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付政;刘津予;何新红
2000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方法对6例复杂性肾结石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宏林;王华强;覃宝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深入,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继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终止妊娠的佳时间和方式.方法:剖宫产术36例,阴道分娩5例,除1例中妊引产死婴外,其余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在条件范围内剖宫产术是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但不能视作唯一的措施,在孕妇自身条件允许下,可作阴道试产.
作者:郭兰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自1996年6月以来,对多种中晚期癌症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丽;欧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前及产后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30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28~32周、产后1周、4周及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所有入组的300例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2%,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4%(产后1周,41例),11.33%(产后4周,34例),9.67%(产后8周,29例).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8%(产后1周,24例),9.6%(产后4周,29例),11.67%(产后8周,35例).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对临床预测及诊断,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瑛;付政;刘津予;何新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1年来,我科对119例不孕症患者做腹腔镜检查,具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19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例,其中原发不孕症49例,继发不孕症70例,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1.35岁;不孕年限短1年,长15年,平均不孕年限4.67年;继发不孕70例,其中,继发于人流后34例,自然流产后12例,药物流产后10例,取环后2例,足月产后10例,异位妊娠后2例,有宫腔操作史52例.
作者:陈小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在1995年~2002年之间共施行外伤性前房积血手术30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冲洗前房积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洁枫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病理性乳头溢液的性质与病种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12例乳头溢液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性溢液以良性肿瘤居多,癌次之,非肿瘤性病变发生率较低.非血性溢液以非肿瘤性病变居多,良性肿瘤次之,癌发生率较低.结论:乳头溢液的性质对病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作者:熊秋云;谢春伟;王忆丽;雷秋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多发性结肠息肉,取得较好疗效,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艳芳;曾晓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治疗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多、时间长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配原则,将200例要求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分为A、B两组,A组单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流宁宫汤.结果:B组孕囊排出时间在2小时内的占57%,完全流产率占97%,高于A组(93%).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平均在8~12天,明显少于A组(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预防药流后阴道出血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作者:赵敏;袁震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于高龄心脏病病人行非脏手术,病人是否能安全渡过手术期,围麻醉期处理非常关键.现将1例安装起搏器病人行直肠癌根治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刚;李俊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戊型病毒肝炎我国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散发为主,约占散发性急性病毒性肝炎的10%.目前虽然发病率不高,而且以急性发病为主,但由于病后免疫力不持久,也不容忽视.本文对73例戊型肝炎进行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月卿;饶和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自1994年五月以来,我院开展了以促进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为起点的爱婴行动,以产科和儿科为重点,更新和改变了医护人员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革了传统的产科制度,实行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成功的保护、促进和支持了母乳喂养.据近几年统计,院内母乳喂养率达98%以上.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健康教育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作者:李晓改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大面积脑梗死和46例非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临床表现和OCSP(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分型以及CT特点.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病人的超早期意识障碍18例、眼球同向凝视18例.头部CT有异常改变30例,OCSP分型大面积脑梗死组以TACI型为主占80%.结论:将脑梗死的头部CT改变、眼球同向凝视、OCSP分型为TACI(total anterior ciculation infarction)型等三个方面相结合可超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
作者:孟宜良;金杨;赵荣荃;顾柏林;叶颖峰;宣海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5~18天;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又出现十分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无肠绞窄发生;26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2d.2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发生肠瘘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治愈.结论:应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作者:覃双全;欧阳天成;雷孝登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收集1994年10月~2003年3月间21例ISD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ISDH的形成机制及CT表现的认识.
作者:许华权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甘露醇应用过程低颅压综合征机理、临床表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00 年度应用甘露醇临床的病例.结果:有16例病例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低颅压综合征.结论:甘露醇应用过程中可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作者:罗登立;杨西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41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选择单用羟基脲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变化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下降,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单用羟基脲好.
作者:赵锋;李明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骨骼肌以外器官、组织受损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83例MG患者的器官特异性抗体和抗核抗体.结果:器官特异性抗体分布以Ⅰ、Ⅱ、Ⅳ型为主,抗核抗体分布以全身Ⅱa、Ⅱb、Ⅲ型为主.其中伴胸腺瘤的MG患者抗心肌抗体阳性率为84.6%(14/17),而非胸腺瘤患者中阳性率为10.6%(7/66).结论:MG病人中广泛存在器官特异性抗体和抗核抗体,从而提示MG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性免疫病.
作者:沈淑波;黄金英;刘建平;艾桂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