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丙祥;王怡珍
肿瘤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肿瘤的发生不外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而致,以内因为基础.在治疗肿瘤过程中,朱良春注重扶正法则的应用,下面笔者探讨其扶正思想.1 正虚是肿瘤产生的主因《灵枢·百病始生》言:“风雨寒热不得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指出正虚是邪气内侵的必要条件,没有正虚则邪气无以致病,正虚感邪而发诸病.《医宗必读·积聚》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说明肿瘤形成的主因是正气不足.朱良春也强调正虚是肿瘤产生的前提条件.先天不足、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等体质之人,正虚感邪、正邪相争而正不胜邪,从而出现气滞、血瘀、毒邪、湿聚、痰凝互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终形成肿瘤.
作者:刘西强;顾冬梅;沙滨;戴栋;李丹;祁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学文认为正邪斗争理论是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扶正祛邪治则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法则.病邪有内外,预防外邪致病须防邪祛邪,预防内邪致病应祛邪防变.认为流行性出血熟的外在病因是温热毒邪,内在易感因素是素体阴虚,故以养阴凉血、化瘀解毒为原则研制出血热预防片,在陕西省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提出治疗中风先兆以预防中风的思路,认为血瘀是中风形成的关键病理环节,肝热血瘀是中风先兆的常见证候,研制出以活血化瘀、清肝通络为治法的小中风片,治疗中风先兆获得较好效果.
作者:何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用药的需要是药物被不断发现的源动力,扩大药用部位是发现新药的重要途径.中药“一体多用性”的理论对于中药新药用部位的发现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敌从中药“一体多用”的普遍性、科学性、相对性等,探讨其对中药新药用部位发现及开发的启示,可以从传统非药用部位与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效用及临床功用等比较发现新的药用部位,也可以从非药用部位的副作用中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作者:欧水平;沈必江;王森;张定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原文,参考后世医籍所论,对《内经》所载“寒热”病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寒热”这一病名可以涵盖后世所说的多种具有典型的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除学者论及的“虚劳寒热”“风劳”“传尸痨瘵”外,还有因普通外感、犬咬伤所致的恶寒发热,甚至能从中看出丝虫热的影子.虽然导致“寒热”的具体致病因素众多,难以归于一端,但古医家“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一语堪称是在当时条件下运用阴阳学说对其病因所做的为简要的概括.
作者: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经验方“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对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精浆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99名精索静脉曲张症相关不育患者分成3组.试验组(G1)采用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手术治疗,中药对照组(G2)单独采用调肝活血汤口服,手术对照组(G3)采用palomo手术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和精浆ROS、NO、SOD、TAC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精液质量和精浆TAC、SOD水平显著改善;ROS和NO有所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活血汤联合palomo术能干预精浆中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提高精液质量.
作者:古宇能;陈慰填;温志鹏;曾杨玲;陈德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代名医龚廷贤为江西全溪人,一向被视为儒医代表,但其本人以道人自居,医学思想深受仙道观念影响.其代表著作中大量辑录道家经验方,将六字气诀、呼吸静功妙法、神仙接命秘诀等道家内丹功法用于防病治病,在骨鲠、疟疾、难产等疑难病症乃至服药、行针中使用道教符咒,这些都深刻体现了龚氏重生贵生、寻求超凡入圣的仙道思想.
作者:李丛;狄碧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肾脏是高血压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肾损害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王耀献教授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高血压肾损害有独特的认识.他认为本病病名不一、病机多样、证候特点因人而异,其治疗思路独特,从肝治肾,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并注重结合日常调护效如桴鼓,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姚洁琼;王耀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第318条,原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该方理法方药环环相扣,君臣有序,相与宣摄,现代应用范围极广,临证化裁存乎其人.刘持年教授用药精专,善用经方验方,药专效宏,临证时用其为基础方治疗肝脾(胃)疾病屡用效验,现介绍验案三刘.
作者:李茜;李晓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七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总体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二七方口服及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及思密这3~6g加去甲肾上腺素2mg加生理盐水20 ml保留灌肠,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加味二七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仅对急性RE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慢性、迟发型RE有良好疗效.
作者:赵立沙;夏欣欣;袁慧;韩萍萍;周冬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叶天士故居并查阅相关史料,探索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土壤,推测其行医年代可能诊治的传染病,为准确研究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及该理论的临床适用证提供借鉴.经分析,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能主要来自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传变规律的观察,故该辩证论治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这些病症.
作者:屠燕捷;方肇勤;郭永洁;杨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北;冯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临证整理总结医案,分析李德新教授对抑郁症病因病机的认识,挖掘李德新教授治疗抑郁症的辨治思路,从调脾胃而治郁的角度出发,注重气机的调畅,善于调理脾胃气血、阴阳、升降、燥湿以蕴诸腑,共达安心神之旨,并根据“肝体阴而用阳”的生理特征注意肝阴肝血的保护.经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显著,经验丰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孙明月;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以温病学“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基于“肾虚伏气”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来认识AIDS致病病机特点,提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正虚(肾虚为本),疫毒内伏,逾时而发”的思想观点.进而总结归纳提出AIDS肾虚伏气病机特点:“初即见里热证、邪伏于内、逾时而发、自我积聚、渐进加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期为临床AIDS辨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指导理论.
作者:舒发明;黄英;黄舟;刘业方;罗雪梅;姜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鸟颗粒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nestic,a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各组试验药进行盲法要求包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法共观察60例aMCI患者.治疗组30例服用参鸟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同时服脑复康片安慰剂每次0.8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8g,每日3次,同时服参乌颗粒安慰剂每次1包,每日3次,连续治疗2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3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成绩显著提高,对患者血脂的改善作用与脑复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鸟颗粒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脑复康片.
作者:李乐军;李玉梅;杨崇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舒肝解郁组)28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治疗组加服舒肝解郁胶囊720 mg bid,对照组加服舍曲林50 mg qd,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采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按照HAMD减分率临床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占14.3%,显著进步11例占39.2%,进步9例占32.1%,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占18.5%,显著进步9例占33.3%,进步10例占37.0%,无效3例占11.1%,总有效率为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疗效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与舍曲林疗效相当,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表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邓小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9月28日报载:市有关部门召开2015年第四季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预测:“今年受持续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的秋冬季气温将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弱,如果再加上采暖季燃煤等叠加因素影响,出现空气重污染的几率增加.”而按照古人对乙未年气候的测算,下半年是“寒大举”的太阳寒水在泉,如何破解这种相悖认识的矛盾,仍然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在过程终结时用事实来回答.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胡荫奇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病学术带头人.临证40余载,对风湿类疾病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其侍诊抄方,受益良多,兹取其痹病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1 小儿痹病、湿热痹阻案案1:祝某,女,6岁,2013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1个月.现双手多关节红肿疼痛,双手晨僵约1h,左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左足背肿痛,时有发热,体温高38.6℃.舌质红、苔白厚腻、脉细数,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除痹,方宗防风通圣散之意:生石膏30 g(先煎),青蒿10 g,银柴胡10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荆芥6 g,防风6 g,炙麻黄3 g,金银花15 g,连翘6 g,淡竹叶3 g,穿山龙10 g,僵蚕3 g,伸筋草6g,六一散10 g(包煎),羚羊角粉0.15g(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作者:曾真;王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代海派名医秦伯未擅长以冬令膏滋方调治各类内科杂症,并著有《膏方大全》.其拟方俱以患者主诉、症状、病情等四诊合参后所得信息化裁为证,再以证立论、以论成方,组方用药规律颇具特色.其处方并不因膏方为补剂而尽用补药,而是补益同时兼顾祛邪.他主张分清主次见症、标本虚实进行施补,或在膏方中补泻兼施,甚至以通为补,兹举例分析不同病证的膏方医案,以示其膏方组方用药规律的经验及特色.
作者:赵非一;陈丽云;燕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