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外两部中医专著“气”论对比与启示

姜姗;赵京生

关键词:中医, 气, 概念, 国外专著
摘要:针对国外两部中医著作《气之声:中医入门》与《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有关气的论述,参照《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相关内容,从英文翻译、描述、分类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者皆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但在气的本质、二重属性与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析其原因,由不同思想文化背景、著者不同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特点等所致,进而提出对中医理论自身完善、概念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中医对外交流英文表达的思考与启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麻祛风通络配伍在痹病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天麻祛风通络配伍在痹病中的运用.方法: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天麻并主治痹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天麻治疗痹病的常用配伍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06首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复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药类、常用配伍组合.结论:发散风寒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是天麻祛风通络治疗痹病之常用配伍药类,防风、当归、牛膝、附子是其主要的药物配伍组合.

    作者:赖张凤;汤小虎;简旖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湿痹病证治规律研究

    通过对古今湿痹病医案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并以其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因子、聚类分析等现代统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湿痹病医案数据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湿痹病的发病规律、辨证规律、治疗规律等,阐明湿痹病发病的病理基础、症状群与证候类型等湿痹病辨治的关键问题,并对湿痹病治疗的核心药物、常用方剂,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等加以评述和探析,提出了“湿痹病当以温药和之”的核心治疗法则;并指出枝节藤、虫蛇类、风药等在湿痹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湿痹病的诊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学上的借鉴.

    作者:王冬;姜德友;于婷婷;周雪明;王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寻常型银屑病(乌合日依勒都)证治的蒙医文献研究

    通过蒙医文献学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蒙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与辨证诊治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检索到记载有寻常型银屑病相关内容的蒙医古籍15部,医案或专著14部,教材2部,论文55篇.上述文献对该病的命名、病因病机、分型分类、临床诊治方面均有描述.寻常型银屑病蒙医命名为“乌合日依勒都”,蒙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清晰,临床以齐素偏盛型和协日乌苏偏盛型2种分类较多,且治疗方法成熟,疗效可靠.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乌云;斯琴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作者:程红亮;张闻东;胡培佳;钱伶敏;祝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运与年积温关系分析

    中运分析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占据重要地位,然历代运用五运六气理论于临床的医家临证往往主要考虑六气,特别是客气因素,鲜及中运,且中运与气象变化的相关研究亦少.年积温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净获取的总热量,可以作为不同年运之间的寒温标志.故选取全国具有60年(1954~2013)完整气象数据的129个气象站点,分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6个地区,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年积温与中运的关系,发现尽管不同站点地域差异很大,但寒温特征趋势与岁运存在稳定关系,可与《内经》相关论述互相印证,说明对中运的研究很有必要,可为更好地认识运气理论实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临床拓展应用思路.

    作者:吕游;柯资能;王昌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程国彭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要

    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难点.程国彭是清代康乾时名医,在中医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从以下6个方面论述了程国彭的临证思维特点:以人为本,重视禀赋等多种因素对辨证的影响;运用合理的四诊顺序促使辨证与诊法相结合;以病为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优先考虑高发病”原则的应用;类比法与系统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6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门径.

    作者:赵令竹;谷松;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对各组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方面,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均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组优于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结论: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能够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且隔药灸脐法疗效佳.

    作者:王陆军;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有效性观察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央网络随机系统将240例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无治疗措施,疗程120 d,随访360 d.观察中医证候积分、FEV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随访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FEV1%组间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长期FEV1%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在发作次数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减少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姚明;王祺;崔英海;于雪峰;李国信;温玉玮;范欣;王敬华;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肾康降酸颗粒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肾康降酸颗粒治疗脾肾两虚、湿浊血瘀型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痛风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在相同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肾康降酸颗粒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别嘌醇每次10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制定观察记录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测血尿酸、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尿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尿酸、减少患者尿蛋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肾康降酸颗粒可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明显降低痛风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有效减少痛风性肾病患者蛋白尿,减轻肾脏损伤,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血尿酸,从而有效缓解肾间质损伤,防止肾纤维化.

    作者:伊世华;隋淑梅;王新伟;李丽琦;巩昭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周仲瑛临证医案参附药对经验解构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乌梅丸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梅丸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用TNBS/乙醇灌肠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灌胃乌梅丸水煎剂,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Fas、FasL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上皮组织Caspase-3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与乌梅丸大剂量组比较,乌梅丸中、小剂量组大鼠结肠上皮细胞Fas、FasLmRNA表达、Caspase-3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乌梅丸可通过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凋亡对溃疡性结肠炎起治疗作用,以大剂量组疗效佳.

    作者:闫曙光;惠毅;李京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术后5周处死大鼠计算食管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GAS、MIL、vIP含量.结果: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MIL含量,提高血清中VIP含量,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大鼠GAS、MIL水平和降低VIP水平,增强食管下括约压力,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保护食管黏膜起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作者:刘小河;马艳红;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痰湿瘀阻型不稳定心绞痛(UAP)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UAP患者240例对其进行辩证分型,共分为痰湿瘀阻型、非痰湿瘀阻型2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各组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紫外分光法检测ACE活性.结果:痰湿瘀阻型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较非痰湿瘀阻型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瘀阻型患者DD基因型TG、TC、LDL-C水平高于ID/Ⅱ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湿瘀阻型组ACE活性水平明显低于非痰湿瘀阻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UAP痰湿瘀阻型具有相关性,且与ACE活性有关.痰湿瘀阻型患者DD基因型与TG、TC、LDL-C的增高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邵静;朱晓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金方和5-FU对胃癌细胞生长及BAX/Bcl-2表达的调控研究

    目的:研究左金方和5-FU单独与联合对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AX/Bel-2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左金方、5-FU及两药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el-2、bax蛋白表达.结果:1.00 ug·mL-1左金方、50.00、100.00 ug· mL-1 5-FU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7.54±2.25)%、(53.67±1.91)%和(47.43±1.35)%,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46±1.66)%、(37.02±1.68)和(45.60±1.14)%;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 (1.00 +100.00)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66±2.22)%和(78.68±2.1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相应的凋亡率为(61.30±1.71)%和(71.30±1.79)%,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凝胶电泳图可以看出,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1.00+ 100.0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进一步促进Bax的表达,降低Bel-2的表达,与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方与5-FU联合用药有大幅降低5-FU细胞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存活率;通过促进MGC803细胞中Bax蛋白的高表达和Bel-2的低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周红祖;周禹练;余惠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质的相关性研究

    朝医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体质在判断标准、形成机制、易患证及调治方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这两种体质类型以“肾阴虚”为共同持点,且两种体质均易患消渴、不寐、便秘、发热等病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徐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魏军平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魏军平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见解,并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进行辨证施治.初期以肝郁脾虚、痰气交阻证为主,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抑或用四逆散、逍遥散进行治疗;中期以阳气不足、脾气虚衰证用主,用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后期以阳气不足、肾气虚衰证为主,用右归丸加减亦可用桂附地黄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有些患者就诊前有长期服用优甲乐的用药史,临床上出现口干、心慌、多汗、心烦意乱以及眠差、舌红等损伤阴液的症状,对于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配伍滋补肾阴的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耀立;魏军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2015年6月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5个中文和2个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其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169例CB患者(治疗组593例,对照组5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CB的临床疗效优于未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的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季梅;王子川;杨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刘尚义疡科治疗心得

    总结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疡科治疗经验,从疡科辨证、首辨阴阳,疡科论治、平衡阴阳,疡科治法、内外修治,疡科用药、三期论治等4个方面总结了他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特色治疗方法,展现了在疡科治疗中形成的“平衡阴阳,损有余,补不足,内外修治”的治疗特色,为膜病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燕;刘尚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组与常规电针对照组各36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7.8%.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0)与血浆内皮素(ET)含量均明显变化,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影响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李敏;李开平;田弯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