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骨盆骨折的整体护理

黄凌云

关键词:妊娠合并, 骨盆骨折, 开展整体护理, 预防并发症, 治疗效果, 孕妇, 护理问题, 护理体会, 护理程序, 运用, 心理, 生理
摘要:妊娠合并盆骨折的病情来势见猛,孕妇的生理、心理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孕妇存在的潜在护理问题较多.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因素与转归

    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是一自身进展性疾病,除了原发肾脏疾患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外,很多因素可以加速其恶化.本文通过对121例CRF病例的总结,对这些因素及其转归分析如下:

    作者:张弘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开展20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体会.方法:手术采取四孔操作法.结果:完成LC2000例,出现各种并发症41例.胆管损伤、胆瘘、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0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非技术性死亡,轻度并发症21例.结论:严格规范化培训,聘请专家指导,开展初期从严掌握手术指针,采取正确的胆囊三角解剖技巧,适时中转开腹,合理放置引流,是顺利开展LC的关键.

    作者:王修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食管癌锁骨上预防照射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探讨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对食管癌预后的意义.材料与方法: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对65例食管癌病人进行了锁骨上预防照射,随机分成两组:双锁上预防照射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均采用钴60照射.食管局部总量DT60~70Gy,双锁上DM50Gy.结果:双锁上预防照射组1、2、3年生存率似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别.对照组放疗后有6%(2/32)出现锁上淋巴结转移.结论:锁骨上预防照射对防止淋巴结转移可能有效,但对生存率未见明确的影响.

    作者:邹明雷;孙晓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并发感染98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并发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胰岛素和抗生素问世以来,糖尿病合并感染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对其严重危害性仍须予以重视,我们对本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感染的98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吕建中;吴凌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15例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方面已日益显示其诊断及时、定性正确的优越性.现报道我院运用磁共振DWI技术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15例如下:

    作者:胡纪根;吴力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32例

    目的:探讨缓解期小儿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控制后每次给予口服氨茶碱2mg/kg,每8h一次,连服1年,并设立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记录观察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次数,观察前和观察1年后大呼气流速值(PE-FR)变化.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次数及PEFR值变化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氨茶碱口服对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作者:何旸;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9例报告

    糖尿病合并感染临床多见,但并发深部感染如细菌性肝脓肿相对少见,多属急、重症,且临床上易误诊、漏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重视,及早对其进行诊治,现对我院近3年来收治9例报道如下.

    作者:石艳清;黄敬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贝拉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皮素(ET-1)的变化及贝拉普利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例正常健康人血中ET-1的浓度.将5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入选30例,给予传统的强心、利尿、扩管治疗;B组入选28例,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贝拉普利10mg,每日一次,使用两月.结果:(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A、B两组治疗前后心衰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加用贝拉普利组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ET-1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贝拉普利治疗可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ET-1水平.

    作者:刘鸿涛;张玉梅;邓霞;孔祥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静脉全麻药.它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镇痛效果好等特点.现已逐步运用于人工流产术.它可明显减轻手术刺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我院2001年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87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花香;李华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脑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例中,全部表现为胼胝体缺如,侧脑室体部分离,室间孔扩大和分离,双额角远离、狭小,三角区、枕角及额角相对扩大,第三脑室扩大、上抬.另伴有半球间裂明显增宽22例,侧脑室外缘不规则性改变16例,脑灰质异位8例、脂肪瘤6例、蛛网膜囊肿8例、视-隔发育不良4例、中脑导水管狭窄2例.结论:CT扫描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庆栋;聂曙光;闫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的现况

    血栓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并有上升趋势,研究发现静脉系统的血栓发生率多于动脉系统,前者的发生为25%,后者为16%[1].溶栓在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中非常重要,现在对静脉血栓性疾病溶栓的治疗现况综述如下:

    作者:郑炳行;师天雄;谭焕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阿法维生素D3在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中的应用

    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在机体内参与钙、磷的吸收和骨化,缺乏甲状旁腺素的患者,其肠道吸收钙、磷的作用下降,血钙,血磷的浓度在阈值以下,进而影响到骨的钙、磷化,其主要症状表现在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重症患者肌肉强直性收缩,头向后仰,手如鸡爪状弯曲,腿脚强直,不能行走.

    作者:常高翔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肺隔离症误诊1例报告

    患者女性,45岁,因左胸部疼痛不适伴低热2年入院.患者既往无结核、肝炎病史.一年前因上述症状在外院诊断为:肺囊肿并感染住院抗炎治疗7日,症状好转后出院.

    作者:孙国强;姜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内科医生误诊35例宫外孕原因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但患者常因腹痛、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泻、胃痛、腰痛、尿急等症急诊于内科,8年来我院共收治宫外孕391例,其中内科医生首诊82例,被误诊35例,为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咳嗽3周以上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及治疗结果报告

    目的:提高对慢性咳嗽肺通气功能正常的部份患者呈气道高反应性(HBR)的认识.方法:对咳嗽3周以上168例作肺通气功能(FEV1)测定,其中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接受磷酸组织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158例中48例呈HBR.分别给予抗HBR及抗病毒治疗,均在3~5天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给予FEV1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可给临床治疗提供病因治疗依据.

    作者:陆玲宝;施广懿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围生期健康教育的实施及体会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产后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对人的一生显得短暂,但孕妇却要经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3个阶段.

    作者:冯玲玲;张惠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分析

    肌酸激酶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重要酶学指标之一,灵敏度高,特异性也较强,为了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对我院2001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7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CK水平监测,采用酶偶联测定方法,结果发现窒息组新生儿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经有效治疗二周后,各组新生儿CK水平趋向一致.

    作者:常彩红;牛德亮;贾莉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金属烤瓷冠桥常见问题及处理

    烤瓷熔附金属冠桥简称金属烤瓷冠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体,由于它兼具了金属冠桥的强度和烤瓷的美观,其质地硬、耐磨损、色泽近于天然牙,化学性能稳定,不易腐蚀变色、生物相容性好、抗冲击力强、对口腔组织刺激性小,在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固定修复中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目前已在全国广泛开展.本文作者通过近年来的临床实践,现就烤瓷冠桥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总结归纳如下:

    作者:孟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一次性静脉穿刺套管针在腹腔化疗中的应用

    近年来,以顺铂为主的腹腔化疗已成为卵巢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使患者免受腹壁长期留置导管之苦,现多采用单次腹腔穿刺给药[1].

    作者:赵秀娥;徐廷香;胡棉利;仲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例食管癌伴食管异物误诊分析

    患者,男性,55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一月,完全不能进食10天,要求安置食管支架来我院.患者入院以前10天无明显进食以后立即梗阻史,既往无特殊疾病史,体检:T 37℃,R 21次/分,P 70次/分,BP 16/10kPa,发育正常,营养差,慢性病容,消瘦,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腹部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肿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

    作者:王俊;杜志强;龚自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