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仁斋直指方论》学术思想研究

桂诗琪;于峥;屈伸;孙红;杨威

关键词:《仁斋直指方论》, 重气血, 调五脏, 经方化裁, 杨士瀛
摘要: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对病识证,因证用药,辨证施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重气血,主张先阳后阴,调气重温中,调血重祛瘀;依藏气虚实调五脏,倡导“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等;分论痰涎与水饮的证治,提出“痰者诸病之根”,治痰涎以理气、和胃、对因治疗,治水饮以表里、虚实为纲.博采众家之长,善用经方化裁,论证清晰,选药独到.治妇产病重调畅血气,多以四物汤加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质的相关性研究

    朝医四象医学少阳人体质与中医阴虚体质在判断标准、形成机制、易患证及调治方法等方面具有关联性,这两种体质类型以“肾阴虚”为共同持点,且两种体质均易患消渴、不寐、便秘、发热等病症.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证候的形成密切相关,此项研究将有利于辨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作者:徐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艾灸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2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艾条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对照组无艾灸.2组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多维疲劳问卷评估,观察免疫细胞因子IL-6、IL-8、IFN-y及肝功能ALT、AST、TBil、GGT等实验室指标.结果:2组治疗后的总体疲劳、生理疲劳、精神疲劳、活动减少、兴趣减少积分有降低的趋势,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IL-6、IL-8、水平低于治疗前,而IFN-γ水平高于治疗前,且ALT、AST、TBil、GGT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对肝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关元、足三里、太冲穴穴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良好.

    作者:付喜花;娄海波;刘春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C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2015年6月前国内外电子数据库(5个中文和2个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其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1169例CB患者(治疗组593例,对照组5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参麦冬汤能提高临床有效率,缩短患者的症状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CB的临床疗效优于未使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的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季梅;王子川;杨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程国彭中医临床思维特点探要

    辨证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难点.程国彭是清代康乾时名医,在中医辨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从以下6个方面论述了程国彭的临证思维特点:以人为本,重视禀赋等多种因素对辨证的影响;运用合理的四诊顺序促使辨证与诊法相结合;以病为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八纲辨证为基,多种辨证方法综合应用;“优先考虑高发病”原则的应用;类比法与系统思维的综合应用.通过以上6方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拓宽门径.

    作者:赵令竹;谷松;石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血液病方剂的中药组合规律数据分析

    目的:通过中药信息技术对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进行分析,观察血液病验方的组合规律及灵活性,探讨中医治疗血液病验方的用药规律,总结其可行性及优越性,与其他方法做临床对比研究.方法:收集中医治疗中关于血液病的验方共296个,建立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的完整数据库,用矩阵比较法对不同血液病方剂的复杂组合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黄芪作为血液病验方中主要单味中药出现频率高,当归居于第二.按药对分析,黄芪-当归组合的药对为常见,按药群分析,黄芪-当归-熟地黄是296种血液病方剂中用药多的药群.结论:血液病方剂中药组合中黄芪是首选的核心组成成分,合并当归后组成黄芪.当归药对是血液病方剂出现频率高的药对,可认为黄芪-当归药是血液病验方中医治疗的核心药对.

    作者:石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cl-2和Bax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脑相济”针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ax和Bcl-2的影响.方法: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百会、肾俞、三阴交穴并比较各组大鼠旷场实验得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Bcl-2和Bax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和药物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都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提高海马Bcl-2/Bax比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结论: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电针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起到抗抑郁作用,肾脑相济对于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有指导作用.

    作者:王戈;任路;贾连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方为主治疗冠心病临证撮要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畴.《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首次提出“邪在心”的概念.就冠心病而言,此邪可指外邪,亦可指内生之邪.以发病学来看,本病以内积之邪或内外合邪多.《素问·脏气法时论》日:“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者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此论说明心病之疼痛部位不一,不可以“心绞痛”而概其全貌.以上疼痛部位与冠心病非典型心绞痛十分相合.何以如此?观《灵枢·经脉》似可作出合理解释:“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下出腋下……循小指之内出其端”.其病证有“心痛”、“臂厥”、“胁痛”、“臑内后廉痛”、“掌中热痛”.心与小肠为表里,而小肠之脉起于以小指之端,循掌、腕、臂外后侧,与手少阴之脉相对而上行.其病症有“嗌痛”、“肩似拔,臑似折”、“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又心胞络乃心之城廓,在一定条件下代心用事,其病症有“臂肘挛急”、“胸胁支满”、“心中儋儋大动”.以上部位之疼痛等在冠心病中时有所见.笔者还观察到有突发牙痛、小腿痛等,经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且不定时再发者.若能如此广泛联系,则中医学对本病症状之描述不可谓不全.值得说明的是,前言“虚者胸腹大”云,按《素问·通评虚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旨,当指本病邪气必实,否则便无“邪在心”之论.其久病者,正气必伤,痰湿(浊)停聚,其胸腹大者常见,故为虚实兼夹者有之.是否多用攻补兼施之法,则必审邪正双方之情势如何,另当别论.

    作者:梅国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运与年积温关系分析

    中运分析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占据重要地位,然历代运用五运六气理论于临床的医家临证往往主要考虑六气,特别是客气因素,鲜及中运,且中运与气象变化的相关研究亦少.年积温反映一个地区一年净获取的总热量,可以作为不同年运之间的寒温标志.故选取全国具有60年(1954~2013)完整气象数据的129个气象站点,分华东、华北、东北、西南、中南、西北6个地区,从整体和局部分析年积温与中运的关系,发现尽管不同站点地域差异很大,但寒温特征趋势与岁运存在稳定关系,可与《内经》相关论述互相印证,说明对中运的研究很有必要,可为更好地认识运气理论实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临床拓展应用思路.

    作者:吕游;柯资能;王昌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敲(跻)道人与《元汇医镜》简考

    敲(跻)道人盼蟾子刘即刘名瑞,乃全真道教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是一位著名的近代高道,其人力主佛、儒、道三教贯通之学,兼通医术,有《敲(跻)洞章》《瀊熻易考》《道源精微歌》《元汇医镜》4书行世.其中《元汇医镜》一书少为学者所知,甚至连其弟子赵避尘也将此书误记为《医宗金鉴》.该书撰于光绪戊中年(1908),完成于宣统二年(1910).民国己巳年(1929)刊本是将初刻原板改换扉页重印而成.该书分为5卷,内容丰富,以医学为主兼涉相术,具有浓郁的道医色彩.

    作者:于本性;朱鹏举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基于2D-DIGE技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寻找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敏感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对1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肾阴虚患者的血浆和12例正常血浆进行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分析,选择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斑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成功建立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和正常血浆的胶内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通过分析共鉴定出11种差异蛋白质,包括结合珠蛋白、凝溶胶蛋白、载脂蛋白A1等.结论:荧光差异双向电泳能够客观显示糖尿病肾病肾阴虚证与正常血浆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本研究鉴定的11种蛋白有可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中医证型研究提供潜在的血浆分子标志物.

    作者:卢洪梅;邹立华;汤水福;胡坤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彭子益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风温初起经验

    清末民国名医彭子益在其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以圆运动思想解读风温,把风温分为风温初起、热有定在两个阶段.认为中气不足、木气亏虚之人感受春季疏泄之气,人身肝木之气升动生发失其常度,导致疏泄太过则发为风温,风温初起乃本气自病乃虚证.基于对风温初起病因病机的理解,彭子益归纳风温初起的主症为:初起头疼身痛,恶寒发热,发热之后但热不寒,神色昏晦,精神倦怠,舌无苔,脉象躁急模糊兼见洪虚或虚小,故提出运用乌梅白糖汤治疗.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白芷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

    目的:以中药白芷为例,建立一种挖掘药物潜在功能的方法,通过系统论证使之成为确定的新功能,有利于中药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方法:利用先前自建的《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中药白芷跨病种检索,可以得到白芷借助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再与历代本草学和《中国药典》所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及临床疗效评价,从而获取对白芷传统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结果: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止呕、活血化瘀、明目、止血、祛瘢、止痒、安胎及通便功能,以及古代含白芷复方用于跌打损伤、月水不调、脱发、虚劳、出血、诸痔、痉病、虚损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结论:活血祛瘀、生发美发、止血、美容祛瘢、祛风止痒、止呕及明目是白芷的潜在功用,应当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作者:姜开运;梁茂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脾、胃阳虚异论

    脾、胃同属中焦,其生理病理关系甚密,故对于脾、胃阳虚之证临床医家多重视其同而忽视其异,存在着脾胃阳虚同治的情况.笔者通过阅读历代经典理论与名家医案发现,脾、胃阳虚存在明显不同,故治疗必当区别对待.现从脾、胃阳虚异因异症、异药异治、异中有同以及异治医案4方面论证脾、胃阳虚之别,并提出脾阳虚之治当以温升为主或稍佐通降,胃阳虚之治应以通降为本或略佐温升.悉以明脾、胃阳虚异理,但求临床同道察于微妙,深究于临床,服务于病患.

    作者:陈旭青;严道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瞻山医案》学术思想探析

    任瞻山是清代乾隆年间湖南名医,著有《瞻山医案》,其学术思想独特,学说私淑张景岳,崇尚温补学说,善用温补药物,临证善于把握阴阳,重视气机条畅,注意保护元气中气,主张驱邪不伤正,正气足则邪自去,善于鉴别诊断证候,精于脉诊.

    作者:张建伟;李亚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魏军平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验

    魏军平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到见解,并将其分为初期、中期、后期进行辨证施治.初期以肝郁脾虚、痰气交阻证为主,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抑或用四逆散、逍遥散进行治疗;中期以阳气不足、脾气虚衰证用主,用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后期以阳气不足、肾气虚衰证为主,用右归丸加减亦可用桂附地黄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有些患者就诊前有长期服用优甲乐的用药史,临床上出现口干、心慌、多汗、心烦意乱以及眠差、舌红等损伤阴液的症状,对于出现以上症状的患者配伍滋补肾阴的药物进行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耀立;魏军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周仲瑛临证医案参附药对经验解构

    目的:研究周仲瑛教授临床运用参附药对经验.方法:采用Medcase数据处理平台对医案采用计量性趋势数据解构研究.结果:研究病例112人次,154诊次,病种101种,病机117条,治法19条.结论:周仲瑛教授临证使用参附药对以“泄泻”“慢性肠炎”等为主,特异证为“怕冷便溏”,相关舌脉为“舌质暗苔黄”、“脉细滑”,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常用复法为“温肾健脾”,常用复方为“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

    作者:黄磊;朱垚;陆明;郭立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仁斋直指方论》学术思想研究

    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以内科杂病、外科、妇科证治为纲,广撷诸家名方及家传良方,对病识证,因证用药,辨证施方,是一部颇具影响的临床参考书.书中重气血,主张先阳后阴,调气重温中,调血重祛瘀;依藏气虚实调五脏,倡导“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脾肾之气交通则水谷自然克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等;分论痰涎与水饮的证治,提出“痰者诸病之根”,治痰涎以理气、和胃、对因治疗,治水饮以表里、虚实为纲.博采众家之长,善用经方化裁,论证清晰,选药独到.治妇产病重调畅血气,多以四物汤加减.

    作者:桂诗琪;于峥;屈伸;孙红;杨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和对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组与常规电针对照组各36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及血清一氧化氮(N0)、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7.8%.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0)与血浆内皮素(ET)含量均明显变化,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字针刀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影响血清一氧化氮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作者:李敏;李开平;田弯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左金方和5-FU对胃癌细胞生长及BAX/Bcl-2表达的调控研究

    目的:研究左金方和5-FU单独与联合对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对BAX/Bel-2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左金方、5-FU及两药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GC803,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el-2、bax蛋白表达.结果:1.00 ug·mL-1左金方、50.00、100.00 ug· mL-1 5-FU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7.54±2.25)%、(53.67±1.91)%和(47.43±1.35)%,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46±1.66)%、(37.02±1.68)和(45.60±1.14)%;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 (1.00 +100.00)作用GES-1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1.66±2.22)%和(78.68±2.1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相应的凋亡率为(61.30±1.71)%和(71.30±1.79)%,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凝胶电泳图可以看出,左金方联合5-FU (1.00+50.00)、左金方联合5-FU(1.00+ 100.00)作用MGC803细胞24 h后,进一步促进Bax的表达,降低Bel-2的表达,与各单独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金方与5-FU联合用药有大幅降低5-FU细胞毒性作用,显著提高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存活率;通过促进MGC803细胞中Bax蛋白的高表达和Bel-2的低表达,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凋亡.

    作者:周红祖;周禹练;余惠旻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与发展述要

    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理论萌芽于先秦两汉时期,历经两千多年的完善和发展,现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故通过研究古今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心肾相关理论在先秦两汉时期、两晋至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代、清代以及现代等6个不同历史阶段中发展和应用方面的特点,以期勾勒心肾相关理论发展脉络,为该理论的完善与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作者:杨正;马明越;于文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