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刘持年应用四逆散验案举隅

李茜;李晓阳

关键词:四逆散, 肝脾(胃)病证, 验案, 刘持年
摘要: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原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该方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君臣有序,相与宣摄,现代应用范围极广,临证化裁存乎其人.刘持年教授用药精专,善用经方验方,药专效宏,临证时用其为基础方治疗肝脾(胃)疾病屡用效验,现介绍验案三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促进突触重塑的研究进展

    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脑可塑性变化的关键结构部位,亦是目前神经再生领域相关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对于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尚薄弱.基于近10年来与突触重塑相关的中药实验研究文献,就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突触重塑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马丙祥;王怡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秦伯未临诊运用膏滋方组方特色探析

    近代海派名医秦伯未擅长以冬令膏滋方调治各类内科杂症,并著有《膏方大全》.其拟方俱以患者主诉、症状、病情等四诊合参后所得信息化裁为证,再以证立论、以论成方,组方用药规律颇具特色.其处方并不因膏方为补剂而尽用补药,而是补益同时兼顾祛邪.他主张分清主次见症、标本虚实进行施补,或在膏方中补泻兼施,甚至以通为补,兹举例分析不同病证的膏方医案,以示其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经验及特色.

    作者:赵非一;陈丽云;燕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刘持年应用四逆散验案举隅

    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原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该方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君臣有序,相与宣摄,现代应用范围极广,临证化裁存乎其人.刘持年教授用药精专,善用经方验方,药专效宏,临证时用其为基础方治疗肝脾(胃)疾病屡用效验,现介绍验案三刘.

    作者:李茜;李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MRI评价中药促进Fast-Fix缝合术后半月板愈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Ⅲ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12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12周MRI Stoller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口服中药有利于促进半月板愈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有效方法.

    作者:程桯;李多多;李雁;耿成武;王强;刘长信;温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水互结证与当归芍药散的应用探析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腧穴诊断理论初探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北;冯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音乐疗法治疗机制的理论探讨

    音乐疗法作为一门符合现代身心医学治疗模式的新兴学科,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中国现代意义的音乐疗法起步较晓,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都有待完善.[1]”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并阐释了阴阳藏象、气机、五脏神3种应用于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拟探寻中医音乐疗法治疗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音乐疗法.建议临床中将阴阳藏象作为治疗基础,气机调节作为治疗靶点,五脏神作为治疗总纲,针对病人病情灵活运用中医音乐疗法来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作者:张箫月;杨云霜;刘刃;杨利丹;张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乐论心开窍于耳

    《黄帝内经》提出“肾气通于耳”,又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肾与耳的关系,现代学者多从中医经络及临床实例角度探究.故通过文献复习,从文化与中医两方面解读心与耳的关系,乐由耳感心,知音者,心相契也.另一方面,也从心肾两个角度对“开窍于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见解:心肾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精浆氧化应激干预的研究

    目的:观察经验方“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精浆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9名精索静脉曲张症相关不育患者分成3组.试验组(G1)采用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治疗,中药对照组(G2)单独采用调肝活血汤口服,手术对照组(G3)采用palomo手术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和精浆ROS、NO、SOD、TAC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精液质量和精浆TAC、SOD水平显著改善;ROS和NO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术能干预精浆中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精液质量.

    作者:古宇能;陈慰填;温志鹏;曾杨玲;陈德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中医证治策略

    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和制订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提出脏腑功能失调为PTLD发病的内在因素,而痰、毒、瘀是PTLD发病的病理基础,其中痰邪是贯穿PTLD病程的关键发病因素.疾病早期以邪实为主,痰、瘀、毒胶结不化,阻滞经络,治疗上重视豁痰解毒、化瘀散结.后期以肝脾肾亏损为主,治宜健脾补肾、化痰散结,并提出临证治痰的策略.这些治疗原则和方法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策略思想,为中医药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治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吴顺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寒热”病辨疑

    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原文,参考后世医籍所论,对《内经》所载“寒热”病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寒热”这一病名可以涵盖后世所说的多种具有典型的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除学者论及的“虚劳寒热”“风劳”“传尸痨瘵”外,还有因普通外感、犬咬伤所致的恶寒发热,甚至能从中看出丝虫热的影子.虽然导致“寒热”的具体致病因素众多,难以归于一端,但古医家“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一语堪称是在当时条件下运用阴阳学说对其病因所做的为简要的概括.

    作者: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模拟肾虚痰湿特征信息PCOS大鼠模型中GDF-9、BMPR-2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 MPR-2)在有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在来曲唑(Letrozole)和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基础上加用高脂乳剂,建立肥胖PCOS动物模型,结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血脂水平和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进行模型验证,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模型卵巢组织卵泡颗粒细胞中GDF-9、BMPR-2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成功,Letrozole模型组、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此外,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平均灰度均值低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和DHEA肥胖模型组GDF-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Letrozole模型组BMPR-2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BMPR-2积分先密度总和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结论:推测GDF-9、BMPR-2在肥胖PCOS大鼠模型卵巢的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是肥胖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蒂斯;徐晓娟;姚莉娟;王张;黄立华;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衰大鼠心室自主神经重构作用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衰大鼠心室自主神经重构作用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各10只,采用冠脉结扎,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复制CHF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或)运动训练,治疗6周后处死取材,检测NE、ACH水平,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H、ChAT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E显著升高,ACH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中NE均显著下降,ACH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H荧光阳性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ChAT呈上升趋势,以中药联合运动组改善为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通过调节心衰大鼠血浆中NE、ACH及心肌组织中TH、ChAT水平,进而对心衰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马金;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甘肃现代针灸代表性医家学术思想概论

    整理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故通过总结甘肃现代针灸代表人物郑魁山学术思想,以期有助于后学者对甘肃针灸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为临床医生学习及应用甘肃特色针法提供文献参照.

    作者:盛雪燕;邢家铭;张彦峰;韩雅迪;严兴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功效术语英译问题初探

    随着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中医药翻译显得愈发重要,而术语英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体现中医治则治法的中药功效术语的英译不仅呈现出中医术语英译的共有问题,也有一些特色问题,尤其表现在逻辑关系方面.然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故结合具体功效术语的英译,对单一术语内部到多个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从而根据功效术语的内涵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药功效术语英译的模式及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朱思媛;廖结英;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王耀献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经验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肾脏是高血压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肾损害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王耀献教授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高血压肾损害有独特的认识.他认为本病病名不一、病机多样、证候特点因人而异,其治疗思路独特,从肝治肾,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并注重结合日常调护效如桴鼓,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姚洁琼;王耀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演进研究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作者:李永乐;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李德新治疗抑郁症诊疗思路探析

    通过临证整理总结医案,分析李德新教授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李德新教授治疗抑郁症的辨治思路,从调脾胃而治郁的角度出发,注重气机的调畅,善于调理脾胃气血、阴阳、升降、燥湿以蕴诸腑,共达安心神之旨,并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征注意肝阴肝血的保护.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孙明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杨国华健脾滋阴法治疗肿瘤终末期经验

    杨国华教授通过对肿瘤终末期临床症状的研究,归纳出肿瘤终末期主要的病机为脾胃不足、阴液亏虚,从而制定出健脾滋阴的治疗大法,进而辨证选药并自拟“健脾滋阴方”应用于临床,提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随症加减的思想,取得了确切的临床疗效.

    作者:胡传国;王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