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锋;吴中朝;张宁;王兵;王笑红;周宇
整理和总结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遗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故通过总结甘肃现代针灸代表人物郑魁山学术思想,以期有助于后学者对甘肃针灸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同时为临床医生学习及应用甘肃特色针法提供文献参照.
作者:盛雪燕;邢家铭;张彦峰;韩雅迪;严兴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理论原理基础、理论建设意义及理论结构呈现等3个方面来探讨腧穴诊断的若干问题.指出腧穴所具有的确定诊断意义依据腧穴自身内涵与特点,是其本具有的特性,但相关研究极为匮乏.《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腧穴诊断内容缺失的深层原因与其更重视针前的“诊色脉、辨阴阳”有关;腧穴诊断理论在针灸理论框架结构中地位重要,其诊察具象化、明朗化、简便化极具实践价值与理论发展意义,故其创新性系统构建体现了中医特色腧穴诊断理论结构.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代谢指标的采集与分析,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PCOS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肾虚组、痰湿阻滞组、肝郁组、血瘀痰浊组,通过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MI、FPG、SBP及HCG-L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水平比较痰湿阻滞组高于其他各证型组,DBP水平比较痰湿阻滞证组和肝郁气滞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肾虚组和血瘀组.PCOS各中医证型中合并MS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合并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需要大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轶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血水互结证早见于《金匮要略》,其形成途径主要有3种,治疗方剂有大黄甘遂汤、赤小豆当归散等,其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徐世杰研究员临证治疗各科病证常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现仅以其运用当归芍药散治验二则探析血水互结证.
作者:侯江淇;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突触可塑性被认为是脑可塑性变化的关键结构部位,亦是目前神经再生领域相关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对于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治疗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尚薄弱.基于近10年来与突触重塑相关的中药实验研究文献,就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突触重塑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科研及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马丙祥;王怡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参鸟颗粒对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nestic,aM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各组试验药进行盲法要求包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法共观察60例aMCI患者.治疗组30例服用参鸟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同时服脑复康片安慰剂每次0.8g,每日3次;对照组30例服用脑复康片每次0.8g,每日3次,同时服参乌颗粒安慰剂每次1包,每日3次,连续治疗2组总疗程均为3个月.于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价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3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后词语即刻回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的成绩显著提高,对患者血脂的改善作用与脑复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鸟颗粒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脑复康片.
作者:李乐军;李玉梅;杨崇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黄帝内经》提出“肾气通于耳”,又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心肾与耳的关系,现代学者多从中医经络及临床实例角度探究.故通过文献复习,从文化与中医两方面解读心与耳的关系,乐由耳感心,知音者,心相契也.另一方面,也从心肾两个角度对“开窍于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新的见解:心肾窍于耳,乃道与器之不同已矣.
作者:李涵;修宗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CKD3期以上患者.主要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不足和(或)代谢产物、尿毒症毒素蓄积影响骨髓造血所致.目前西医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而长期贫血状态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病属于中医虚劳、肾劳范畴,为本虚标实证,病机为脾肾衰败,湿浊瘀血内阻影响气血化生所致.其中脾肾亏虚是病变基础,湿浊瘀血是病情演变的重要病理因素.治宜标本兼顾,给予中药补脾益肾和络泄浊等治疗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一北;冯占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明代名医龚廷贤为江西全溪人,一向被视为儒医代表,但其本人以道人自居,医学思想深受仙道观念影响.其代表著作中大量辑录道家经验方,将六字气诀、呼吸静功妙法、神仙接命秘诀等道家内丹功法用于防病治病,在骨鲠、疟疾、难产等疑难病症乃至服药、行针中使用道教符咒,这些都深刻体现了龚氏重生贵生、寻求超凡入圣的仙道思想.
作者:李丛;狄碧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研究方案、疗效指标、疗效判定标准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从“主症”、“主证”限定研究对象,从规范化、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和疗效筛选性评价等方面开展亚健康中医药临床研究,旨在完善临床科研设计,提高亚健康临床试验质量和证据强度,有助于将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治疗和调整的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
作者:赵晖;梁媛;王筠;薛飞飞;姜幼明;李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七方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总体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二七方口服及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及思密这3~6g加去甲肾上腺素2mg加生理盐水20 ml保留灌肠,2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总体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加味二七方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仅对急性RE有显著疗效,而且对慢性、迟发型RE有良好疗效.
作者:赵立沙;夏欣欣;袁慧;韩萍萍;周冬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部分地区公众对三伏贴的知晓情况和接受程度,为解决三伏贴相关问题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7月至8月,在山东9地区采用现场拦截方式随机抽样调查,问卷以面对面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结果:医院贴伏人群的知晓率为87.9%,与年龄、职业、地区有关;普通人群的知晓率为21.6%,与年龄、地区有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省9地区不同人群三伏贴知晓率有差异,其相关知识的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际传播和网络媒体.
作者:邴秀阳;季旭明;史志红;杨志怡;曹娜;续自凤;陈亿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WT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喂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并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灌服益气养阴活血方颗粒剂,8周后生化检测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等;测量肾小球直径,称取左肾质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WT1表达.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上调实验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减少24 h尿蛋白、Scr及BUN水平,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改善肾脏病理.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WT1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对肝功能未见明显损害.
作者:宋纯东;张霞;宋丹丹;薛黎明;任瑞英;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临床用药的需要是药物被不断发现的源动力,扩大药用部位是发现新药的重要途径.中药“一体多用性”的理论对于中药新药用部位的发现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敌从中药“一体多用”的普遍性、科学性、相对性等,探讨其对中药新药用部位发现及开发的启示,可以从传统非药用部位与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效用及临床功用等比较发现新的药用部位,也可以从非药用部位的副作用中开发新的药用资源.
作者:欧水平;沈必江;王森;张定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亢害承制”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之“六气”自然之理,经过历代注家及医家的不断丰富完善,拓展成为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辨证论治之医理且内涵不断延伸,成为中医理论体系中用以解释多种协调平衡机制的重要工具.纵观中医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亢害承制”理论整体内容在传承的同时不断演绎变化,空间层次不断提高,反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
作者:李永乐;翟双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随着中医药逐步走向世界,中医药翻译显得愈发重要,而术语英译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其中,体现中医治则治法的中药功效术语的英译不仅呈现出中医术语英译的共有问题,也有一些特色问题,尤其表现在逻辑关系方面.然而针对此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故结合具体功效术语的英译,对单一术语内部到多个术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从而根据功效术语的内涵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药功效术语英译的模式及研究方法奠定基础.
作者:朱思媛;廖结英;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轻中度)患者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舒肝解郁组)28例和对照组(舍曲林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及心理辅导.治疗组加服舒肝解郁胶囊720 mg bid,对照组加服舍曲林50 mg qd,疗程12周.治疗前后采用HAMD减分率评价临床疗效,同时采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巴氏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采用TESS副反应量表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按照HAMD减分率临床疗效标准,治疗组临床控制4例占14.3%,显著进步11例占39.2%,进步9例占32.1%,无效4例占14.2%,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占18.5%,显著进步9例占33.3%,进步10例占37.0%,无效3例占11.1%,总有效率为88.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均明显下降,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疗效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与舍曲林疗效相当,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表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邓小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叶天士故居并查阅相关史料,探索叶天士温病卫气营血理论形成的土壤,推测其行医年代可能诊治的传染病,为准确研究其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及该理论的临床适用证提供借鉴.经分析,叶天士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可能主要来自对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性疾病传变规律的观察,故该辩证论治方法可能更适用于这些病症.
作者:屠燕捷;方肇勤;郭永洁;杨爱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根据中医理论探讨和制订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中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提出脏腑功能失调为PTLD发病的内在因素,而痰、毒、瘀是PTLD发病的病理基础,其中痰邪是贯穿PTLD病程的关键发病因素.疾病早期以邪实为主,痰、瘀、毒胶结不化,阻滞经络,治疗上重视豁痰解毒、化瘀散结.后期以肝脾肾亏损为主,治宜健脾补肾、化痰散结,并提出临证治痰的策略.这些治疗原则和方法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策略思想,为中医药干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的治疗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吴顺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内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对促进半月板缝合术后损伤区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单膝半月板损伤、符合MRI Stoller分级Ⅲ级损伤、行关节镜Fast-Fix缝合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加减中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周、12周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12周MRI Stoller影像观察结果显示试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半月板缝合术后口服中药有利于促进半月板愈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有效方法.
作者:程桯;李多多;李雁;耿成武;王强;刘长信;温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