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咳嗽3周以上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及治疗结果报告

陆玲宝;施广懿

关键词:慢性咳嗽, 气道高反应性, 病因治疗
摘要:目的:提高对慢性咳嗽肺通气功能正常的部份患者呈气道高反应性(HBR)的认识.方法:对咳嗽3周以上168例作肺通气功能(FEV1)测定,其中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接受磷酸组织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158例中48例呈HBR.分别给予抗HBR及抗病毒治疗,均在3~5天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给予FEV1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可给临床治疗提供病因治疗依据.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黄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大黄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近研究和临床证明,大黄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利胆通便等多种功效.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医药学界的重视.本品与西药联用现象亦与日俱增.大黄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尤其是蒽醌类和鞣质类成分与西药发生作用,对临床疗效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其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占业;卢鹏伟;刘红涛;郭淑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危人流术前使用米索前列醇的效果分析

    近年来,由于未婚先孕的增加,剖腹产比率的增长等一些因素,造成高危人流呈现上升趋势.高危人流具有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的特点.本站自1999年至2000年期间采用米索400mg,术前2~3小时置入阴道后穹窿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戴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内科医生误诊35例宫外孕原因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但患者常因腹痛、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胃痛、腰痛、尿急等症急诊于内科,8年来我院共收治宫外孕391例,其中内科医生首诊82例,被误诊35例,为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15例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方面已日益显示其诊断及时、定性正确的优越性.现报道我院运用磁共振DWI技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15例如下:

    作者:胡纪根;吴力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下宫角妊娠22例临床分析

    在世界发达国家,异位妊娠在未破裂前的早期诊断率已达88%.宫角妊娠即属于异位妊娠之一.宫角妊娠在B超监测下诊断明确,对胚胎成活、继续妊娠有很大帮助,可很好地避免宫角妊娠一旦破裂后引起的腹腔内出血.1992年3月至2002年6月我院B超监测下进行宫角妊娠成活率的统计,共有22例,进行临床观察,现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英英;邱同青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开展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手术采取四孔操作法.结果:完成LC2000例,出现各种并发症41例.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非技术性死亡,轻度并发症21例.结论:严格规范化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初期从严掌握手术指针,采取正确的胆囊三角解剖技巧,适时中转开腹,合理放置引流,是顺利开展LC的关键.

    作者:王修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李金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进展

    脑梗死急性期是指自发病至14天以内.随梗死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同,脑水肿的发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王怀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毒鼠强又名没鼠命、四二四等,其化学名称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为剧毒神经毒性杀鼠剂,一旦急性重度中毒,病死率极高.我院1998年7月首次成功救治了5例急性重症毒鼠强集体中毒患者.现将其急救处理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丛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1999年1月~2002年2月临床诊断的AMI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既往有无高血压随机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AMI的梗死部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两组间的区别.结果:45%的AMI有高血压史;高血压组发生Killip3级以上心力衰竭高于对照组(33%与17%,P<0.05);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在AMI的发生过程中占有很大比例,高血压病人合并AMI时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增多,临床上应予以重视,AMI并发心律失常与既往有无高血压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局部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作者:顿驭光;邢永生;王忠民;陈瑞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9例报告

    糖尿病合并感染临床多见,但并发深部感染如细菌性肝脓肿相对少见,多属急、重症,且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重视,及早对其进行诊治,现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9例报道如下.

    作者:石艳清;黄敬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997年以来,我科采用锥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中等量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58例患者的治疗观察,现将该项手术在治疗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廷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析影响整体护理实施的相关因素

    整体护理的实施要求护士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依据病人的基本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身心护理,它要求每一位护士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意工作效果.从临床整体护理实施中发现,护理观念,护理管理,护士素质,诸多因素影响着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

    作者: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脑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例中,全部表现为胼胝体缺如,侧脑室体部分离,室间孔扩大和分离,双额角远离、狭小,三角区、枕角及额角相对扩大,第三脑室扩大、上抬.另伴有半球间裂明显增宽22例,侧脑室外缘不规则性改变16例,脑灰质异位8例、脂肪瘤6例、蛛网膜囊肿8例、视-隔发育不良4例、中脑导水管狭窄2例.结论:CT扫描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庆栋;聂曙光;闫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视网膜视神经挫伤电生理改变500例分析

    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后不同受伤部位、程度与视网膜电图(ERG),视诱发电位(VEP)敏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VEP使用黑白棋盘格反转刺激128次(P-VEP),纪录结果.ERG则采用单次闪光暗适应ERG(F-ERG),统一纪录条件,分别记录.结果:轻度视网膜损伤就可表现为F-ERG的b波下降,较严重病例才表现为P-VEP异常.不同组病例F-ERG和P-VEP改变与眼球挫伤部位,程度有相关性.结论:视网膜损伤多表现为F-ERG改变,其中以b波降低敏感.P-VEP对于轻度视神经损伤就有较高敏感性,严重病例P-VEP可熄灭.

    作者:朱慜;侯桂玲;郭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纳络酮在临床上的新用途

    目的:随着对纳络酮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日趋完善,很多新用途已值得交流、总结.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将其归类、分析、综合.结果:查阅到有价值的相关论著30余篇.结论:纳络酮同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酒精或镇静催眠药中毒;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急性中重型脑外伤;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5种新用途,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罗金荣;张成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急性胰腺炎并发非酮高渗综合征

    非酮高渗综合征(亦称高糖高渗非酮昏迷)是糖尿病的少见严重并发症,但随着完全肠外营养的广泛应用[1],急性胰腺炎并发非酮高渗综合征时常发生,现就1990~2000年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

    作者:何德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急性脑梗塞16例临床分析

    2001年至2002年,我院对16例脑梗塞患者行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马海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附14例报告)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所遇的14例胆漏病人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10例首选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道手术后.主要与炎症、粘连、解剖变异和操作不仔细有关,罕见术式选择不当.预防应从首次手术及术后处理着手.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胆漏大小、病情轻重选择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

    作者:张士兴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早期诊断的影响原因,讨论如何诊断与选择手术时机.结果: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在每一个闭合性损伤病人都能全部显示出来,不少伤员即使经过仔细的、反复的检查,也可能仅有1~2个或少数几个阳性症状体征出现,此时临床医生就应该据此及时做出诊断,并进行剖腹探查,而不应坐待出现全部症状,徒失有利的治疗时机.结论:对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早期诊断.

    作者:张小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