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时机

张小顺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 早期诊断, 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早期诊断的影响原因,讨论如何诊断与选择手术时机.结果:症状和体征不一定在每一个闭合性损伤病人都能全部显示出来,不少伤员即使经过仔细的、反复的检查,也可能仅有1~2个或少数几个阳性症状体征出现,此时临床医生就应该据此及时做出诊断,并进行剖腹探查,而不应坐待出现全部症状,徒失有利的治疗时机.结论:对腹部外伤的患者,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结合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价进行早期诊断.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黄管纤维系带”致肠梗阻1例报告

    患儿,男性,6岁,住院号:101106.因腹痛、腹胀、厌食4天入院,经X线摄片提示:中上腹部多个液平面.彩色超声提示,腹腔内少许积液.

    作者:徐宝石;李家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一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临床急救中较为多见,已成为内科急症,尤其是有机磷中毒,因其服毒量大,抢救较晚常引起呼吸肌麻痹,脑水肿,昏迷等严重后果而危及生命,救治成功率低.2001年6月我科成功救治一名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素红;张永艺;刁新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频彩超对乳房良恶性肿瘤的诊断

    目的:高频彩超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征及评价其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02例乳腺肿瘤患者高频彩超检查,二维图像上着重观察肿块边界、形状、内部回声特点,彩超上(CDFI)着重观察肿块内血流的频谱特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结果:102例乳腺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43例,良性59例,超声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率为90.7%,良性符合率为91.5%.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萍;顾成章;芮逸飞;范莉;颜紫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食管癌锁骨上预防照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对食管癌预后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对65例食管癌病人进行了锁骨上预防照射,随机分成两组:双锁上预防照射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均采用钴60照射.食管局部总量DT60~70Gy,双锁上DM50Gy.结果:双锁上预防照射组1、2、3年生存率似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放疗后有6%(2/32)出现锁上淋巴结转移.结论:锁骨上预防照射对防止淋巴结转移可能有效,但对生存率未见明确的影响.

    作者:邹明雷;孙晓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脑梗死的关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尽管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极快,但可因反复脑缺血造成脑组织的病理性损伤形成脑梗死.

    作者:梁艳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现况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并有上升趋势,研究发现静脉系统的血栓发生率多于动脉系统,前者的发生为25%,后者为16%[1].溶栓在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中非常重要,现在对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的治疗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郑炳行;师天雄;谭焕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疏血通与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疏血通与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分为2组,疏血通组50例.用疏血通6ml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川芎嗪组48例,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2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少.川芎嗪组总有效率79.1%,组间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较川芎嗪显著.

    作者:孙守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48例在服用乙菧酚的第6天加服米非司酮,共2天,总量150mg,第8天晨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6小时后清宫.对照组36例单用乙菧酚7天,第8天直接清宫.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次清宫率及自然流产率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中,优于单纯口服乙菧酚者,可以减轻病人痛苦.

    作者:罗堂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和/或分解尿素支原体引起的尿道炎,通过不洁性交传染,侵犯尿道和生殖器官.而慢性前列腺炎则是男性常见病,在临床上常见到两者并发的病例,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雯;王成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曲安缩松用于跟骨骨质增生治疗

    足跟痛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人,疼痛的发生大多与跟骨骨刺形成有关.我研究所自1999年11月至今应用曲安缩松(又名曲安奈德)治疗跟骨骨质增生患者11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兴龙;刘彦平;戴秀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析影响整体护理实施的相关因素

    整体护理的实施要求护士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依据病人的基本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身心护理,它要求每一位护士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意工作效果.从临床整体护理实施中发现,护理观念,护理管理,护士素质,诸多因素影响着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

    作者: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产时宫缩胎心率图型分析

    我院产科于2000年起使用胎心监护仪对产时产妇常规作短期胎心率监护,并证实其对预测产时胎儿缺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解洪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全麻药.它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镇痛效果好等特点.现已逐步运用于人工流产术.它可明显减轻手术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我院2001年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87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花香;李华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而DM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DM合并AMI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李金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进展

    脑梗死急性期是指自发病至14天以内.随梗死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同,脑水肿的发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王怀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剂量激素短期使用在减少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中的应用

    甲状腺术后切口水肿,粘连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术后切口上皮瓣水肿外凸,吞咽时切口疤痕牵扯凹陷及主观局部牵拉异物感.术后切口粘连、水肿直接影响颈部美观,吞咽时不适感,且给患者精神上带来沉重负担.

    作者:张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阿霉素致心脏毒性伴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1例

    病例:患者,女,38岁.以乳腺癌术后5月,心悸、胸闷1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左侧乳房内上象限有一大小约2.0cm×2.0cm×2.0cm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左侧乳腺导管浸润性癌,于2001年5月10日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愈合良好,于6月10日行CAP方案化疗,CTX0.4IV d1、3、5,ADM60mgIV d1,DDP 40mg CD d1,连用三个周期.

    作者:李军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2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因素与转归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一自身进展性疾病,除了原发肾脏疾患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外,很多因素可以加速其恶化.本文通过对121例CRF病例的总结,对这些因素及其转归分析如下:

    作者:张弘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出血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1997年以来,我科采用锥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中等量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58例患者的治疗观察,现将该项手术在治疗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廷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关系 (附30例AMI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塞组QTd明显长于下后壁心肌梗塞组(P<0.01).结论:QTd是预测AMI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崔志红;杨香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