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温病学“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基于“肾虚伏气”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来认识AIDS致病病机特点,提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正虚(肾虚为本),疫毒内伏,逾时而发”的思想观点.进而总结归纳提出AIDS肾虚伏气病机特点:“初即见里热证、邪伏于内、逾时而发、自我积聚、渐进加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期为临床AIDS辨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指导理论.
作者:舒发明;黄英;黄舟;刘业方;罗雪梅;姜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舒肝解郁组)28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治疗组加服舒肝解郁胶囊720 mg bid,对照组加服舍曲林50 mg qd,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采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按照HAMD减分率临床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占14.3%,显著进步11例占39.2%,进步9例占32.1%,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占18.5%,显著进步9例占33.3%,进步10例占37.0%,无效3例占11.1%,总有效率为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疗效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与舍曲林疗效相当,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表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邓小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验方“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精浆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9名精索静脉曲张症相关不育患者分成3组.试验组(G1)采用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治疗,中药对照组(G2)单独采用调肝活血汤口服,手术对照组(G3)采用palomo手术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和精浆ROS、NO、SOD、TAC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精液质量和精浆TAC、SOD水平显著改善;ROS和NO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术能干预精浆中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精液质量.
作者:古宇能;陈慰填;温志鹏;曾杨玲;陈德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现代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多停留在“毒邪致癌”“本虚致癌”范畴,但是“癌毒”“本虚”的提出并不能在中医层面全面解释癌症的发病和发展病机,也不能解释“癌”的增殖性、侵润性、转移性、消耗性等特征.笔者在临床的探索中,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有关思想与临床用药的特征,运用中医思维思考“癌”在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认为癌具有“春、风、木”的特性,指出“肝风”与“癌变”的关系,进而提出疏肝理气的防治之法,望予同道参考纠正.
作者:林一峰;叶应阳;杨宏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中医药翻译显得愈发重要,而术语英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体现中医治则治法的中药功效术语的英译不仅呈现出中医术语英译的共有问题,也有一些特色问题,尤其表现在逻辑关系方面.然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故结合具体功效术语的英译,对单一术语内部到多个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从而根据功效术语的内涵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药功效术语英译的模式及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朱思媛;廖结英;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兰州方加味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按信封法分为2组,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10例配合口服兰州方加味,对照组12例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加头颈部放疗相关症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比较2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口干、声音变化、面颈部异常、咽口腔疼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除腹泻、视力下降、社会功能、肢体活动异常方面比较无变化外,其余23个领域改善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其中认知功能、疲倦、吞咽困难、体质量下降方面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方加味可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PTE)风痰上扰证的疗效以及NOX2/ROS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200 mg/d,每日2次;或丙戊酸钠片内服,每日按体质量15 mg/kg;癫痫发作时给予氯硝安定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医痫丸(3g/次,每日3次),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频次;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水平;比较2组血清活性氧(ROS)、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癫痫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6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OX2和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F-κB、IL-1β、TNF-α和PG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疗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PTE风痰上扰证控制癫痫发作疗效明显,抑制NOX2/ROS通路从而减缓下游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曹勇;郑慧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祛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熟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瘀解毒为原则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在陕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治疗中风先兆以预防中风的思路,认为血瘀是中风形成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热血瘀是中风先兆的常见证候,研制出以活血化瘀、清肝通络为治法的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黄帝内经》提出“肾气通于耳”,又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肾与耳的关系,现代学者多从中医经络及临床实例角度探究.故通过文献复习,从文化与中医两方面解读心与耳的关系,乐由耳感心,知音者,心相契也.另一方面,也从心肾两个角度对“开窍于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见解:心肾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代名医龚廷贤为江西全溪人,一向被视为儒医代表,但其本人以道人自居,医学思想深受仙道观念影响.其代表著作中大量辑录道家经验方,将六字气诀、呼吸静功妙法、神仙接命秘诀等道家内丹功法用于防病治病,在骨鲠、疟疾、难产等疑难病症乃至服药、行针中使用道教符咒,这些都深刻体现了龚氏重生贵生、寻求超凡入圣的仙道思想.
作者:李丛;狄碧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岭南医家认为岭南温病有不同于岭北温病的特点,提出温病为岭南多发病,岭南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导致岭南温病多湿多热,且较岭北为甚,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开发岭南草药治疗岭南温病.这种将温病经典理论与岭南地域特点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温病经典理论的临床普适性,也有利于构建岭南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9月28日报载:市有关部门召开2015年第四季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预测:“今年受持续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的秋冬季气温将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弱,如果再加上采暖季燃煤等叠加因素影响,出现空气重污染的几率增加.”而按照古人对乙未年气候的测算,下半年是“寒大举”的太阳寒水在泉,如何破解这种相悖认识的矛盾,仍然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在过程终结时用事实来回答.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要根据病情采取针药并用、辨证施针,以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故举医案一例以说明路志正针药并用的辨证施治方法和机理.
作者:荆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是血管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炎症诱发学说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日趋深入和成熟,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分别通过发挥促炎与抑炎作用,参与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中药复方及有效成分对巨噬细胞M1、M2亚型间的转化具有多靶点协同作用,故主要从巨噬细胞极化为M1、M2亚型的诱发因子、激活途径、干预靶点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
作者:龚立博;索艳荣;王学岭;郭茂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 MPR-2)在有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在来曲唑(Letrozole)和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基础上加用高脂乳剂,建立肥胖PCOS动物模型,结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血脂水平和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进行模型验证,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模型卵巢组织卵泡颗粒细胞中GDF-9、BMPR-2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成功,Letrozole模型组、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此外,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平均灰度均值低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和DHEA肥胖模型组GDF-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Letrozole模型组BMPR-2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BMPR-2积分先密度总和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结论:推测GDF-9、BMPR-2在肥胖PCOS大鼠模型卵巢的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是肥胖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蒂斯;徐晓娟;姚莉娟;王张;黄立华;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研究丹皮酚的文献作为分析材料,科学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以丹皮酚为研究对象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文献的来源、发表年度及数量、学科分布、被引用频次、下载次数、作者所属单位、作者发表文献量、文献发表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文献的研究层次、基金资助等方面情况.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丹皮酚研究领域全景分析,将为科研人员准确、清晰地把握丹皮酚研究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后续的丹皮酚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学研究基础.
作者:郭齐;孙明瑜;田昕;封云;黄晓佳;李永金;李静;徐霞;许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作者:李永乐;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