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蔡林
瑶族是一个能把传统文化和医药完整保存的民族,神秘而又富有特色.瑶族既与汉族交融又保持自我,这使瑶族的医药既与中医相通又与中医不同.瑶医有“六行学说”,是指气、木、火、土、金、水6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气有基础、守恒、变化、化生等特性.瑶医六行学说属于瑶医的理论体系,指导瑶医的理论和临床.
作者:冯秋瑜;李彤;闫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对病识证,因证用药,辨证施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重气血,主张先阳后阴,调气重温中,调血重祛瘀;依藏气虚实调五脏,倡导“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等;分论痰涎与水饮的证治,提出“痰者诸病之根”,治痰涎以理气、和胃、对因治疗,治水饮以表里、虚实为纲.博采众家之长,善用经方化裁,论证清晰,选药独到.治妇产病重调畅血气,多以四物汤加减.
作者:桂诗琪;于峥;屈伸;孙红;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朝医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体质在判断标准、形成机制、易患证及调治方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这两种体质类型以“肾阴虚”为共同持点,且两种体质均易患消渴、不寐、便秘、发热等病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徐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滋肾育胎方剂联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大鼠的影响,进而探讨雌孕激素序贯治疗的适用量.方法:选择84只Wistar大鼠,12只未作处理列为空白对照组,72只大鼠为模型组,采用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方法造模.模型组根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模型对照组、纯激素治疗组、纯中药治疗组及中药联合激素(全量、半量及1/4量)治疗组,每组各12只.比较分析治疗3个疗程后各组大鼠性激素、抑制素B及卵巢子宫组织的变化.结果:中药联合全量激素治疗组效果好,其次为中药+半量激素组,该组与纯激素治疗组疗效相当,中药联合1/4量激素组及纯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滋肾育胎方剂联合丰量激素组效果较佳,中药结合全量或半量激素能够有效地改善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储备功能,考虑到激素的副作用,半量激素当然更好,可以有效地延缓卵巢衰老进度,减少雌孕激素用量以及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作者:张丽梅;蔡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蒙医文献学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蒙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型与辨证诊治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检索到记载有寻常型银屑病相关内容的蒙医古籍15部,医案或专著14部,教材2部,论文55篇.上述文献对该病的命名、病因病机、分型分类、临床诊治方面均有描述.寻常型银屑病蒙医命名为“乌合日依勒都”,蒙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方面的认识清晰,临床以齐素偏盛型和协日乌苏偏盛型2种分类较多,且治疗方法成熟,疗效可靠.
作者:乌力吉巴特尔;乌云;斯琴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西两种医学对病因的认识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学习《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病因学说的关键在于从人与天、地及社会环境相互关系角度去考察理解,故从病因的天地人三分法,病因是天地人相互关系的失和,邪气与正气的含义与人的认知行为对邪正关系的转化及病因与病位病时的相合等几个方面,对三才思想在《内经》病因学说中的体现进行了论述,旨在说明三才思想在《内经》病因学说中的渗透及学习传统文化时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作者:姜青松;王庆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首先对“证、症、征”的发音以及字的中文含义和英文翻译进行详细辨别,并列举出有关“证、症、征”的诸多医学术语,然后对容易混淆的医学术语进行成组辨析,并给定常见标准英文翻译;通过对这些医学术语的概念辨析和适用范围的确定,并将这些医学术语归类为中医特有术语、西医特有术语和中西医共有术语三类;后总结“证、症、征”与其相关术语间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廖结英;朱思媛;张月;田雨;李琳;贾德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其合方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及胃肠激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1周后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灌胃莫沙必利,各中药组分别灌胃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术后5周处死大鼠计算食管系数并做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清中胃肠激素GAS、MIL、vIP含量.结果:三方均可显著降低血清中GAS、MIL含量,提高血清中VIP含量,降低食管系数,改善食管大体及病理组织评分,其中合方效果显著.结论:栀子甘草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合方能够提高反流性食管炎大鼠GAS、MIL水平和降低VIP水平,增强食管下括约压力,制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从而保护食管黏膜起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
作者:刘小河;马艳红;何丽清;傅延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针对国外两部中医著作《气之声:中医入门》与《无人编织的网:理解中医》有关气的论述,参照《中国针灸学》(英文版)相关内容,从英文翻译、描述、分类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者皆认同气于中国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但在气的本质、二重属性与作用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析其原因,由不同思想文化背景、著者不同学术背景以及读者人群特点等所致,进而提出对中医理论自身完善、概念的定义与分类以及中医对外交流英文表达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姜姗;赵京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故通过分析固绝经期女性处于围绝经期肾精不足、发作高血压时多合并焦虑症状的证候特点,得出肾虚肝郁为其主要的证候类型.结合临床,明确了围绝经期女性肾虚肝郁证高血压的辩证要点,确立了补肾填精、疏肝解郁为该型高血压的主要治法.通过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明·高鼓峰“滋水清肝饮”适合治疗围绝经期女性高血压常见的肾虚肝郁证候,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提供了证据.
作者:董桂英;孙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伤寒论》中蕴含的六经辨证、方证相应、定量辨证等辨证方法,对培养和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故通过从溯本清源,厘定六经本质,诠释六经辨治体系;法依病机,方从法出,揭示方证相应内涵;类方对比,解析方规,动态展现证候演变;前后互参,融会贯通,临证应对知常达变;寒温结合,兼收并蓄,弥补张仲景未备方药,从5个角度进行归纳阐发,以期对提高临床辨证思维方法和诊治疑难杂症能力有所裨益.
作者:韩旭;郑丰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肾康降酸颗粒治疗脾肾两虚、湿浊血瘀型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痛风性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在相同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肾康降酸颗粒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别嘌醇每次100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8周.制定观察记录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测血尿酸、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D)、尿蛋白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5%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尿酸、减少患者尿蛋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方面效果显著.结论:肾康降酸颗粒可有效改善痛风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明显降低痛风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有效减少痛风性肾病患者蛋白尿,减轻肾脏损伤,有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血尿酸,从而有效缓解肾间质损伤,防止肾纤维化.
作者:伊世华;隋淑梅;王新伟;李丽琦;巩昭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左金方和5-FU单独与联合对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AX/Bel-2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左金方、5-FU及两药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el-2、bax蛋白表达.结果:1.00 ug·mL-1左金方、50.00、100.00 ug· mL-1 5-FU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7.54±2.25)%、(53.67±1.91)%和(47.43±1.35)%,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46±1.66)%、(37.02±1.68)和(45.60±1.14)%;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 (1.00 +100.00)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66±2.22)%和(78.68±2.1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相应的凋亡率为(61.30±1.71)%和(71.30±1.79)%,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凝胶电泳图可以看出,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1.00+ 100.0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进一步促进Bax的表达,降低Bel-2的表达,与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方与5-FU联合用药有大幅降低5-FU细胞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存活率;通过促进MGC803细胞中Bax蛋白的高表达和Bel-2的低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周红祖;周禹练;余惠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汪宏所著《望诊遵经》,持论悉遵经义,兼采各家之说,且内容丰富,提纲挈领,切合临床,堪称中医望诊的一部佳作.《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则为其重中之重,故系统论述了《望诊遵经》中的色诊理论内容,包括正常人的气色、面部望诊所对应的部位、色诊的具体内容等,详细地阐明了气色与病证的关系,并对其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进行了评价.
作者:杜松;张玉辉;杨威;于峥;张宇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研究加味天雄散对弱精子症患者精液p38 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临床选取弱精子症患者分为正常组、弱精组、补肾组、健脾组、全方组,分别对补肾、健脾、全方组给予3个月的治疗,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的精液常规指标,并测定5组ERK、P38磷酸化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与治疗前比较,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补肾组、健脾组治疗后比较,全方组A级精子和A+B级精子百分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ERK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全方组ERK蛋白表达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弱精组患者精子P38表达及PP38明显升高,全方组P38表达及PP38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补肾健脾治法可以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精子活力,可能与抑制p38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耿强;郭军;王福;韩强;高庆和;赵玉;李重;余国今;欧阳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吴中朝教授善于对激素依赖性皮炎进行特色三期辩治.该病痛机为风、湿、火(热)、痰、瘀之邪侵袭人体,影响五脏功能而致,按症状的发展阶段将本病分为爆发期、顽固期和缓解期3期.中药治疗结合分期特点,爆发期清肺凉血,顽固期调心、肝、脾并重兼益气活血,缓解期以健脾疏肝、滋养肾阴、益气养血御风为主.针灸治疗侧重补气养血、调理脏腑、祛风胜湿,结合不同分期特点予以特殊施治,针药并用,取得佳效.
作者:王兵;张宁;吴中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1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影响效应.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IBS-D模型.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其余组分别采用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进行治疗.对各组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进行评估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方面,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均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组优于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结论:隔药灸脐法、药物敷贴法、艾条灸脐法能够改善IBS-D模型大鼠症状、结肠运动及肠道敏感性,且隔药灸脐法疗效佳.
作者:王陆军;于岩瀑;高树中;马玉侠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