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

许华权

关键词:颅内, 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形成机制, 资料, 文献, 收集
摘要:收集1994年10月~2003年3月间21例ISD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以提高对ISDH的形成机制及CT表现的认识.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病理分析

    我院2001年~2003年收治20例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的肾脏病理,着重分析此类IgA肾病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的分布与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程度及肾功能的关系.

    作者:王洪青;张锐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治疗急性心梗非早期疗效观察

    自1999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5例,从明确诊断到接受治疗时间均超过12h以上,我们对其中的13例进行了静脉溶栓并用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光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心功能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室功能变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2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两种肺动脉高压患者,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二尖瓣E峰流速降低,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减速时间(EDT)延长,E/A<1,心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IVRT)明显延长,表现为舒张功能指标变化为主.

    作者:袁晓晨;沈立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闭合性腹部损伤67例诊治体会

    67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有恶心、呕吐51例,腹膜刺激征58例,移动性浊音39例.伴有休克者40例.诊断性腹腔穿刺59例,阳性率93.1%.合并腹部以外损伤26例(38.8%).对腹腔内大出血,有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无改善以及空腔脏器穿孔,主张尽早剖腹探查,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张克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作用.方法:将35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172例接受HIE常规支持、对症等治疗;②干预组:180例在HIE常规支持、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高压氧、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语言刺激、运动训练及刺激、经络导频、静滴丽珠赛乐(或脑活素)等早期干预措施,4~6个疗程甚至更长.对比两组患儿智力、运动发育状况及继发性癫痫、脑瘫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智能低下、运动发育迟缓、继发性癫痫,脑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HIE进行早期干预能显著减少的发生,明显改善其预后.

    作者:罗启林;解福平;龙一成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幽门螺杆菌三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与复发、慢性胃炎、胃癌等的发病密切相关,我国属HP高感染率国家,普通人群中HP感染率高达40%~60%[1],检测HP感染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正超;李荣洲;蔡积武;任宗海;季婷婷;林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异维A酸胶丸治疗重度痤疮52例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0年12月~2002年12月应用异维A酸胶丸(泰尔丝)治疗重度痤疮,取得了很好疗效.

    作者:甘才斌;张艳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母乳性黄疸80例临床分析

    随着母乳喂养的逐渐普及和对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 jaundice,BMJ)认识的提高,BMJ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本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5例,其中BMJ 80例,占32.7%,现分析如下.

    作者:汤小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一宗小儿暴发性伤寒肝功能酶学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一宗小儿暴发性伤寒的肝功能酶学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小儿伤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发生于2002年9月~10月本市一所小学伤寒感染的78例儿童进行临床分析,并与成人伤寒进行对照.结果:儿童共发生肝功能损害46例,占58.9%,肝功损害者均有酶学升高,ALT、AST明显高于成人组(均P<0.05),肝损害与发热热程呈正相关,随热程延长,肝功能酶学逐步升高,不同热程间酶学改变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小儿伤寒肝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以血清酶学改变为主,并与临床病情的发展相一致,与发热呈正相关,随热程的延长,酶学升高也越明显,热退后肝功能逐步恢复,预后较好.

    作者:王仁和;陈维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凝血检验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凝血检验标本室温下放置时间对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14份,离心分离血浆,即刻上机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室温,分别于4h、6h、8h重复检测,并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标本放置4h,PT缩短(P<0.001),APTT无差异(0.10>P>0.05);放置6h,PT无差异(0.20>P>0.10),APTT明显延长(P<0.001);放置8h,PT延长(0.005>P>0.002),APTT明显延长(P<0.001).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PT、APTT检测结果影响很大,标本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超过4h,临床护士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

    作者:姚家勇;刘培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外科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6例外科治疗结果.方法:36例中男6例,女30例;年龄50天~12岁,平均2岁10个月;采用y术11例,空肠间置术21例,回盲间置术4例.结果: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16例,有胆道返流5例.y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6例,2例有返流.空肠间置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7例,3例有返流.回盲间置术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例,均未见返流.结论:y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常见的术式,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空肠间置术使胆汁排泄符合生理要求,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抗返流效果未见明显优于其它术式,目前临床应用在减少.回盲间置术抗返流效果较显著,但手术操作复杂,破坏了肠道原有解剖结构,且远期疗效尚待观察,争议较大,目前临床较少采用.

    作者:石英佐;秦君华;于忠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介入治疗中晚期癌症的临床护理

    我院自1996年6月以来,对多种中晚期癌症进行放射介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丽;欧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直至吞咽呼吸功能协调再用经口喂养,观察组采用早期经口插入胃管,间歇喂养,至能自行吸吮,并对二组患儿在住院后7天、14天体重增长值、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期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7天、14天二组体重增长差异显著,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提高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

    作者:李素芳;潘开宇;邵缓仙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与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5~18天;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又出现十分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无肠绞窄发生;26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2d.2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发生肠瘘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治愈.结论:应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作者:覃双全;欧阳天成;雷孝登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产后抑郁症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

    目的:分析产前及产后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30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28~32周、产后1周、4周及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所有入组的300例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2%,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4%(产后1周,41例),11.33%(产后4周,34例),9.67%(产后8周,29例).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8%(产后1周,24例),9.6%(产后4周,29例),11.67%(产后8周,35例).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对临床预测及诊断,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瑛;付政;刘津予;何新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50例临床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对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近年治疗的50例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人.结果:除1例拒绝治疗自动出院外,余均经手术治疗.其中治愈46例,死亡3例.结论:认为老年人急性肠梗阻患者全身情况差,而局部症状和体征不如青壮年明显,且多伴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疾患.因此在治疗上应在及时纠正全身情况及处理并存病同时积极行手术探查,手术应简单、有效.

    作者:俞增福;蒋振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经胃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

    我们采用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上消化道恶性狭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福元;范志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我们近来临床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例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杨万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缬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6例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的洗脱期后,使用缬沙坦80mg加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使用四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可以平稳而有效地降低血压,第一周有效率达58.7%,到第四周达86%,不良反应少.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法.

    作者:沈国强;周文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人遵医行为的研究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给病人和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其病情发展和转归与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很大的关系.对30例社区糖尿病人实行护理干预,并与26例未实施干预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规律用药、定期复查、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几个方面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院外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而加强健康教育,促使病人主动自觉遵医.

    作者:唐云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