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运与年积温关系分析

吕游;柯资能;王昌忠

关键词:中运, 积温, 五运六气, 气象数据
摘要:中运分析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占据重要地位,然历代运用五运六气理论于临床的医家临证往往主要考虑六气,特别是客气因素,鲜及中运,且中运与气象变化的相关研究亦少.年积温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净获取的总热量,可以作为不同年运之间的寒温标志.故选取全国具有60年(1954~2013)完整气象数据的129个气象站点,分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6个地区,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年积温与中运的关系,发现尽管不同站点地域差异很大,但寒温特征趋势与岁运存在稳定关系,可与《内经》相关论述互相印证,说明对中运的研究很有必要,可为更好地认识运气理论实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临床拓展应用思路.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芷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

    目的:以中药白芷为例,建立一种挖掘药物潜在功能的方法,通过系统论证使之成为确定的新功能,有利于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方法:利用先前自建的《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中药白芷跨病种检索,可以得到白芷借助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学和《中国药典》所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及临床疗效评价,从而获取对白芷传统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结果: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止呕、活血化瘀、明目、止血、祛瘢、止痒、安胎及通便功能,以及古代含白芷复方用于跌打损伤、月水不调、脱发、虚劳、出血、诸痔、痉病、虚损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论:活血祛瘀、生发美发、止血、美容祛瘢、祛风止痒、止呕及明目是白芷的潜在功用,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作者:姜开运;梁茂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程国彭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要

    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难点.程国彭是清代康乾时名医,在中医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从以下6个方面论述了程国彭的临证思维特点:以人为本,重视禀赋等多种因素对辨证的影响;运用合理的四诊顺序促使辨证与诊法相结合;以病为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优先考虑高发病”原则的应用;类比法与系统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6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门径.

    作者:赵令竹;谷松;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作者:程红亮;张闻东;胡培佳;钱伶敏;祝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

    目的:研究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进而探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的适用量.方法:选择84只Wistar大鼠,12只未作处理列为空白对照组,72只大鼠为模型组,采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方法造模.模型组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纯激素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药联合激素(全量、半量及1/4量)治疗组,每组各12只.比较分析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大鼠性激素、抑制素B及卵巢子宫组织的变化.结果:中药联合全量激素治疗组效果好,其次为中药+半量激素组,该组与纯激素治疗组疗效相当,中药联合1/4量激素组及纯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滋肾育胎方剂联合丰量激素组效果较佳,中药结合全量或半量激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功能,考虑到激素的副作用,半量激素当然更好,可以有效地延缓卵巢衰老进度,减少雌孕激素用量以及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张丽梅;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敲(跻)道人与《元汇医镜》简考

    敲(跻)道人盼蟾子刘即刘名瑞,乃全真道教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是一位著名的近代高道,其人力主佛、儒、道三教贯通之学,兼通医术,有《敲(跻)洞章》《瀊熻易考》《道源精微歌》《元汇医镜》4书行世.其中《元汇医镜》一书少为学者所知,甚至连其弟子赵避尘也将此书误记为《医宗金鉴》.该书撰于光绪戊中年(1908),完成于宣统二年(1910).民国己巳年(1929)刊本是将初刻原板改换扉页重印而成.该书分为5卷,内容丰富,以医学为主兼涉相术,具有浓郁的道医色彩.

    作者:于本性;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天雄散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P38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加味天雄散对弱精子症患者精液p38 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弱精子症患者分为正常组、弱精组、补肾组、健脾组、全方组,分别对补肾、健脾、全方组给予3个月的治疗,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的精液常规指标,并测定5组ERK、P38磷酸化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与治疗前比较,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治疗后比较,全方组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全方组ERK蛋白表达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P38表达及PP38明显升高,全方组P38表达及PP38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治法可以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可能与抑制p38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耿强;郭军;王福;韩强;高庆和;赵玉;李重;余国今;欧阳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望诊遵经》色诊理论探析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持论悉遵经义,兼采各家之说,且内容丰富,提纲挈领,切合临床,堪称中医望诊的一部佳作.《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则为其重中之重,故系统论述了《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内容,包括正常人的气色、面部望诊所对应的部位、色诊的具体内容等,详细地阐明了气色与病证的关系,并对其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评价.

    作者:杜松;张玉辉;杨威;于峥;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气至”之思辨

    关于“气至”的内涵及其与“得气”的关系一直以来有诸多争议.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确定了基本定义以来,关于“气至”的探索后世历代医家各有阐发.因此,梳理针刺“气至”和“得气”含义的衍变及其与针刺疗效的关系,不仅有益于针灸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作者:屈红艳;牛文民;王瑞辉;殷克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血液病方剂的中药组合规律数据分析

    目的:通过中药信息技术对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进行分析,观察血液病验方的组合规律及灵活性,探讨中医治疗血液病验方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可行性及优越性,与其他方法做临床对比研究.方法:收集中医治疗中关于血液病的验方共296个,建立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的完整数据库,用矩阵比较法对不同血液病方剂的复杂组合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黄芪作为血液病验方中主要单味中药出现频率高,当归居于第二.按药对分析,黄芪-当归组合的药对为常见,按药群分析,黄芪-当归-熟地黄是296种血液病方剂中用药多的药群.结论: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中黄芪是首选的核心组成成分,合并当归后组成黄芪.当归药对是血液病方剂出现频率高的药对,可认为黄芪-当归药是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的核心药对.

    作者: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AⅠ、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载脂蛋白AⅠ、B(apoA Ⅰ、apo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脂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雌雄分开,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只)和造模组(100只),使用高脂饲料喂养造模.于第11天将造模组大鼠先按血脂水平分层,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02 g·kg-1)参七合剂低、中、高剂量组(给予参七合剂1,2,4 g·kg-1),每组20只.继续喂养20 d后,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apoA Ⅰ、apo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s,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s,HDL-C).使用DWN-90型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辛伐他汀比较,参七合剂低、中剂量降低apoB、LDL-C及TC,升高apoA Ⅰ及HDL-C,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七合剂通过促使apoA Ⅰ合成增加、apoB合成减少消除增加,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蒋锐;姜海斌;刘柏炎;杨丽洁;金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组与常规电针对照组各36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7.8%.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0)与血浆内皮素(ET)含量均明显变化,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影响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李敏;李开平;田弯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天麻祛风通络配伍在痹病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天麻祛风通络配伍在痹病中的运用.方法: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有天麻并主治痹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天麻治疗痹病的常用配伍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06首方剂进行分析,确定复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药类、常用配伍组合.结论:发散风寒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是天麻祛风通络治疗痹病之常用配伍药类,防风、当归、牛膝、附子是其主要的药物配伍组合.

    作者:赖张凤;汤小虎;简旖沫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仁斋直指方论》学术思想研究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对病识证,因证用药,辨证施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重气血,主张先阳后阴,调气重温中,调血重祛瘀;依藏气虚实调五脏,倡导“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等;分论痰涎与水饮的证治,提出“痰者诸病之根”,治痰涎以理气、和胃、对因治疗,治水饮以表里、虚实为纲.博采众家之长,善用经方化裁,论证清晰,选药独到.治妇产病重调畅血气,多以四物汤加减.

    作者:桂诗琪;于峥;屈伸;孙红;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推拿防治小儿黄疸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要素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推拿防治小儿黄疸临床研究中的方法学要素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和评价,分析和提取文献特征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局评价等方法学要素.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研究设计和过程阐述不清晰、研究对象界定及基础治疗(护理)措施不明确、组间不均衡、合并干预措施多、效应测量方式不统一等问题.结论:当前该领域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研究应结合疾病和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考虑,并加强方法学的科学和合理性.

    作者:郭兰中;蔡坚雄;蒋俊;徐云萍;王立新;吴大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彭子益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风温初起经验

    清末民国名医彭子益在其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以圆运动思想解读风温,把风温分为风温初起、热有定在两个阶段.认为中气不足、木气亏虚之人感受春季疏泄之气,人身肝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导致疏泄太过则发为风温,风温初起乃本气自病乃虚证.基于对风温初起病因病机的理解,彭子益归纳风温初起的主症为:初起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色昏晦,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象躁急模糊兼见洪虚或虚小,故提出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有效性观察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央网络随机系统将240例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无治疗措施,疗程120 d,随访360 d.观察中医证候积分、FEV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随访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FEV1%组间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长期FEV1%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在发作次数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减少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姚明;王祺;崔英海;于雪峰;李国信;温玉玮;范欣;王敬华;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2015年6月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5个中文和2个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其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169例CB患者(治疗组593例,对照组5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CB的临床疗效优于未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的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季梅;王子川;杨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首次提出“邪在心”的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多.《素问·脏气法时论》日:“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者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此论说明心病之疼痛部位不一,不可以“心绞痛”而概其全貌.以上疼痛部位与冠心病非典型心绞痛十分相合.何以如此?观《灵枢·经脉》似可作出合理解释:“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下出腋下……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其病证有“心痛”、“臂厥”、“胁痛”、“臑内后廉痛”、“掌中热痛”.心与小肠为表里,而小肠之脉起于以小指之端,循掌、腕、臂外后侧,与手少阴之脉相对而上行.其病症有“嗌痛”、“肩似拔,臑似折”、“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又心胞络乃心之城廓,在一定条件下代心用事,其病症有“臂肘挛急”、“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以上部位之疼痛等在冠心病中时有所见.笔者还观察到有突发牙痛、小腿痛等,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且不定时再发者.若能如此广泛联系,则中医学对本病症状之描述不可谓不全.值得说明的是,前言“虚者胸腹大”云,按《素问·通评虚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旨,当指本病邪气必实,否则便无“邪在心”之论.其久病者,正气必伤,痰湿(浊)停聚,其胸腹大者常见,故为虚实兼夹者有之.是否多用攻补兼施之法,则必审邪正双方之情势如何,另当别论.

    作者:梅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伤寒论》经义临证发挥

    《伤寒论》中蕴含的六经辨证、方证相应、定量辨证等辨证方法,对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通过从溯本清源,厘定六经本质,诠释六经辨治体系;法依病机,方从法出,揭示方证相应内涵;类方对比,解析方规,动态展现证候演变;前后互参,融会贯通,临证应对知常达变;寒温结合,兼收并蓄,弥补张仲景未备方药,从5个角度进行归纳阐发,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诊治疑难杂症能力有所裨益.

    作者:韩旭;郑丰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