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和阴离子间隙状态改变

江凤霞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 阴离子间隙, 电解质, 脑损伤
摘要:目的:分析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电解质和阴离子间隙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分析比较59例不同程度的HIE新生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钠、钾、氯、游离钙、测定AG值.结果:HIE新生儿中高AG30例,低AG8例,正常AG21例.轻、中、重度HIE组高AG发生率分别为19.0%、81.9%、87.9%,代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0.1%、100%,轻度HIE组与中、重度HIE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轻、中、重HIE儿的血清钠分别为(130.2±6.0)mmol/L,(125.9±9.0)mmol/L,(120±12.8)mmol/L,游离钙分别为(1.0±0.2)mmol/L,(0.9±0.2)mmol/L,(0.8±0.2)mmol/L均低于正常新生儿,而血清钾水平高于正常儿.轻度HIE患儿的血清氯水平与正常儿无差异,中和重度HIE儿的血清氯水平低于正常儿,中度与重度HIE儿的血清钠、游离钙无显著差异,但均明显低于轻度HIE儿.轻、中、重HIE儿血清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HIE儿可出现低钠、低钙、高钾;脑损伤的发生与高AG状态及其代酸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病理状态与预后有关.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胸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本文通过125例开胸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航娜;肖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尿激酶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12例分析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2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者给予静脉注射尿激酶20万单位,每日2次,3天,每日1次,7天.结果:12例中7例血流通畅,症状消失.4例血流改善,症状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疗效.无副作用发生.结论:对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者尽早给予适当剂量尿激酶静滴,方法简单,痛苦少,费用低,安全有效.

    作者:赵慧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男性患者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及护理

    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洁、固定牢固、引流通畅,并能有效地防止尿液外渗等优点在临床各科室已取代了原有的橡胶导尿管.但是,由于二者在结构上的差异,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双腔导尿管时,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尿道破裂,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作者:杨五朵;张宪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4例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误漏诊,误诊率为47%[1].为吸取教训,现将本院近五年来(1995~1999)遇到的14例误漏诊病例讨论如下.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28例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的时间分布

    本组资料报告了我院近10年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历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分布.结果提示:发病高峰在11月~3月,月内高峰期在13日~19日,时辰高峰期为6点~11点.冬季和早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考虑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体活动量少、血液浓缩、血小板凝集性增加之故.每月13日~19目的高峰期可能为月亮的引力对人体的影响所致.每日6点~11点的高峰可能为:①清晨醒后至上午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体力和脑力劳动负荷较重;②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和血压峰值一致.血压监护证实8~10点为高峰,20点为次高峰;③清晨气温较低;④夜前服药,血药浓度已降至治疗水平以下.

    作者:贾文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2001年5月采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34例.结果:随访3~10月,34例患者中有29例在术后1个月生长骨痂,2~3个月显示有大量的骨痂形成通过骨折线,可以完全负重行走.无骨折不愈合.术后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对骨折局部的软组织和血供的破坏小,可有效控制骨折缩短或分离移位及旋转不稳定,临床复位好,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王永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21例报告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较少见.我科自1992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藏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藏药诺迪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用尼莫地平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头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和血粘度等.结果:诺迪康治疗后,病人总有效率92%,与尼莫地平的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诺迪康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且未见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作者:高书勤;彭健;赖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氨力农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氨力农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的作用.方法:肺心病患者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氨力农.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并对比.结果:2组都有确切疗效,治疗组PAP明显降低,CI、CO、LVEF明显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改善,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各指标也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力农可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应;徐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目的:分析9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92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降低,4眼因视神经损害视力光感或手动无提高,其余88眼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是有效的,但要注意操作技巧.较其它白内障本组的并发症高.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少数病人癫痫发作为脑血管病的首发症状,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我院自1996年~2001年住院的脑血管病合并癫痫发作的5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葛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及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无论是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多安全度过了危险期,保住了生命,但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及肢体活动障碍.同时也就发生了不同程度、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兼做心理医生,重视心理治疗.笔者根据患者常见的心理障碍浅谈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张焕芝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处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5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3例(86.7%)于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4例,5年1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伍启春;方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克雷白杆菌肺炎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克雷白杆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7例克雷白杆菌肺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基础疾病、发病诱因、症状与体征、X线检查、治疗与转归等,以及用K-B(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93%患者有基础病,其中COPD常见,混合菌感染7例,占26%,混合菌主要为绿脓杆菌和真菌;药物敏感测验提示共分离出58株肺炎克雷白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15株,占25.9%,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仅对亚胺培南和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结论:克雷白杆菌肺炎患者中63%为老年人,63%为医院感染,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ESBLs菌株的产生,使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治疗困难,诊断依靠病原学并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并联合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赵妍;高淑贤;魏春荣;李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外伤性虹膜根部断离修复方法的改良

    目的:观察虹膜根部断离患者在显微镜下由隧道切口缝合后瞳孔及视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7月虹膜根部断离的患者32例采用显微手术,由巩膜隧道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31例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2例患者瞳孔形状得到改善,消除双瞳孔.结论:对虹膜根部断离的患者,用显微手术由巩膜隧道切口处缝合修复,可有效地恢复瞳孔形状,改善视功能.

    作者:张秀梅;高翔;徐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对埃塞俄比亚阿达姆医院1999年3月~1999年9月使用产钳分娩(FD)与胎吸分娩(VE)的2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儿的并发症分别为软组织损伤和头皮血肿.FD和VE组从出口到中位牵引产伤有明显的不同(P<0.01),对产妇的影响FD和VE组无明显差异(P>0.05).VE组对新生儿可引起更多的软组织损伤(P<0.05).结论:FD和VE仍是解决阴道分娩的重要手术,应正确掌握指征,熟练操作,以期降低母儿并发症.

    作者:陈淑霞;陈永红;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病变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样本人群的胃部病变情况的变化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调查胃癌的发生情况.结果:943例患者中,Hp阳性率为61.4%,随访期为5~10年,平均5.5年,失访率为18.98%.其中阳性队列中发现胃癌23例(胃癌的发生率为5.7%,23/403),而阴性组确诊胃癌7例(2.2%,7/3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张兴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左前分支末梢纤维传导阻滞

    目的:为探讨左前分支下的末梢纤维传导阻滞.方法:对6例心电图共同表现为心电轴显著左偏≥-45°以上与典型的左前分支阻滞图像特点外,并伴有QRS波时间明显延长≥0.12S以上继发性的ST-T改变.结果:表明均系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对心室内区域性末梢传导纤维的损害,深入探讨.

    作者:袁圆;吕培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乙状结肠扭转26例治疗体会

    乙状结肠扭转是老年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基层医院较多见,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上有一定分歧.现就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6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方和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主动脉夹层16例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诊疗途径.方法:就本组16例病人临床资料、分型、临床表现做一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控制血压、心率及对症处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结论:对基层医院痛人的主动脉夹层内科保守治疗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振和;王明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