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杰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疼证基因网络中重要模块的生物学功能与通路.方法:搜索文献中冠心病血瘀证相关基因,并运用CYTOSCAPE进行网络构建,MCODE进行模块划分后再对重要模块进行功能与通路分析.结果:冠心病血瘀证网络中BCL2、VEGFA、IL-6、JUN和IL-8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平滑肌增殖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分别是网络中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与通路.结论:该研究既体现了冠心病血瘀证基因的整体特点,又关注了基因网络的局部差异,为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袁野;申春悌;胡镜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要根据病情采取针药并用、辨证施针,以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故举医案一例以说明路志正针药并用的辨证施治方法和机理.
作者:荆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汇函》十三卷,另有卷首及序录一卷,聂尚恒编撰,是明代重要临证古籍汇编,成书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跃剑山房本为其首刻本.书中部分内容取自《古今医鉴》.《古今医鉴》八卷,初刊于明万历四年丙子(1576),由金陵书林周日校刻印,名《新刊古今医鉴》.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由姑苏沈文台重参校正刊刻,名《新刊古今医鉴》八卷,为第2次刻本.明万历年间金陵周四达《重刻古今医鉴》八卷本,当为第3次刻本.明万历十七年已丑(1589),由叶华生刻印的《古今医鉴》书名改为《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并将原八卷本简单分拆为十六卷,另外增加了“燥证”一条.本书为目前通行本之底本.从《医学汇函》与《古今医鉴》两书所载病证分析,《医学汇函》来自八卷本《古今医鉴》,可以用来改正通行本的错误,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作者:史焱;李君;傅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鸟颗粒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nestic,a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各组试验药进行盲法要求包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法共观察60例aMCI患者.治疗组30例服用参鸟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同时服脑复康片安慰剂每次0.8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8g,每日3次,同时服参乌颗粒安慰剂每次1包,每日3次,连续治疗2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3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成绩显著提高,对患者血脂的改善作用与脑复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鸟颗粒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脑复康片.
作者:李乐军;李玉梅;杨崇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方案、疗效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从“主症”、“主证”限定研究对象,从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疗效筛选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亚健康中医药临床研究,旨在完善临床科研设计,提高亚健康临床试验质量和证据强度,有助于将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治疗和调整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
作者:赵晖;梁媛;王筠;薛飞飞;姜幼明;李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北;冯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是血管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炎症诱发学说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日趋深入和成熟,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发挥促炎与抑炎作用,参与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对巨噬细胞M1、M2亚型间的转化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故主要从巨噬细胞极化为M1、M2亚型的诱发因子、激活途径、干预靶点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作者:龚立博;索艳荣;王学岭;郭茂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整理临床防治哮喘膏方并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文献整理得到的35首膏方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对主要药物、药对规律进行总结,探讨其病机变化.结果:35首纳入膏方中,除外做膏所用辅料外,共涉及药物162种,高频药物22种.经聚类分析发现,扶正补虚、化痰祛瘀是防治哮喘膏方的组方原则,提示哮喘的病理机制为正虚邪实,正虚以气虚为主,邪实以痰瘀为主.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膏方组方用药规律有益于总结经验,进一步指导临床.
作者:茹丽先;陈宪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七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总体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二七方口服及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及思密这3~6g加去甲肾上腺素2mg加生理盐水20 ml保留灌肠,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加味二七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仅对急性RE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慢性、迟发型RE有良好疗效.
作者:赵立沙;夏欣欣;袁慧;韩萍萍;周冬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整理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故通过总结甘肃现代针灸代表人物郑魁山学术思想,以期有助于后学者对甘肃针灸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为临床医生学习及应用甘肃特色针法提供文献参照.
作者:盛雪燕;邢家铭;张彦峰;韩雅迪;严兴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温病学“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基于“肾虚伏气”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来认识AIDS致病病机特点,提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正虚(肾虚为本),疫毒内伏,逾时而发”的思想观点.进而总结归纳提出AIDS肾虚伏气病机特点:“初即见里热证、邪伏于内、逾时而发、自我积聚、渐进加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期为临床AIDS辨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指导理论.
作者:舒发明;黄英;黄舟;刘业方;罗雪梅;姜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研究丹皮酚的文献作为分析材料,科学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以丹皮酚为研究对象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文献的来源、发表年度及数量、学科分布、被引用频次、下载次数、作者所属单位、作者发表文献量、文献发表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文献的研究层次、基金资助等方面情况.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丹皮酚研究领域全景分析,将为科研人员准确、清晰地把握丹皮酚研究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后续的丹皮酚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学研究基础.
作者:郭齐;孙明瑜;田昕;封云;黄晓佳;李永金;李静;徐霞;许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Ⅲ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12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12周MRI Stoller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口服中药有利于促进半月板愈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有效方法.
作者:程桯;李多多;李雁;耿成武;王强;刘长信;温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公众对三伏贴的知晓情况和接受程度,为解决三伏贴相关问题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7月至8月,在山东9地区采用现场拦截方式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以面对面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结果:医院贴伏人群的知晓率为87.9%,与年龄、职业、地区有关;普通人群的知晓率为21.6%,与年龄、地区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省9地区不同人群三伏贴知晓率有差异,其相关知识的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际传播和网络媒体.
作者:邴秀阳;季旭明;史志红;杨志怡;曹娜;续自凤;陈亿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音乐疗法作为一门符合现代身心医学治疗模式的新兴学科,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中国现代意义的音乐疗法起步较晓,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都有待完善.[1]”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并阐释了阴阳藏象、气机、五脏神3种应用于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拟探寻中医音乐疗法治疗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音乐疗法.建议临床中将阴阳藏象作为治疗基础,气机调节作为治疗靶点,五脏神作为治疗总纲,针对病人病情灵活运用中医音乐疗法来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作者:张箫月;杨云霜;刘刃;杨利丹;张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临证整理总结医案,分析李德新教授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李德新教授治疗抑郁症的辨治思路,从调脾胃而治郁的角度出发,注重气机的调畅,善于调理脾胃气血、阴阳、升降、燥湿以蕴诸腑,共达安心神之旨,并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征注意肝阴肝血的保护.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孙明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叶天士故居并查阅相关史料,探索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土壤,推测其行医年代可能诊治的传染病,为准确研究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及该理论的临床适用证提供借鉴.经分析,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能主要来自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传变规律的观察,故该辩证论治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这些病症.
作者:屠燕捷;方肇勤;郭永洁;杨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胡荫奇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病学术带头人.临证40余载,对风湿类疾病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其侍诊抄方,受益良多,兹取其痹病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1 小儿痹病、湿热痹阻案案1:祝某,女,6岁,2013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1个月.现双手多关节红肿疼痛,双手晨僵约1h,左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左足背肿痛,时有发热,体温高38.6℃.舌质红、苔白厚腻、脉细数,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除痹,方宗防风通圣散之意:生石膏30 g(先煎),青蒿10 g,银柴胡10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荆芥6 g,防风6 g,炙麻黄3 g,金银花15 g,连翘6 g,淡竹叶3 g,穿山龙10 g,僵蚕3 g,伸筋草6g,六一散10 g(包煎),羚羊角粉0.15g(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作者:曾真;王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