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

黄南清

关键词:伊贝沙坦, 培哚普利, 高血压, 左室肥厚
摘要:目的:评价并比较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86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给伊贝沙坦150mg,po,qd;B组43例,给培哚普利4mg,po,qd,疗程均为24W.结果:治疗24W后,A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25±10)mmHg和(18±5)mmHg;B组为(26±11)mmHg和(17±5)mmHg(均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均能显著降压,并能使左室肥厚逆转.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干再骨折10例临床治疗分析

    本院自1994~1998年收治10例股骨干再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陈宗文;杨旭发;张智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致蛛网膜下腔反复出血1例

    患者男,32岁,因慢性咳嗽10余年加重伴气喘3天,于2001年3月15日住院,住院号34256.患者近10余年来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发病与受凉有关,近2年来明显气喘.3天前因受凉病情再次加重,气喘不能平卧,并咳大量黄色粘痰.

    作者:赵云渠;周晶华;钱素泉;赵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疗效分析

    咯血常见的疾病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支气管动脉畸形等,如内科保守治疗不能见效常危及病人生命,而且对病变部位不明者又无法手术.

    作者:张和平;张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氟桂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痉挛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研究氟桂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血管痉挛(CVS)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34例未用氟桂嗪组(对照组)与38例用氟桂嗪预防组,和24例已发生CVS用氟桂嗪治疗组,于3~4周后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及临床观察.结果:未用氟桂嗪组脑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加快,与预防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已发生CVS患者用药治疗后脑血管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痉挛缓解(P<0.05).结论:氟桂嗪预防和治疗SAH后CVS安全有效.

    作者:程致;兰练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3例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应用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斯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加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50~10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观察脑内及其它系统有无出血并发症.结果:溶栓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脑内出血和对照组无明显的差别.结论:中等剂量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忠祥;黄绍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泮托拉唑钠静滴与内镜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70例疗效观察

    本文用泮托拉唑钠静滴与内镜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70例.结果表明,内镜注射治疗24小时止血率明显高于泮托拉唑钠组,48小时止血率、72小时止血率及1周内再出血率两组相似,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陈武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9例特殊食管异物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几种特殊食管异物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9例特殊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8例异物经食管镜取出,1例经颈侧切开取出.食管损伤5例,食管穿孔2例,全部治愈.结论:特殊食管异物的处理应准备充分,采用佳取出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旭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238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县自1982年首次大流行后,一直散发流行,但1987年1月及2000年11月~2001年2月又为大流行,且中、重、危重型较多.现将此期收治的238例患者临床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李凤云;樊景华;张湘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并发心肺疾患的老年食管贲门癌围术期处理

    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我们共对1612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施行手术治疗,其中老年食管贲门癌865例,(53.7%),术前合并心肺疾患的老年病人156例(18%).现将本组病人围术期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林永德;蔡吉祥;崔恒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

    目的:评价并比较伊贝沙坦及培哚普利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86例轻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3例,给伊贝沙坦150mg,po,qd;B组43例,给培哚普利4mg,po,qd,疗程均为24W.结果:治疗24W后,A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25±10)mmHg和(18±5)mmHg;B组为(26±11)mmHg和(17±5)mmHg(均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伊贝沙坦与培哚普利均能显著降压,并能使左室肥厚逆转.

    作者:黄南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过期妊娠剖宫产20例临床总结

    作者对20例过期妊娠孕妇,正确掌握了手术指征,充分做好一切准备,及时作了剖宫产,母体全部安全出院.5例新生儿窒息与缺氧,抢救成功4例,死亡1例.后讨论了有关问题,对基层提出了自己看法.

    作者:朱凤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破伤风合并呼吸道窒息5例治疗体会

    由于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在大城市医院的破伤风已不多见.我院地处海岛,1989年10月至2001年10月医治破伤风8例,其中5例并发呼吸困难、呼吸道窒息,均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宋志军;王奎海;姚雪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竹叶青蛇咬伤中毒合并DIC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予伤口清创,应用抗蛇毒血清,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山莨菪碱,补液;3例中度贫血予输血,1例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予输血小板,6例均输新鲜血浆.结果:6例DIC均获纠正,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平均时间6.3天(5~8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4.5天(3~8天),纤维蛋白原5.0天(4~6天),3P试验6.5天(5~8天).结论:及早应用足量有效抗蛇毒血清,补充足够血容量,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赖应昌;邓念强;陈小林;刘扶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急症之一.晚近,冠心病尤其是AMI的治疗有了明显进步.

    作者:贾文剑;王燕芳;焦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RhG-CSF对15例SAA病人外周血象及骨髓CFu-F形成的作用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中一重型,疗效差,死亡率高,它主要是由于患者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致.

    作者:黄成龙;田润明;王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注射硬化剂治疗卵巢囊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卵巢囊肿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60个卵巢囊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无1例出现并发症,随访一年以上,有效率达100%,治愈率9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无水乙醇硬化对卵巢囊肿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萍;顾成章;徐敏;李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48例复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以48例复发性脑梗死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首发脑梗死50例作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高血脂、吸烟、饮酒方面两组比率相近(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叶允瑞;梁东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10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100例,随机分为解磷注射液治疗组和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组(解磷啶/氯磷啶+阿托品)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治愈49例(98%),死亡1例(2%);对照组治愈41例(82%),死亡9例(1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x2=107.12,P<0.005).临床症状消失及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表明解磷注射液对AOPP的治疗,比传统治疗方法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胡柳生;欧阳国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脑出血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42例分析

    脑出血是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及其它原因所致脑实质出血,致使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颅内压增高,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

    作者:赵秀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8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F)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龄61~89岁,平均74.5岁.

    作者:马志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