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中;吴凌云
病例:患者,女,38岁.以乳腺癌术后5月,心悸、胸闷1月入院.患者于2001年5月在当地医院查体时发现,左侧乳房内上象限有一大小约2.0cm×2.0cm×2.0cm无痛性包块,活动度差,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左侧乳腺导管浸润性癌,于2001年5月10日行左侧乳腺癌根治术,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术后愈合良好,于6月10日行CAP方案化疗,CTX0.4IV d1、3、5,ADM60mgIV d1,DDP 40mg CD d1,连用三个周期.
作者:李军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疏血通与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98例,分为2组,疏血通组50例.用疏血通6ml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川芎嗪组48例,用川芎嗪注射液160mg加5%GS或0.9%NS注射液500ml,静滴,qd,2组疗程均为20天.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94%,不良反应少.川芎嗪组总有效率79.1%,组间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较川芎嗪显著.
作者:孙守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以顺铂为主的腹腔化疗已成为卵巢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使患者免受腹壁长期留置导管之苦,现多采用单次腹腔穿刺给药[1].
作者:赵秀娥;徐廷香;胡棉利;仲晓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25例脑性瘫痪(简称CP)患儿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经验.方法:采用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3~6个月.结果:有效率为97.6%、显效率56.8%.结论:针灸(头针、体针)、穴位封闭、按摩、功能训练等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是治疗CP,减少残疾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彩云;吴丽;宋立新;王素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由于未婚先孕的增加,剖腹产比率的增长等一些因素,造成高危人流呈现上升趋势.高危人流具有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的特点.本站自1999年至2000年期间采用米索400mg,术前2~3小时置入阴道后穹窿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戴玉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脑梗死急性期是指自发病至14天以内.随梗死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同,脑水肿的发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王怀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肌酸激酶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重要酶学指标之一,灵敏度高,特异性也较强,为了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对我院2001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7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CK水平监测,采用酶偶联测定方法,结果发现窒息组新生儿血清CK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经有效治疗二周后,各组新生儿CK水平趋向一致.
作者:常彩红;牛德亮;贾莉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MI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分析.结果: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塞组QTd明显长于下后壁心肌梗塞组(P<0.01).结论:QTd是预测AMI近期预后的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崔志红;杨香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随着对纳络酮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日趋完善,很多新用途已值得交流、总结.方法:查阅近几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将其归类、分析、综合.结果:查阅到有价值的相关论著30余篇.结论:纳络酮同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昏迷;酒精或镇静催眠药中毒;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急性中重型脑外伤;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5种新用途,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罗金荣;张成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缓解期小儿哮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控制后每次给予口服氨茶碱2mg/kg,每8h一次,连服1年,并设立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记录观察后1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次数,观察前和观察1年后大呼气流速值(PE-FR)变化.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次数及PEFR值变化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氨茶碱口服对儿童哮喘的长期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作者:何旸;李劲松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本文分析应用国产鲁南欣康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金惠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六十年代,我国学者首先使用莨菪类药物治疗感染性休克,使病死率有显著下降.近两年来,我们应用东莨菪碱成功地抢救了14例中毒性痢疾,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玉涛;曹宝鑫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良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脑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例中,全部表现为胼胝体缺如,侧脑室体部分离,室间孔扩大和分离,双额角远离、狭小,三角区、枕角及额角相对扩大,第三脑室扩大、上抬.另伴有半球间裂明显增宽22例,侧脑室外缘不规则性改变16例,脑灰质异位8例、脂肪瘤6例、蛛网膜囊肿8例、视-隔发育不良4例、中脑导水管狭窄2例.结论:CT扫描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闫庆栋;聂曙光;闫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整体护理的实施要求护士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依据病人的基本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身心护理,它要求每一位护士不仅讲究工作效率,更要讲究工作质量,注意工作效果.从临床整体护理实施中发现,护理观念,护理管理,护士素质,诸多因素影响着整体护理的实施效果.
作者:宋保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缺血型脑血管疾病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2例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给于中成药血塞通注射液静点和低能量HE-NE激光照射治疗一个疗程.观察症状变化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9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此综合治疗对脑梗塞有明显疗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庞海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份正常人血液标本溶血前和溶血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肝(CRE)、尿酸(UA)、葡萄糖(GLu)、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DHL-C)、钙(Ca)、乳酸脱氢酶(LDH)的值,并进行了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ALT、AST、ALP、γ-GT、TBIL、DBIL、CRE、GLu、APo-B、LDH的值在溶血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01),APo-A的值在溶血前后有显著性差别(P<0.05),其中ALT、AST、TBIL、DBIL、LDH的值溶血后比溶血前测得的值高,ALP、γ-GT、CRE、GLu、APo-A、APo-B的值溶血后比溶血前测得的值低,而TP、ALB、BUN、DHL-C、CHO、TG、Ca、UA的值在溶血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溶血对较多的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影响,其机制有多种原因,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标本的溶血,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侯春瑛;王志新;赵利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儿科吸吸道感染用药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DD(Defined Daily Dose,限定日剂量)和DUI(药物利用指数)法[1]分析我院1996~2000年五来儿科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用药情况.结果:对处方及长期医嘱进行统计分析,全部药物DUI值<1,提示我院儿科对呼吸道感染用药使用完全合理.从药物使用频率和金额构成显示,头孢类抗菌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黄雪莲;吕俊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头痛、腹痛、肢体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癫痫已逐步被肯定.现将近6年来以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经脑电图证实、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并确诊为头痛型癫痫的25例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魏丽红;张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糖尿病并发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虽然胰岛素和抗生素问世以来,糖尿病合并感染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对其严重危害性仍须予以重视,我们对本院1996~1999年收治的20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感染的98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吕建中;吴凌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对慢性咳嗽肺通气功能正常的部份患者呈气道高反应性(HBR)的认识.方法:对咳嗽3周以上168例作肺通气功能(FEV1)测定,其中158例肺通气功能正常者接受磷酸组织胺吸入激发试验.结果:158例中48例呈HBR.分别给予抗HBR及抗病毒治疗,均在3~5天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病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给予FEV1及气道反应性测定,可给临床治疗提供病因治疗依据.
作者:陆玲宝;施广懿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