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令竹;谷松;石岩
清末民国名医彭子益在其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以圆运动思想解读风温,把风温分为风温初起、热有定在两个阶段.认为中气不足、木气亏虚之人感受春季疏泄之气,人身肝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导致疏泄太过则发为风温,风温初起乃本气自病乃虚证.基于对风温初起病因病机的理解,彭子益归纳风温初起的主症为:初起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色昏晦,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象躁急模糊兼见洪虚或虚小,故提出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央网络随机系统将240例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试验组采用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无治疗措施,疗程120 d,随访360 d.观察中医证候积分、FEV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随访结束时试验组与对照组FEV1%组间比较差并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长期FEV1%水平改善更加显著.在发作次数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干预哮病缓解期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肺功能,减少复发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姚明;王祺;崔英海;于雪峰;李国信;温玉玮;范欣;王敬华;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吴中朝教授善于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特色三期辩治.该病痛机为风、湿、火(热)、痰、瘀之邪侵袭人体,影响五脏功能而致,按症状的发展阶段将本病分为爆发期、顽固期和缓解期3期.中药治疗结合分期特点,爆发期清肺凉血,顽固期调心、肝、脾并重兼益气活血,缓解期以健脾疏肝、滋养肾阴、益气养血御风为主.针灸治疗侧重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祛风胜湿,结合不同分期特点予以特殊施治,针药并用,取得佳效.
作者:王兵;张宁;吴中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蒙医文献学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蒙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与辨证诊治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检索到记载有寻常型银屑病相关内容的蒙医古籍15部,医案或专著14部,教材2部,论文55篇.上述文献对该病的命名、病因病机、分型分类、临床诊治方面均有描述.寻常型银屑病蒙医命名为“乌合日依勒都”,蒙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清晰,临床以齐素偏盛型和协日乌苏偏盛型2种分类较多,且治疗方法成熟,疗效可靠.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乌云;斯琴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评价推拿防治小儿黄疸临床研究中的方法学要素情况.方法: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和评价,分析和提取文献特征及研究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局评价等方法学要素.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相关研究普遍存在研究设计和过程阐述不清晰、研究对象界定及基础治疗(护理)措施不明确、组间不均衡、合并干预措施多、效应测量方式不统一等问题.结论:当前该领域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研究应结合疾病和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进行考虑,并加强方法学的科学和合理性.
作者:郭兰中;蔡坚雄;蒋俊;徐云萍;王立新;吴大嵘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张唐法主任医师注重未病先防,认为针灸疗法在疾病预防及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脾胃病的针灸临床诊治方面张唐法尤其注重“治未病”.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有效干预,或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或已愈防复,同时辨证施治,兼顾他脏,因势制宜,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脾胃病防治的全过程.
作者:周利;田佳玉;张唐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系统评价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2015年6月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5个中文和2个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其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169例CB患者(治疗组593例,对照组5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CB的临床疗效优于未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的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季梅;王子川;杨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持论悉遵经义,兼采各家之说,且内容丰富,提纲挈领,切合临床,堪称中医望诊的一部佳作.《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则为其重中之重,故系统论述了《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内容,包括正常人的气色、面部望诊所对应的部位、色诊的具体内容等,详细地阐明了气色与病证的关系,并对其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评价.
作者:杜松;张玉辉;杨威;于峥;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进而探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的适用量.方法:选择84只Wistar大鼠,12只未作处理列为空白对照组,72只大鼠为模型组,采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方法造模.模型组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纯激素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药联合激素(全量、半量及1/4量)治疗组,每组各12只.比较分析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大鼠性激素、抑制素B及卵巢子宫组织的变化.结果:中药联合全量激素治疗组效果好,其次为中药+半量激素组,该组与纯激素治疗组疗效相当,中药联合1/4量激素组及纯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滋肾育胎方剂联合丰量激素组效果较佳,中药结合全量或半量激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功能,考虑到激素的副作用,半量激素当然更好,可以有效地延缓卵巢衰老进度,减少雌孕激素用量以及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张丽梅;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瑶族是一个能把传统文化和医药完整保存的民族,神秘而又富有特色.瑶族既与汉族交融又保持自我,这使瑶族的医药既与中医相通又与中医不同.瑶医有“六行学说”,是指气、木、火、土、金、水6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气有基础、守恒、变化、化生等特性.瑶医六行学说属于瑶医的理论体系,指导瑶医的理论和临床.
作者:冯秋瑜;李彤;闫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描述并分析非疾病人群的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变化的规律,为中医生命周期理论和临床预防保健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来自华东、华北、华南、西南9家合作医院的18岁~60岁的3000例体检人员,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变化的横断面调查.结果:男性平和体质的比例随生命周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峰出现在“三八”时点,在下降趋势的时间段里,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质和气虚质.女性平和体质的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低谷出现在“四七”“五七”时点,在下降趋势的时间段里,偏颇体质主要为阳虚质.结论:男性女性的体质状态随生命周期而出现特有的变化规律,今后在疾病的预防保健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对平和体质处于下降阶段的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健康干预,同时注意顾护人体阳气以防衰老.
作者:孙玉姣;李盼盼;林铭铭;原嘉民;徐福平;黄鹂;杨志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肾脑相济”针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肾俞、三阴交穴并比较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和药物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提高海马Bcl-2/Bax比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电针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起到抗抑郁作用,肾脑相济对于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戈;任路;贾连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1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朝医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体质在判断标准、形成机制、易患证及调治方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这两种体质类型以“肾阴虚”为共同持点,且两种体质均易患消渴、不寐、便秘、发热等病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徐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难点.程国彭是清代康乾时名医,在中医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从以下6个方面论述了程国彭的临证思维特点:以人为本,重视禀赋等多种因素对辨证的影响;运用合理的四诊顺序促使辨证与诊法相结合;以病为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优先考虑高发病”原则的应用;类比法与系统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6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门径.
作者:赵令竹;谷松;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康降酸颗粒治疗脾肾两虚、湿浊血瘀型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痛风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在相同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肾康降酸颗粒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别嘌醇每次10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制定观察记录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测血尿酸、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尿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尿酸、减少患者尿蛋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肾康降酸颗粒可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明显降低痛风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有效减少痛风性肾病患者蛋白尿,减轻肾脏损伤,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血尿酸,从而有效缓解肾间质损伤,防止肾纤维化.
作者:伊世华;隋淑梅;王新伟;李丽琦;巩昭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术后5周处死大鼠计算食管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GAS、MIL、vIP含量.结果: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MIL含量,提高血清中VIP含量,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大鼠GAS、MIL水平和降低VIP水平,增强食管下括约压力,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保护食管黏膜起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作者:刘小河;马艳红;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选用中冲、涌泉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选用口服西药尼莫地平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28 d和35 d后记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中医证型量表,并评价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的疗效.结果:针刺井穴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生活能力.
作者:程红亮;张闻东;胡培佳;钱伶敏;祝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