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衰大鼠心室自主神经重构作用的影响研究

马金;张艳

关键词:益气活血, 运动训练, 心衰大鼠, 自主神经重构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对心衰大鼠心室自主神经重构作用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70只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各10只,采用冠脉结扎,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复制CHF大鼠模型,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或)运动训练,治疗6周后处死取材,检测NE、ACH水平,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TH、ChAT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E显著升高,ACH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中NE均显著下降,ACH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可见,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H荧光阳性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ChAT呈上升趋势,以中药联合运动组改善为明显.结论:益气活血复方联合运动训练通过调节心衰大鼠血浆中NE、ACH及心肌组织中TH、ChAT水平,进而对心衰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王耀献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经验

    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肾脏是高血压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血压肾损害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第三位病因.运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王耀献教授擅长治疗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对于高血压肾损害有独特的认识.他认为本病病名不一、病机多样、证候特点因人而异,其治疗思路独特,从肝治肾,辨证论治,灵活加减,并注重结合日常调护效如桴鼓,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姚洁琼;王耀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音乐疗法治疗机制的理论探讨

    音乐疗法作为一门符合现代身心医学治疗模式的新兴学科,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中国现代意义的音乐疗法起步较晓,临床实践和基础理论都有待完善.[1]”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并阐释了阴阳藏象、气机、五脏神3种应用于中医音乐治疗的理论,拟探寻中医音乐疗法治疗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音乐疗法.建议临床中将阴阳藏象作为治疗基础,气机调节作为治疗靶点,五脏神作为治疗总纲,针对病人病情灵活运用中医音乐疗法来更好地解决临床问题.

    作者:张箫月;杨云霜;刘刃;杨利丹;张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仙道观对龚廷贤医学思想的影响

    明代名医龚廷贤为江西全溪人,一向被视为儒医代表,但其本人以道人自居,医学思想深受仙道观念影响.其代表著作中大量辑录道家经验方,将六字气诀、呼吸静功妙法、神仙接命秘诀等道家内丹功法用于防病治病,在骨鲠、疟疾、难产等疑难病症乃至服药、行针中使用道教符咒,这些都深刻体现了龚氏重生贵生、寻求超凡入圣的仙道思想.

    作者:李丛;狄碧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腧穴诊断理论初探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胡荫奇治疗痹病案三则

    胡荫奇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病学术带头人.临证40余载,对风湿类疾病学验俱丰,临床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其侍诊抄方,受益良多,兹取其痹病之验案三则以飨同道.1 小儿痹病、湿热痹阻案案1:祝某,女,6岁,2013年8月17日初诊:主诉四肢多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1个月.现双手多关节红肿疼痛,双手晨僵约1h,左踝关节活动时疼痛,左足背肿痛,时有发热,体温高38.6℃.舌质红、苔白厚腻、脉细数,辨证属湿热痹阻证,治以清热利湿、祛风除痹,方宗防风通圣散之意:生石膏30 g(先煎),青蒿10 g,银柴胡10 g,地骨皮10 g,知母10 g,荆芥6 g,防风6 g,炙麻黄3 g,金银花15 g,连翘6 g,淡竹叶3 g,穿山龙10 g,僵蚕3 g,伸筋草6g,六一散10 g(包煎),羚羊角粉0.15g(冲服),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作者:曾真;王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寒热”病辨疑

    结合《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相关原文,参考后世医籍所论,对《内经》所载“寒热”病进行详细考察,发现“寒热”这一病名可以涵盖后世所说的多种具有典型的恶寒发热表现的疾病.除学者论及的“虚劳寒热”“风劳”“传尸痨瘵”外,还有因普通外感、犬咬伤所致的恶寒发热,甚至能从中看出丝虫热的影子.虽然导致“寒热”的具体致病因素众多,难以归于一端,但古医家“因于露风,乃生寒热”一语堪称是在当时条件下运用阴阳学说对其病因所做的为简要的概括.

    作者: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熟地黄、山茱萸在《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特点

    《傅青主女科》成书于明末清初,为医家傅山所著,属于中医妇科经典传世之作.全书对于妇科病、妊娠病和产后病等均有详述,内容丰富详实,病案经典实用,遣方用药仔细严谨,重视肝、脾、肾三脏病机,善用气血培补、脾胃调理之法,备受现代医家重视,值得深入研读探讨.故就有关熟地与山茱萸的配伍及其相关条文及方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配伍应用特点,以期为现代中医妇科临床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许春燕;李坤寅;关永格;范为之;姜心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兰州方加味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兰州方加味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按信封法分为2组,行调强放射治疗,治疗组10例配合口服兰州方加味,对照组12例配合静脉输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加头颈部放疗相关症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比较2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口干、声音变化、面颈部异常、咽口腔疼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比较除腹泻、视力下降、社会功能、肢体活动异常方面比较无变化外,其余23个领域改善治疗组均好于对照组,其中认知功能、疲倦、吞咽困难、体质量下降方面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方加味可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钠.

    作者:张桂琼;高力英;韩鹏炳;冉俊涛;张小钰;董艳琴;董方;李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模拟肾虚痰湿特征信息PCOS大鼠模型中GDF-9、BMPR-2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9(GDF-9)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 MPR-2)在有肾虚痰湿特征信息的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别在来曲唑(Letrozole)和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基础上加用高脂乳剂,建立肥胖PCOS动物模型,结合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血脂水平和卵巢形态学的改变进行模型验证,选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模型卵巢组织卵泡颗粒细胞中GDF-9、BMPR-2的表达.结果:模型建立成功,Letrozole模型组、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此外,Letrozole肥胖模型组GDP-9平均灰度均值低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和DHEA肥胖模型组GDF-9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Letrozole模型组BMPR-2积分光密度总和均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DHEA模型组BMPR-2积分先密度总和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结论:推测GDF-9、BMPR-2在肥胖PCOS大鼠模型卵巢的卵泡颗粒细胞中表达降低可能是肥胖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作者:邓蒂斯;徐晓娟;姚莉娟;王张;黄立华;李宛静;何蕴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肾虚伏气”理论探讨艾滋病病机特点

    以温病学“肾虚伏气”理论为指导,基于“肾虚伏气”病因病机、致病特点及发展变化来认识AIDS致病病机特点,提出“本病的产生是由于正虚(肾虚为本),疫毒内伏,逾时而发”的思想观点.进而总结归纳提出AIDS肾虚伏气病机特点:“初即见里热证、邪伏于内、逾时而发、自我积聚、渐进加重,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以期为临床AIDS辨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指导理论.

    作者:舒发明;黄英;黄舟;刘业方;罗雪梅;姜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味二七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加味二七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总体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二七方口服及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及思密这3~6g加去甲肾上腺素2mg加生理盐水20 ml保留灌肠,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加味二七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仅对急性RE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慢性、迟发型RE有良好疗效.

    作者:赵立沙;夏欣欣;袁慧;韩萍萍;周冬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冯建春燮理肝肾法临床应用经验

    冯建春老师深谙中医之理,临床经验丰富.燮理肝肾法源于《伤寒论》理和法的临床实践,“燮理”就是“协和治理”之意,燮理肝肾法是指调和理顺、治理协调肝肾的功能状态,在补益肝肾的同时应用疏肝理气、宣达郁滞的药物,补益肝肾之精兼理肝肾气机,以期阴精盛满,气机流畅,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应用广泛.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性贫血的中医药治疗探讨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北;冯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一体多用性”及新药用部位开发的探析

    临床用药的需要是药物被不断发现的源动力,扩大药用部位是发现新药的重要途径.中药“一体多用性”的理论对于中药新药用部位的发现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敌从中药“一体多用”的普遍性、科学性、相对性等,探讨其对中药新药用部位发现及开发的启示,可以从传统非药用部位与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效用及临床功用等比较发现新的药用部位,也可以从非药用部位的副作用中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作者:欧水平;沈必江;王森;张定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亢害承制”理论演进研究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作者:李永乐;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5(乙未)下半年:太阳寒水在泉

    9月28日报载:市有关部门召开2015年第四季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会议预测:“今年受持续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影响,整个华北地区的秋冬季气温将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弱,如果再加上采暖季燃煤等叠加因素影响,出现空气重污染的几率增加.”而按照古人对乙未年气候的测算,下半年是“寒大举”的太阳寒水在泉,如何破解这种相悖认识的矛盾,仍然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在过程终结时用事实来回答.

    作者:李俊龙;李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血水互结证与当归芍药散的应用探析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丹皮酚研究领域全景分析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研究丹皮酚的文献作为分析材料,科学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以丹皮酚为研究对象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分析文献的来源、发表年度及数量、学科分布、被引用频次、下载次数、作者所属单位、作者发表文献量、文献发表量排在前10位的机构、文献的研究层次、基金资助等方面情况.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丹皮酚研究领域全景分析,将为科研人员准确、清晰地把握丹皮酚研究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后续的丹皮酚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文献学研究基础.

    作者:郭齐;孙明瑜;田昕;封云;黄晓佳;李永金;李静;徐霞;许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长针多向透刺方向论析

    透刺针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透刺针法意味着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以有效提高针刺疗效.但自古至今,人们对于长针透刺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长针多向透刺及透刺方向的研究几近阙如.为加强长针透刺应用,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故就长针透刺方向问题进行论述,提出长针透刺方向“四变说”,决定透刺方向的“四因说”,以期有利于针灸临床正确应用长针透刺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孟锋;吴中朝;张宁;王兵;王笑红;周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WT1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