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洁枫
2000年11月~2003年3月我院应用常温下阻断肾血流方法对6例复杂性肾结石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柳宏林;王华强;覃宝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不同他汀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0例)和辛代他汀组(18例),除外慢性活动性肝病,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者,对他汀类过敏者等,于发病24h内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10mg,晚上睡前一次服,总疗程一年,观察主要终点为心脏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安全性.结果:阿托伐他汀及辛伐他汀除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外,还可减少各种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作者:王少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研究的深入,该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刘继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9年8月~2002年3月我科运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偏头痛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彭立夫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诊断的价值及DPN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6例糖尿病患者NCV检测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NCV的异常率为63.5%,全组有10.7%为单侧异常.临床症状、体征与NCV测定结果的符合率52.4%和66.7%,无症状、体征的患者中分别有54.2%、39.4%的NCV异常.结论:DPN病情隐匿,NCV检测为此病的诊断提供直接的客观证据.DPN发病有不对称性,必要时双侧同时检测,以免漏诊.
作者:彭忠兴;彭更生;黄旭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腹部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5~18天;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又出现十分典型的肠梗阻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无肠绞窄发生;26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7.2d.2例再次手术,其中1例发生肠瘘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治愈.结论:应熟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是治愈该病的主要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严密观察,出现肠坏死或腹膜炎应及时手术.
作者:覃双全;欧阳天成;雷孝登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产前及产后8周以内孕产妇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以推测雌、孕激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评定300例孕、产妇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并用放射免疫法由专人在相同条件测定妊娠28~32周、产后1周、4周及8周晨肘静脉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所有入组的300例孕妇,产前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为12%,产后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4%(产后1周,41例),11.33%(产后4周,34例),9.67%(产后8周,29例).产后抑郁情绪发生率分别为8%(产后1周,24例),9.6%(产后4周,29例),11.67%(产后8周,35例).结论:本研究初步证实了雌、孕激素水平变化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产后低雌激素、高孕酮可能是产后抑郁症发病原因之一,监测孕产妇产前及产后雌二醇、孕酮水平,对临床预测及诊断,治疗产后抑郁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瑛;付政;刘津予;何新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甘露醇应用过程低颅压综合征机理、临床表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2000 年度应用甘露醇临床的病例.结果:有16例病例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低颅压综合征.结论:甘露醇应用过程中可引起低颅压综合征.
作者:罗登立;杨西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0年4月~2003年4月使用胺碘酮合并电击除颤等治疗抢救心脏骤停病人30例与传统抢救方法相比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自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截瘫病人骶尾坐骨部复杂性褥疮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病例,褥疮面积大17cm×11cm,小8cm×6cm,分别应用不同皮瓣修复创面,做好术前术后的皮肤和心理护理,术后保持正确卧位、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结果:9例皮瓣完全存活,褥疮均在手术后半月痊愈,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1例复发.结论:截瘫合并骶尾坐骨部褥疮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手术后应加强皮瓣的观察和护理,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是防止感染保证皮瓣存活的一个关键.
作者:黄水云;贝抗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年我科用更昔洛韦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亚琼;余静;何晓芸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期临床常见病原菌检测及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降低病人费用,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提供依据.方法:各类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均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519份标本中分离出1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34.1%(59/173),革兰氏阴性菌45.7%(79/173)真菌20.2%(39/173).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因病原菌而感染的疾病时应考虑致病菌的菌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正确、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细菌检测.
作者:蒋翠霞;刘祥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近来临床应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例2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海华;李爱静;杨万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硬化患者常并发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而内环境的失调又会加重全身损害,促发肝性脑病和/或肝肾综合症的发生.本文就这一问题将283例晚期肝硬化患者资料作一总结.
作者:虞作春;张文宏;方静;吕视庆;叶卫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于1999年1月~2003年3月诊治76例慢性咳嗽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均符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1].男32例,女44例,年龄20~66岁,平均46岁.咳嗽76例,伴咳痰52例,咽痒29例,有分泌物流动感18例,声嘶13例,烧心感7例及反酸8例,无咯血.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共存的临床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以及探讨防止肝癌误诊的措施.方法:选择我科1993年6月~2003年6月间住院病历3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类似肝硬化以及特殊表现,症状特异性差.实验室诊断符合率AFP>r-GT>ALP.影像学诊断符合率CT=MRI>BUS.结论:尽管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病人临床表现特异性差,如果定期检查AFP、B超或CT、肝癌的漏诊和误诊可以避免.
作者:昌荣林;张照如;刘轶群;陈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终止妊娠的佳时间和方式.方法:剖宫产术36例,阴道分娩5例,除1例中妊引产死婴外,其余母婴均平安出院.结论:在条件范围内剖宫产术是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但不能视作唯一的措施,在孕妇自身条件允许下,可作阴道试产.
作者:郭兰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通过56例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试验,在停用原降压药的洗脱期后,使用缬沙坦80mg加氢氯噻嗪12.5mg联合治疗,连续使用四周,观察血压、心率、血钾、肾功能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药联合可以平稳而有效地降低血压,第一周有效率达58.7%,到第四周达86%,不良反应少.结论:两药联合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是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法.
作者:沈国强;周文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院自1992年10月~2002年10月收治了169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者40例.现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福林;何二平;吕爱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山莨菪碱(654-Ⅱ)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初治的有中等量以上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抗结核方案相同,均予以抽胸腔积液,治疗组在抽腔腔积液后注入654-Ⅱ30mg,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胸腔穿刺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膜厚度0.58士1.0cm较用药前0.93±0.15cm减轻(P<0.05),治疗组用药后胸腔积液中的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均为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654-Ⅱ有缩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程,减轻胸膜肥厚和粘连的作用.
作者:钟炳图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