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中毒致心肌损伤62例分析

董法娥;顾显水;顾云

关键词:中毒患者, 现报告如下, 住院患者, 诊断标准, 一氧化碳, 心肌损伤, 心肌损害, 神经病变, 致死, 致残, 文献, 疾病
摘要:一氧化碳(CO)中毒是一种常见的致残和致死的疾病.对CO中毒所致的神经病变,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然而对其所致的心肌损害却少有提及.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3月共收治CO中毒患者194例,其中62例达到了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CK-MB>5.0ng/ml),占住院患者的32%.现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灌洗法治疗幼女性阴道炎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灌洗法治疗幼女性阴道炎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璐;贺培秀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阿托品对小儿体温影响的临床观察

    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药,对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是必不可少的,对小儿来说尤为重要.但阿托品同时能使体温升高,这对有些病人是不利的.常规用量的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药,究竟能使体温升高多少,少有报道.

    作者:李国志;田家萌;郝文霞;赵国宏;南伟荣;宋廷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肾病综合征(NS)患者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肝素可防止血管内凝血及肾小球内凝血,但因易出血和需反复监测凝血时间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普通肝素通过酶学的或化学的降解而产生,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其出血的副作用则很少.

    作者:梁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面中部复合性骨折26例治疗体会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颅面复合伤有上升趋势.其中面中部骨折较常见,但常因为复合性骨折波及上颌骨、颧骨和鼻-眶-筛窦复合体,同时累及颅底,故在治疗中较难处理,现将我院1997年7月~2002年4月收治的26例面中部骨折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君;刘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8例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找出易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所有病例均拍摄X线胸片,必要时加拍左、右侧位胸片或X线多轴透视或胸部CT检查.测定肺压缩的程度,并用人工气胸器测压确定气胸的类型,确诊后立即给予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COPD并发气胸患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误诊率为(22.4%),大部分病例(75.9%)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病死率较高(5.2%).结论:对经积极治疗无效的COPD患者,要想到是否并发气胸,要常规拍摄胸片或X线多轴透视,一旦确诊为气胸,多需紧急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作者:张栋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42例治疗体会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发生率高、预后差,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手段和治疗措施.我科自1997年5月~2002年1月收治DAI病人42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总结如下.

    作者:张彤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随着其他因素心肌炎的减少,病毒性心肌炎逐年增多,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院心内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占玲;马爱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59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我科自1986年4月~2001年9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591例,根据不同类型和病情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琦;杨险峰;周菊玲;张书峰;王贵宪;黄岩;杨启政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粪流阻断加粪转流术一期治疗左半梗阻性结肠癌24例

    左半结肠癌伴肠梗阻临床常见,术前常无法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因此目前多采用分期手术的方法.我院自1995年至2001年采用粪流阻断加粪转流术对24例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施行急诊一期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成;刘在文;金德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硒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硒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3月甲状腺未明显缩小,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微粒体抗体(MCA)仍未明显降低的桥本氏病患者随机分成补硒组(42例)、对照组(30例).3月后对两组患者甲状腺大小及TGA、MCA测定.结果:补硒组30人(71.4%)甲状腺明显缩小,TGA28人(66.6%)、MCA25人(59.5%)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甲状腺激素治疗基础上补硒治疗对桥本氏病患者甲状腺缩小及自身抗体水平降低是有益的.

    作者:胡新艳;殷先德;李东海;郑云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梗死前心绞痛使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即仅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我们近年来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对其近期预后的影响,以了解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作者:何晓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胰岛素、甘露醇联合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

    近年来研究证实,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是造成急性脑梗塞(ACI)神经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虽先后出现了扩张血管、溶栓抗凝、血液稀释等一系列疗法,但讫今尚缺乏切实能够减轻ACI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临床实用药物[1].

    作者:汤建清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60例老年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体会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死亡率很高(30~50%),老年性颅脑损伤发生率约占10%,其死亡率可高达37.8~70%[1].现将GCS≤8分的广泛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的6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含蓄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急诊和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对比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威胁患者健康与生命为严重的问题,而及早对AMI进行溶栓治疗,使梗死相关血管(TRA)再通,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急诊室急诊溶栓和住院病人择期溶栓的对比研究,探讨急诊室急诊溶栓治疗的优越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布-加综合征误诊为肝炎十六年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男,36岁,农民.因纳差、腹胀伴黄疸16年来我科求诊.患者十六年前开始纳差、乏力、腹胀、间断肝腹水,反复黄疸,时呕血、黑便,在多家医院查肝功异常、肝脾肿大.询问家族史,其母亲患肝硬化腹水死亡,诊断为肝炎性肝硬化.经常服用抗肝炎药物至今,效果欠佳.

    作者:王宝宏;宋保才;史学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X线和CT影像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X线与CT检查在脊柱骨折影像诊断中的不同作用,以便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二种检查技术.方法:100例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用X线与C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中椎体骨折112个,椎体后缘连线连续67例,不连续33例;CT扫描稳定性骨折52例,不稳定骨折48例,椎管狭窄10例,无狭窄8例.结论:X线平片与CT扫描对脊柱骨折诊断都很重要,相互补充.检查步骤应先X线平片观察椎体整体序列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多椎体骨折,发现骨折再作CT重点详细检查,CT扫描能精确判断椎管狭窄及稳定性,更有利于临床正确处理.

    作者:刘学章;王浩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癌穿孔17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7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非切除组仅1例存活大于1年,余者均于半年内死亡.切除组中有6例(6/12例,50%)获得3年以上生存期.结论:对胃癌穿孔患者治疗须持积极态度,尽可能施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术.

    作者:林李波;陈少逸;邓兰树;何新卫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凯西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5例疗效观察

    我科在1998年3月~2000年4月期间,对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遂机分为二组,在一般保肝基础上加用凯西莱治疗组65例和不用凯西莱47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喜增;裴旭东;张玉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60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8年~2002年5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1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芳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伴病毒性肝炎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8例治疗体会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此类病人施行胆囊切除术不仅手术困难,而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何确定手术适应症及选择手术时机,如何通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而使病人安全承受手术等等,均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