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激素短期使用在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中的应用

张强

关键词:小剂量激素, 甲状腺, 术后切口, 水肿, 切口粘连, 吞咽, 切口疤痕, 临床工作, 上皮瓣, 不适感, 异物, 局部, 颈部, 患者, 凹陷
摘要: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术后切口上皮瓣水肿外凸,吞咽时切口疤痕牵扯凹陷及主观局部牵拉异物感.术后切口粘连、水肿直接影响颈部美观,吞咽时不适感,且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沉重负担.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大黄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近研究和临床证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利胆通便等多种功效.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药学界的重视.本品与西药联用现象亦与日俱增.大黄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蒽醌类和鞣质类成分与西药发生作用,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占业;卢鹏伟;刘红涛;郭淑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疏血通与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疏血通与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分为2组,疏血通组50例.用疏血通6ml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川芎嗪组48例,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2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少.川芎嗪组总有效率79.1%,组间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较川芎嗪显著.

    作者:孙守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和/或分解尿素支原体引起的尿道炎,通过不洁性交传染,侵犯尿道和生殖器官.而慢性前列腺炎则是男性常见病,在临床上常见到两者并发的病例,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雯;王成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9例报告

    糖尿病合并感染临床多见,但并发深部感染如细菌性肝脓肿相对少见,多属急、重症,且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重视,及早对其进行诊治,现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9例报道如下.

    作者:石艳清;黄敬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份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和溶血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肝(CRE)、尿酸(UA)、葡萄糖(GLu)、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DHL-C)、钙(Ca)、乳酸脱氢酶(LDH)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ALT、AST、ALP、γ-GT、TBIL、DBIL、CRE、GLu、APo-B、LDH的值在溶血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01),APo-A的值在溶血前后有显著性差别(P<0.05),其中ALT、AST、TBIL、DBIL、LDH的值溶血后比溶血前测得的值高,ALP、γ-GT、CRE、GLu、APo-A、APo-B的值溶血后比溶血前测得的值低,而TP、ALB、BUN、DHL-C、CHO、TG、Ca、UA的值在溶血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其机制有多种原因,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侯春瑛;王志新;赵利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苯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蛋白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及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苯那普利10~20mg/d,不再加用其它降压药物,连用4周1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量血压,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结果: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1),而且肌酐及尿素氮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患者服用苯那普利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短期内对肾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马思中;马爱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危人流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由于未婚先孕的增加,剖腹产比率的增长等一些因素,造成高危人流呈现上升趋势.高危人流具有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的特点.本站自1999年至2000年期间采用米索400mg,术前2~3小时置入阴道后穹窿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戴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利福平的稳定性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稳定的利福平含量测定方法,满足利福平质量控制之需要.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8(4.6mm×10cm 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1.0mol/L枸橼酸溶液(30:30:36:4);流速为1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精密度日内RSD为1.2%,日间RSD为1.5%.结论:建立了一种稳定、专属、灵敏、快速、简便的测定利福平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作者:刘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病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痛时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外科手术病人合并糖尿痛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因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术后死亡2例,并发腹腔感染术后死亡1例,并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其它并发症20例均治愈.结论:应用胰岛素治疗是外科手术时控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良好方法.围手术期治疗糖尿病的伴发病可降低外科手术的危险性.

    作者:慕跃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咳嗽3周以上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及治疗结果报告

    目的:提高对慢性咳嗽肺通气功能正常的部份患者呈气道高反应性(HBR)的认识.方法:对咳嗽3周以上168例作肺通气功能(FEV1)测定,其中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接受磷酸组织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158例中48例呈HBR.分别给予抗HBR及抗病毒治疗,均在3~5天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给予FEV1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可给临床治疗提供病因治疗依据.

    作者:陆玲宝;施广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沙利度安临床应用进展

    沙利度安(thalidomide,反应停)是由德国药品制造商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发上市的一种镇静剂,用于妊娠反应的治疗.

    作者:陈亚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卵黄管纤维系带”致肠梗阻1例报告

    患儿,男性,6岁,住院号:101106.因腹痛、腹胀、厌食4天入院,经X线摄片提示:中上腹部多个液平面.彩色超声提示,腹腔内少许积液.

    作者:徐宝石;李家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一次性静脉穿刺套管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顺铂为主的腹腔化疗已成为卵巢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使患者免受腹壁长期留置导管之苦,现多采用单次腹腔穿刺给药[1].

    作者:赵秀娥;徐廷香;胡棉利;仲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现况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并有上升趋势,研究发现静脉系统的血栓发生率多于动脉系统,前者的发生为25%,后者为16%[1].溶栓在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中非常重要,现在对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的治疗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郑炳行;师天雄;谭焕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产时宫缩胎心率图型分析

    我院产科于2000年起使用胎心监护仪对产时产妇常规作短期胎心率监护,并证实其对预测产时胎儿缺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解洪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纳络酮在临床上的新用途

    目的:随着对纳络酮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日趋完善,很多新用途已值得交流、总结.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将其归类、分析、综合.结果:查阅到有价值的相关论著30余篇.结论:纳络酮同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酒精或镇静催眠药中毒;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急性中重型脑外伤;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5种新用途,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罗金荣;张成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脑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例中,全部表现为胼胝体缺如,侧脑室体部分离,室间孔扩大和分离,双额角远离、狭小,三角区、枕角及额角相对扩大,第三脑室扩大、上抬.另伴有半球间裂明显增宽22例,侧脑室外缘不规则性改变16例,脑灰质异位8例、脂肪瘤6例、蛛网膜囊肿8例、视-隔发育不良4例、中脑导水管狭窄2例.结论:CT扫描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庆栋;聂曙光;闫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阿霉素致心脏毒性伴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1例

    病例:患者,女,38岁.以乳腺癌术后5月,心悸、胸闷1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左侧乳房内上象限有一大小约2.0cm×2.0cm×2.0cm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左侧乳腺导管浸润性癌,于2001年5月10日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愈合良好,于6月10日行CAP方案化疗,CTX0.4IV d1、3、5,ADM60mgIV d1,DDP 40mg CD d1,连用三个周期.

    作者:李军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125例脑性瘫痪的疗效

    目的:总结125例脑性瘫痪(简称CP)患儿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采用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3~6个月.结果:有效率为97.6%、显效率56.8%.结论: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是治疗CP,减少残疾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彩云;吴丽;宋立新;王素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剂量激素短期使用在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中的应用

    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术后切口上皮瓣水肿外凸,吞咽时切口疤痕牵扯凹陷及主观局部牵拉异物感.术后切口粘连、水肿直接影响颈部美观,吞咽时不适感,且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张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