂片革兰氏染色在重症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典秋;王桂芳;颜泽敏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在1995年~2002年之间共施行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30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冲洗前房积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洁枫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肺功能仪分别测定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缓解期、正常健康人血中ET-1水平及血气、肺功能参数.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人(P<0.01);而且ET-1与血氧分析(PaO2)、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及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2、-0.662、-0.514).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ET-1水平增高,缓解期水平下降,与肺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黄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功能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2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两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二尖瓣E峰流速降低,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时间(EDT)延长,E/A<1,心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IVRT)明显延长,表现为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为主.
作者:袁晓晨;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4月~2003年4月使用胺碘酮合并电击除颤等治疗抢救心脏骤停病人30例与传统抢救方法相比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自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收集1994年10月~2003年3月间21例ISD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ISDH的形成机制及CT表现的认识.
作者:许华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采用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元;范志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小儿重症肌力效果.方法: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方法,把32例MG分为二组,分别以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及常规正中开胸术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比较其方法及效果.结果:二种方法近期效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05),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中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1例);随访半年~5年,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胸腺扩大切除治疗小儿重症肌无力能获得常规手术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万仁平;罗德源;黄淼龙;黄文;古卫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于2002年2月22日成功为-74岁高龄的冠心病、心肌梗塞病人实施了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确切.现将该例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君美;张正芳;于美;贾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他汀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代他汀组(18例),除外慢性活动性肝病,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对他汀类过敏者等,于发病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10mg,晚上睡前一次服,总疗程一年,观察主要终点为心脏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安全性.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除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外,还可减少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作者:王少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