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北;冯占荣
杨国华教授通过对肿瘤终末期临床症状的研究,归纳出肿瘤终末期主要的病机为脾胃不足、阴液亏虚,从而制定出健脾滋阴的治疗大法,进而辨证选药并自拟“健脾滋阴方”应用于临床,提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随症加减的思想,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传国;王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胡荫奇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病学术带头人.临证40余载,对风湿类疾病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其侍诊抄方,受益良多,兹取其痹病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1 小儿痹病、湿热痹阻案案1:祝某,女,6岁,2013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1个月.现双手多关节红肿疼痛,双手晨僵约1h,左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左足背肿痛,时有发热,体温高38.6℃.舌质红、苔白厚腻、脉细数,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除痹,方宗防风通圣散之意:生石膏30 g(先煎),青蒿10 g,银柴胡10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荆芥6 g,防风6 g,炙麻黄3 g,金银花15 g,连翘6 g,淡竹叶3 g,穿山龙10 g,僵蚕3 g,伸筋草6g,六一散10 g(包煎),羚羊角粉0.15g(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作者:曾真;王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原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该方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君臣有序,相与宣摄,现代应用范围极广,临证化裁存乎其人.刘持年教授用药精专,善用经方验方,药专效宏,临证时用其为基础方治疗肝脾(胃)疾病屡用效验,现介绍验案三刘.
作者:李茜;李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岭南医家认为岭南温病有不同于岭北温病的特点,提出温病为岭南多发病,岭南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风俗习惯导致岭南温病多湿多热,且较岭北为甚,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并开发岭南草药治疗岭南温病.这种将温病经典理论与岭南地域特点相结合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温病经典理论的临床普适性,也有利于构建岭南中医学术理论体系.
作者:黄子天;刘小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医学汇函》十三卷,另有卷首及序录一卷,聂尚恒编撰,是明代重要临证古籍汇编,成书于明崇祯戊辰年(1628),跃剑山房本为其首刻本.书中部分内容取自《古今医鉴》.《古今医鉴》八卷,初刊于明万历四年丙子(1576),由金陵书林周日校刻印,名《新刊古今医鉴》.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由姑苏沈文台重参校正刊刻,名《新刊古今医鉴》八卷,为第2次刻本.明万历年间金陵周四达《重刻古今医鉴》八卷本,当为第3次刻本.明万历十七年已丑(1589),由叶华生刻印的《古今医鉴》书名改为《王宇泰先生订补古今医鉴》,并将原八卷本简单分拆为十六卷,另外增加了“燥证”一条.本书为目前通行本之底本.从《医学汇函》与《古今医鉴》两书所载病证分析,《医学汇函》来自八卷本《古今医鉴》,可以用来改正通行本的错误,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
作者:史焱;李君;傅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叶天士故居并查阅相关史料,探索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土壤,推测其行医年代可能诊治的传染病,为准确研究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及该理论的临床适用证提供借鉴.经分析,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能主要来自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传变规律的观察,故该辩证论治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这些病症.
作者:屠燕捷;方肇勤;郭永洁;杨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Ⅲ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12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12周MRI Stoller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口服中药有利于促进半月板愈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有效方法.
作者:程桯;李多多;李雁;耿成武;王强;刘长信;温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祛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熟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瘀解毒为原则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在陕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治疗中风先兆以预防中风的思路,认为血瘀是中风形成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热血瘀是中风先兆的常见证候,研制出以活血化瘀、清肝通络为治法的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要根据病情采取针药并用、辨证施针,以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故举医案一例以说明路志正针药并用的辨证施治方法和机理.
作者:荆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中医药翻译显得愈发重要,而术语英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体现中医治则治法的中药功效术语的英译不仅呈现出中医术语英译的共有问题,也有一些特色问题,尤其表现在逻辑关系方面.然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故结合具体功效术语的英译,对单一术语内部到多个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从而根据功效术语的内涵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药功效术语英译的模式及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朱思媛;廖结英;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原文,参考后世医籍所论,对《内经》所载“寒热”病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寒热”这一病名可以涵盖后世所说的多种具有典型的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除学者论及的“虚劳寒热”“风劳”“传尸痨瘵”外,还有因普通外感、犬咬伤所致的恶寒发热,甚至能从中看出丝虫热的影子.虽然导致“寒热”的具体致病因素众多,难以归于一端,但古医家“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一语堪称是在当时条件下运用阴阳学说对其病因所做的为简要的概括.
作者: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代谢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PCOS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肾虚组、痰湿阻滞组、肝郁组、血瘀痰浊组,通过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MI、FPG、SBP及HCG-L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水平比较痰湿阻滞组高于其他各证型组,DBP水平比较痰湿阻滞证组和肝郁气滞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肾虚组和血瘀组.PCOS各中医证型中合并MS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需要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轶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傅青主女科》成书于明末清初,为医家傅山所著,属于中医妇科经典传世之作.全书对于妇科病、妊娠病和产后病等均有详述,内容丰富详实,病案经典实用,遣方用药仔细严谨,重视肝、脾、肾三脏病机,善用气血培补、脾胃调理之法,备受现代医家重视,值得深入研读探讨.故就有关熟地与山茱萸的配伍及其相关条文及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配伍应用特点,以期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许春燕;李坤寅;关永格;范为之;姜心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颅脑外伤癫痫(PTE)风痰上扰证的疗效以及NOX2/ROS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外伤癫痫风痰上扰证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钠肌肉注射200 mg/d,每日2次;或丙戊酸钠片内服,每日按体质量15 mg/kg;癫痫发作时给予氯硝安定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和医痫丸(3g/次,每日3次),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频次;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血清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2)水平;比较2组血清活性氧(ROS)、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癫痫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6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NOX2和RO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F-κB、IL-1β、TNF-α和PGE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疗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针刺联合医痫丸治疗PTE风痰上扰证控制癫痫发作疗效明显,抑制NOX2/ROS通路从而减缓下游炎症反应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曹勇;郑慧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肿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肿瘤的发生不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致,以内因为基础.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朱良春注重扶正法则的应用,下面笔者探讨其扶正思想.1 正虚是肿瘤产生的主因《灵枢·百病始生》言:“风雨寒热不得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虚是邪气内侵的必要条件,没有正虚则邪气无以致病,正虚感邪而发诸病.《医宗必读·积聚》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肿瘤形成的主因是正气不足.朱良春也强调正虚是肿瘤产生的前提条件.先天不足、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体质之人,正虚感邪、正邪相争而正不胜邪,从而出现气滞、血瘀、毒邪、湿聚、痰凝互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终形成肿瘤.
作者:刘西强;顾冬梅;沙滨;戴栋;李丹;祁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冯建春老师深谙中医之理,临床经验丰富.燮理肝肾法源于《伤寒论》理和法的临床实践,“燮理”就是“协和治理”之意,燮理肝肾法是指调和理顺、治理协调肝肾的功能状态,在补益肝肾的同时应用疏肝理气、宣达郁滞的药物,补益肝肾之精兼理肝肾气机,以期阴精盛满,气机流畅,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应用广泛.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 MPR-2)在有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在来曲唑(Letrozole)和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基础上加用高脂乳剂,建立肥胖PCOS动物模型,结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血脂水平和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进行模型验证,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模型卵巢组织卵泡颗粒细胞中GDF-9、BMPR-2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成功,Letrozole模型组、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此外,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平均灰度均值低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和DHEA肥胖模型组GDF-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Letrozole模型组BMPR-2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BMPR-2积分先密度总和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结论:推测GDF-9、BMPR-2在肥胖PCOS大鼠模型卵巢的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是肥胖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蒂斯;徐晓娟;姚莉娟;王张;黄立华;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作者:李永乐;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