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梅国强

关键词:《黄帝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冠心病
摘要: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首次提出“邪在心”的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多.《素问·脏气法时论》日:“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者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此论说明心病之疼痛部位不一,不可以“心绞痛”而概其全貌.以上疼痛部位与冠心病非典型心绞痛十分相合.何以如此?观《灵枢·经脉》似可作出合理解释:“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下出腋下……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其病证有“心痛”、“臂厥”、“胁痛”、“臑内后廉痛”、“掌中热痛”.心与小肠为表里,而小肠之脉起于以小指之端,循掌、腕、臂外后侧,与手少阴之脉相对而上行.其病症有“嗌痛”、“肩似拔,臑似折”、“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又心胞络乃心之城廓,在一定条件下代心用事,其病症有“臂肘挛急”、“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以上部位之疼痛等在冠心病中时有所见.笔者还观察到有突发牙痛、小腿痛等,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且不定时再发者.若能如此广泛联系,则中医学对本病症状之描述不可谓不全.值得说明的是,前言“虚者胸腹大”云,按《素问·通评虚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旨,当指本病邪气必实,否则便无“邪在心”之论.其久病者,正气必伤,痰湿(浊)停聚,其胸腹大者常见,故为虚实兼夹者有之.是否多用攻补兼施之法,则必审邪正双方之情势如何,另当别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外两部中医专著“气”论对比与启示

    针对国外两部中医著作《气之声:中医入门》与《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有关气的论述,参照《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相关内容,从英文翻译、描述、分类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者皆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但在气的本质、二重属性与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析其原因,由不同思想文化背景、著者不同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特点等所致,进而提出对中医理论自身完善、概念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中医对外交流英文表达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姜姗;赵京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伤寒论》经义临证发挥

    《伤寒论》中蕴含的六经辨证、方证相应、定量辨证等辨证方法,对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通过从溯本清源,厘定六经本质,诠释六经辨治体系;法依病机,方从法出,揭示方证相应内涵;类方对比,解析方规,动态展现证候演变;前后互参,融会贯通,临证应对知常达变;寒温结合,兼收并蓄,弥补张仲景未备方药,从5个角度进行归纳阐发,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诊治疑难杂症能力有所裨益.

    作者:韩旭;郑丰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质的相关性研究

    朝医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体质在判断标准、形成机制、易患证及调治方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这两种体质类型以“肾阴虚”为共同持点,且两种体质均易患消渴、不寐、便秘、发热等病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徐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刘尚义疡科治疗心得

    总结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疡科治疗经验,从疡科辨证、首辨阴阳,疡科论治、平衡阴阳,疡科治法、内外修治,疡科用药、三期论治等4个方面总结了他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特色治疗方法,展现了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的治疗特色,为膜病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燕;刘尚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乌梅丸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梅丸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灌胃乌梅丸水煎剂,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Fas、FasL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Caspase-3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与乌梅丸大剂量组比较,乌梅丸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以大剂量组疗效佳.

    作者:闫曙光;惠毅;李京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2D-DIGE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1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组与常规电针对照组各36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7.8%.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0)与血浆内皮素(ET)含量均明显变化,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影响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李敏;李开平;田弯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仁斋直指方论》学术思想研究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对病识证,因证用药,辨证施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重气血,主张先阳后阴,调气重温中,调血重祛瘀;依藏气虚实调五脏,倡导“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等;分论痰涎与水饮的证治,提出“痰者诸病之根”,治痰涎以理气、和胃、对因治疗,治水饮以表里、虚实为纲.博采众家之长,善用经方化裁,论证清晰,选药独到.治妇产病重调畅血气,多以四物汤加减.

    作者:桂诗琪;于峥;屈伸;孙红;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作者:程红亮;张闻东;胡培佳;钱伶敏;祝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吴中朝特色三期辨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吴中朝教授善于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特色三期辩治.该病痛机为风、湿、火(热)、痰、瘀之邪侵袭人体,影响五脏功能而致,按症状的发展阶段将本病分为爆发期、顽固期和缓解期3期.中药治疗结合分期特点,爆发期清肺凉血,顽固期调心、肝、脾并重兼益气活血,缓解期以健脾疏肝、滋养肾阴、益气养血御风为主.针灸治疗侧重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祛风胜湿,结合不同分期特点予以特殊施治,针药并用,取得佳效.

    作者:王兵;张宁;吴中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2015年6月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5个中文和2个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其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169例CB患者(治疗组593例,对照组5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CB的临床疗效优于未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的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季梅;王子川;杨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AⅠ、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AⅠ、B(apoA Ⅰ、apo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脂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雌雄分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和造模组(100只),使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于第11天将造模组大鼠先按血脂水平分层,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02 g·kg-1)参七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参七合剂1,2,4 g·kg-1),每组20只.继续喂养20 d后,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apoA Ⅰ、apo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C).使用DWN-90型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辛伐他汀比较,参七合剂低、中剂量降低apoB、LDL-C及TC,升高apoA Ⅰ及HDL-C,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七合剂通过促使apoA Ⅰ合成增加、apoB合成减少消除增加,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蒋锐;姜海斌;刘柏炎;杨丽洁;金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进而探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的适用量.方法:选择84只Wistar大鼠,12只未作处理列为空白对照组,72只大鼠为模型组,采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方法造模.模型组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纯激素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药联合激素(全量、半量及1/4量)治疗组,每组各12只.比较分析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大鼠性激素、抑制素B及卵巢子宫组织的变化.结果:中药联合全量激素治疗组效果好,其次为中药+半量激素组,该组与纯激素治疗组疗效相当,中药联合1/4量激素组及纯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滋肾育胎方剂联合丰量激素组效果较佳,中药结合全量或半量激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功能,考虑到激素的副作用,半量激素当然更好,可以有效地延缓卵巢衰老进度,减少雌孕激素用量以及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张丽梅;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周仲瑛临证医案参附药对经验解构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证、症、征”的常见医学术语辨析及英译研究

    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彭子益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风温初起经验

    清末民国名医彭子益在其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以圆运动思想解读风温,把风温分为风温初起、热有定在两个阶段.认为中气不足、木气亏虚之人感受春季疏泄之气,人身肝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导致疏泄太过则发为风温,风温初起乃本气自病乃虚证.基于对风温初起病因病机的理解,彭子益归纳风温初起的主症为:初起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色昏晦,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象躁急模糊兼见洪虚或虚小,故提出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述要

    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历经两千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现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故通过研究古今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心肾相关理论在先秦两汉时期、两晋至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代、清代以及现代等6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发展和应用方面的特点,以期勾勒心肾相关理论发展脉络,为该理论的完善与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杨正;马明越;于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瞻山医案》学术思想探析

    任瞻山是清代乾隆年间湖南名医,著有《瞻山医案》,其学术思想独特,学说私淑张景岳,崇尚温补学说,善用温补药物,临证善于把握阴阳,重视气机条畅,注意保护元气中气,主张驱邪不伤正,正气足则邪自去,善于鉴别诊断证候,精于脉诊.

    作者:张建伟;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cl-2和Bax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脑相济”针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肾俞、三阴交穴并比较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和药物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提高海马Bcl-2/Bax比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电针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起到抗抑郁作用,肾脑相济对于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戈;任路;贾连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