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前分支末梢纤维传导阻滞

袁圆;吕培生

关键词:左前分支, 末梢传导纤维, 心电轴
摘要:目的:为探讨左前分支下的末梢纤维传导阻滞.方法:对6例心电图共同表现为心电轴显著左偏≥-45°以上与典型的左前分支阻滞图像特点外,并伴有QRS波时间明显延长≥0.12S以上继发性的ST-T改变.结果:表明均系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对心室内区域性末梢传导纤维的损害,深入探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机制分析

    目的:观察β-内酰胺酶抑制剂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选用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合成剂或头孢哌酮与舒巴坦合成剂,对照组选用头孢哌酮或头孢曲松,同时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措施,对两组治疗后退热时间、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缩短退热时间和湿性罗音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难治性肺炎多为耐药菌感染所致,应考虑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选择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成剂治疗肺炎,临床获得确切疗效.

    作者:姬媛;赵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乙状结肠扭转26例治疗体会

    乙状结肠扭转是老年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们基层医院较多见,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上有一定分歧.现就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6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方和全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128例心肌梗死发病和死亡的时间分布

    本组资料报告了我院近10年1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历的发病和死亡时间分布.结果提示:发病高峰在11月~3月,月内高峰期在13日~19日,时辰高峰期为6点~11点.冬季和早春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原因考虑为天气寒冷、血管收缩、人体活动量少、血液浓缩、血小板凝集性增加之故.每月13日~19目的高峰期可能为月亮的引力对人体的影响所致.每日6点~11点的高峰可能为:①清晨醒后至上午交感神经兴奋增加,体力和脑力劳动负荷较重;②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和血压峰值一致.血压监护证实8~10点为高峰,20点为次高峰;③清晨气温较低;④夜前服药,血药浓度已降至治疗水平以下.

    作者:贾文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洗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对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6例口服中毒患者的洗胃过程进行分析、探讨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反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杜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头孢曲松治疗84例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头孢曲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84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其中肺炎42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8例,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20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4例.全部病人采用每日2g单次静脉给药,疗程7~10天.结果: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为86.9%,细菌转阴率为93.8%,仅有一例轻度皮疹,余无其他明显副作用.结论:头孢曲松一次给药方便,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性).

    作者:冀秀君;吕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病变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随访样本人群的胃部病变情况的变化及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调查胃癌的发生情况.结果:943例患者中,Hp阳性率为61.4%,随访期为5~10年,平均5.5年,失访率为18.98%.其中阳性队列中发现胃癌23例(胃癌的发生率为5.7%,23/403),而阴性组确诊胃癌7例(2.2%,7/32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7).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张兴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处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5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3例(86.7%)于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4例,5年1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伍启春;方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14例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不典型者易误漏诊,误诊率为47%[1].为吸取教训,现将本院近五年来(1995~1999)遇到的14例误漏诊病例讨论如下.

    作者:许燕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所致.患儿常以腹胀、频繁而剧烈的胆汁性呕吐为主要表现,如不能及时处理,将危及患儿的生命.所以护士加强病情观察给早期确诊提供依据,以便不失时机地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我科自1990年2月至1999年12月,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23例,总结如下: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针刺腰部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108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腰部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甘利欣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我们应用干扰素(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联合甘利欣(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尹燕明;万宝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1998年末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观察其疗效,并设对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血管病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癫痫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少数病人癫痫发作为脑血管病的首发症状,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我院自1996年~2001年住院的脑血管病合并癫痫发作的5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刘葛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0.375%罗哌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应用于乳腺癌时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它的结构与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氨酰基酰胺类局麻药布比卡因相似,但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低.

    作者:冯艳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脑原发恶性淋巴瘤较为少见,本文报道我科收治的一例病人,并行文献复习以便对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有进一步了解.

    作者:邹明雷;孙晓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开胸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本文通过125例开胸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航娜;肖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妇炎灵、洁尔阴套装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糜烂与电熨疗法并发症的比较

    宫颈炎为妇科常见病,约占妇科门诊总数的40~50%[1],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传统的电熨疗法虽然治愈率高,但并发症较多.笔者利用妇炎灵、洁尔阴套装联合用药治疗本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金花;赵瑞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护理

    笔者于2001年9月至2002年3月先后对使用此方法手术的病人进行观察,同时也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原学宏;刘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人心衰防治的探讨

    目的:为提高老年人心衰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方法:对136例老年人心衰患者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通过对本组病例实践,表明对老年人心衰患者采取吸氧,抗感染,利尿,小剂量地高辛和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等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针对本组病例显示的发病诱因,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加强自我保护.对老年人心衰的发生发展及处理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碧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