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有效性观察

姚明;王祺;崔英海;于雪峰;李国信;温玉玮;范欣;王敬华;杨敏

关键词:哮病, 肺脾气虚证,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央网络随机系统将240例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无治疗措施,疗程120 d,随访360 d.观察中医证候积分、FEV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随访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FEV1%组间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长期FEV1%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在发作次数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减少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运与年积温关系分析

    中运分析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占据重要地位,然历代运用五运六气理论于临床的医家临证往往主要考虑六气,特别是客气因素,鲜及中运,且中运与气象变化的相关研究亦少.年积温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净获取的总热量,可以作为不同年运之间的寒温标志.故选取全国具有60年(1954~2013)完整气象数据的129个气象站点,分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6个地区,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年积温与中运的关系,发现尽管不同站点地域差异很大,但寒温特征趋势与岁运存在稳定关系,可与《内经》相关论述互相印证,说明对中运的研究很有必要,可为更好地认识运气理论实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临床拓展应用思路.

    作者:吕游;柯资能;王昌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证、症、征”的常见医学术语辨析及英译研究

    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吴中朝特色三期辨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吴中朝教授善于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特色三期辩治.该病痛机为风、湿、火(热)、痰、瘀之邪侵袭人体,影响五脏功能而致,按症状的发展阶段将本病分为爆发期、顽固期和缓解期3期.中药治疗结合分期特点,爆发期清肺凉血,顽固期调心、肝、脾并重兼益气活血,缓解期以健脾疏肝、滋养肾阴、益气养血御风为主.针灸治疗侧重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祛风胜湿,结合不同分期特点予以特殊施治,针药并用,取得佳效.

    作者:王兵;张宁;吴中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国外两部中医专著“气”论对比与启示

    针对国外两部中医著作《气之声:中医入门》与《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有关气的论述,参照《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相关内容,从英文翻译、描述、分类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者皆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但在气的本质、二重属性与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析其原因,由不同思想文化背景、著者不同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特点等所致,进而提出对中医理论自身完善、概念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中医对外交流英文表达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姜姗;赵京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瞻山医案》学术思想探析

    任瞻山是清代乾隆年间湖南名医,著有《瞻山医案》,其学术思想独特,学说私淑张景岳,崇尚温补学说,善用温补药物,临证善于把握阴阳,重视气机条畅,注意保护元气中气,主张驱邪不伤正,正气足则邪自去,善于鉴别诊断证候,精于脉诊.

    作者:张建伟;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张唐法论针灸“治未病”思想在脾胃病防治中的应用

    张唐法主任医师注重未病先防,认为针灸疗法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胃病的针灸临床诊治方面张唐法尤其注重“治未病”.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有效干预,或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或已愈防复,同时辨证施治,兼顾他脏,因势制宜,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脾胃病防治的全过程.

    作者:周利;田佳玉;张唐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瑶医“六行学说”探析

    瑶族是一个能把传统文化和医药完整保存的民族,神秘而又富有特色.瑶族既与汉族交融又保持自我,这使瑶族的医药既与中医相通又与中医不同.瑶医有“六行学说”,是指气、木、火、土、金、水6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气有基础、守恒、变化、化生等特性.瑶医六行学说属于瑶医的理论体系,指导瑶医的理论和临床.

    作者:冯秋瑜;李彤;闫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气至”之思辨

    关于“气至”的内涵及其与“得气”的关系一直以来有诸多争议.自《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确定了基本定义以来,关于“气至”的探索后世历代医家各有阐发.因此,梳理针刺“气至”和“得气”含义的衍变及其与针刺疗效的关系,不仅有益于针灸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作者:屈红艳;牛文民;王瑞辉;殷克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对各组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方面,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均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组优于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结论: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能够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且隔药灸脐法疗效佳.

    作者:王陆军;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2D-DIGE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1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周仲瑛临证医案参附药对经验解构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金方和5-FU对胃癌细胞生长及BAX/Bcl-2表达的调控研究

    目的:研究左金方和5-FU单独与联合对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AX/Bel-2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左金方、5-FU及两药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el-2、bax蛋白表达.结果:1.00 ug·mL-1左金方、50.00、100.00 ug· mL-1 5-FU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7.54±2.25)%、(53.67±1.91)%和(47.43±1.35)%,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46±1.66)%、(37.02±1.68)和(45.60±1.14)%;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 (1.00 +100.00)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66±2.22)%和(78.68±2.1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相应的凋亡率为(61.30±1.71)%和(71.30±1.79)%,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凝胶电泳图可以看出,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1.00+ 100.0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进一步促进Bax的表达,降低Bel-2的表达,与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方与5-FU联合用药有大幅降低5-FU细胞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存活率;通过促进MGC803细胞中Bax蛋白的高表达和Bel-2的低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周红祖;周禹练;余惠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寻常型银屑病(乌合日依勒都)证治的蒙医文献研究

    通过蒙医文献学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蒙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与辨证诊治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检索到记载有寻常型银屑病相关内容的蒙医古籍15部,医案或专著14部,教材2部,论文55篇.上述文献对该病的命名、病因病机、分型分类、临床诊治方面均有描述.寻常型银屑病蒙医命名为“乌合日依勒都”,蒙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清晰,临床以齐素偏盛型和协日乌苏偏盛型2种分类较多,且治疗方法成熟,疗效可靠.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乌云;斯琴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补法真义探寻

    中医补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补法针对人形体的虚损,重在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广义的补法包括对形与神等一切功能的调补.人是形神统一的生命体,形神之间能够互荣亦能互损,补法的施用应做到形与神俱,不可分离.中医补法顺应形神关系,依据“形神喜恶”原则,使形神同补,神安形全.中药、方剂对人体之补都是形神同补的,在调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嗜欲和过用,依形神所喜而生活,如此方为中医补法之真意.

    作者:李萌;于智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针刺相关井穴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作者:程红亮;张闻东;胡培佳;钱伶敏;祝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程国彭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要

    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难点.程国彭是清代康乾时名医,在中医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从以下6个方面论述了程国彭的临证思维特点:以人为本,重视禀赋等多种因素对辨证的影响;运用合理的四诊顺序促使辨证与诊法相结合;以病为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优先考虑高发病”原则的应用;类比法与系统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6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门径.

    作者:赵令竹;谷松;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加味天雄散对弱精子症患者精子P38MAPK/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研究加味天雄散对弱精子症患者精液p38 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弱精子症患者分为正常组、弱精组、补肾组、健脾组、全方组,分别对补肾、健脾、全方组给予3个月的治疗,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的精液常规指标,并测定5组ERK、P38磷酸化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与治疗前比较,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治疗后比较,全方组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全方组ERK蛋白表达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P38表达及PP38明显升高,全方组P38表达及PP38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治法可以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可能与抑制p38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耿强;郭军;王福;韩强;高庆和;赵玉;李重;余国今;欧阳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疾病人群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变化的规律研究

    目的:描述并分析非疾病人群的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变化的规律,为中医生命周期理论和临床预防保健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合作医院的18岁~60岁的3000例体检人员,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变化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男性平和体质的比例随生命周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峰出现在“三八”时点,在下降趋势的时间段里,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质和气虚质.女性平和体质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低谷出现在“四七”“五七”时点,在下降趋势的时间段里,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质.结论:男性女性的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出现特有的变化规律,今后在疾病的预防保健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平和体质处于下降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健康干预,同时注意顾护人体阳气以防衰老.

    作者:孙玉姣;李盼盼;林铭铭;原嘉民;徐福平;黄鹂;杨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首次提出“邪在心”的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多.《素问·脏气法时论》日:“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者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此论说明心病之疼痛部位不一,不可以“心绞痛”而概其全貌.以上疼痛部位与冠心病非典型心绞痛十分相合.何以如此?观《灵枢·经脉》似可作出合理解释:“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下出腋下……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其病证有“心痛”、“臂厥”、“胁痛”、“臑内后廉痛”、“掌中热痛”.心与小肠为表里,而小肠之脉起于以小指之端,循掌、腕、臂外后侧,与手少阴之脉相对而上行.其病症有“嗌痛”、“肩似拔,臑似折”、“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又心胞络乃心之城廓,在一定条件下代心用事,其病症有“臂肘挛急”、“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以上部位之疼痛等在冠心病中时有所见.笔者还观察到有突发牙痛、小腿痛等,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且不定时再发者.若能如此广泛联系,则中医学对本病症状之描述不可谓不全.值得说明的是,前言“虚者胸腹大”云,按《素问·通评虚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旨,当指本病邪气必实,否则便无“邪在心”之论.其久病者,正气必伤,痰湿(浊)停聚,其胸腹大者常见,故为虚实兼夹者有之.是否多用攻补兼施之法,则必审邪正双方之情势如何,另当别论.

    作者:梅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