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何晓红

关键词:梗死前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 近期预后, 缺血预适应, 急性心肌梗塞, 缺血发作, 保护作用, 状态
摘要:梗死前心绞痛使心肌处于预适应状态,即仅短暂的缺血发作可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我们近年来观察了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对其近期预后的影响,以了解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NI、MYO、CK-MB与心肌酶谱在心脏疾病中的联合应用

    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缺血性心肌损伤已成为常见病.近年来,心肌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已成为诊断心肌损伤的主要手段,但也有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传统酶学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够理想.

    作者:边召允;王新华;端木素丽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正畸治疗28例分析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MJD)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原因很多,对28例少年TMJD患者的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牙合)及咬合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少年时期及时纠正不良的胎关系、矫治错胎畸形可以有效阻止TMJD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范慧青;谢素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绝经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诊治体会

    糖尿病病人由于组织修复和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各种感染,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更高且常易复发,我们在1999年5月至2000年12月,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绝经期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同时,合用小剂量女性素,治疗19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英姿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10例张力性纵隔气肿的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张力性纵隔气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收治的10例张力性纵隔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均行纵隔切开引流术,无手术死亡,均康复出院.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张力性纵隔气肿的关键,纵隔切开引流术是治疗张力性纵隔气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向群;韩丕显;蒋朝阳;陈贵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苯那普利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蛋白尿疗效观察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其降血压、降低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等诸多功效而广泛用于临床,黄芪作为传统中药临床治疗肾脏病使用广泛.本试验将两药合用旨在观察两药合用治疗蛋白尿的疗效.

    作者:朱永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70岁以上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疗效观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急性白血病的诊治已引起人们重视.我们对12例7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联合化疗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文纪;刘兴贵;桑桂珍;史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胎儿营养与成年期疾病

    胎儿期营养对成年期疾病的影响已被人们广泛关注,胎儿期营养和内分泌状态会引发人体结构、生理和代谢的适应性、永久性的改变,是成人时期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的始发因素[1].本文重点探讨胎儿营养与成人期几种慢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魏文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癌根治术中胆总管损伤6例分析

    胃癌根治术即彻底清除胃的区域淋巴结,广泛地切除胃癌的原发灶,临床上不残留癌组织,已成为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的基本规则.但若手术中操作不慎,盲目追求淋巴结清扫或扩大根治,易发生医源性副损伤,我院1986~2001年共发生胆总管损伤6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峰;赵学钧;陈昌生;吴昊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折的早期治疗

    由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车辆急剧增加,多发性骨折的发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我院自1995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多发性骨折10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卫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惠儿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免疫比浊法检测3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作者:蒋红;王振开;万喻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手术治疗79例儿童肠套叠体会

    目的:探讨肠套叠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治愈.2岁或2岁以上儿童发生继发性肠套叠的机会显著增加.结论:空气灌肠未能整复的肠套叠须行手术治疗,已整复成功的儿童尤其是≥2岁的儿童宜做进一步检查,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器质性病变并作相应处理.

    作者:顾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591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析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我科自1986年4月~2001年9月共收治小儿急性阑尾炎591例,根据不同类型和病情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琦;杨险峰;周菊玲;张书峰;王贵宪;黄岩;杨启政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胃癌术后残胃迟发性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因胃窦部肿瘤行胃大部切除,周围淋巴清扫,毕Ⅱ式胃肠吻合术后,残胃引流液为血性是较常见的.此时胃液中的血可能来源于术时出血的残留或吻合口的少量渗血.一般术后24~48小时胃液色泽可恢复正常,术后3~5天胃液中已无血性,部分病人已恢复少量流质饮食.若此时,残胃又重新出血,笔者称之为迟发性出血.此类出血,偶可数量较大,又因出血部位不明,而难以作出治疗决策,有的甚至须紧急手术抢救.

    作者:单水阳;吕杰青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肝素治疗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3例临床观察

    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是指孕37周后,胎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或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我国的发病率平均为6.39%.IUGR围生儿死亡率为正常儿的4~6倍,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和智能发育[1].

    作者:张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成人错(牙合)畸形与正畸治疗8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正畸治疗情况,得出成人错(牙合)畸形治疗的特点,使成人正畸治疗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效果.方法:根据86例错(牙合)畸形治疗前后模型及部分头影测量X线片.经半年至两年随访观察无畸形复发.结论:成人错(牙合)畸形用固定治疗方法矫治,疗效显著,可广泛使用.

    作者:秦玉霞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两种心包置管引流术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评价

    目的:评价两种心包置管引流术在大量心包积液治疗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大量心包积液患者62例分成两组:A组使用猪尾巴导管,B组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术.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均为100%,A组穿刺口炎症反应高于B组,而B组的导管堵塞次数高于A组.结论:两种心包置管引流术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刘成加;霍纲娣;童步高;葛均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四川地区1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预后的分析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ARF病例中,病因以肾实质性因素多(111例),其中毒蕈中毒56例,鱼胆中毒21例,各种肾炎10例.其次为肾前性因素(19例),包括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13例、产后大出血3例.肾后性4例.在全部病例中,以农民病员居多(72例).所有病例均予利尿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64例进行血液透析,1例行腹膜透析.死亡17例,其中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产后大出血导致者共10例.结论:毒蕈中毒和鱼胆中毒是四川地区ARF的主要病因,该类病因所致的ARF预后较好,而肾前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树录;杨秀川;王莉;何强;王志静;张涛;罗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新生儿破伤风52例治疗体会

    1996年以来,我科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2例,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病死率明显降低,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九月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选择同期住院的高血压病及慢支病患者对照分析,了解血尿酸的水平及差异并分析相关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病组血尿酸水平高于慢支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血尿酸的升高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者血脂升高,特别是甘油三脂.尿酸的升高与肾功能的改变有关,且相互影响.结论: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提示早期肾功的改变,在控制血压的同时纠正血尿酸及血脂的异常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有益.

    作者:刘晓红;高庆江;周宏伟;高镜风;古力巴克;严玉梅;刘玉兰;张小刚;张艳红;张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凯西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5例疗效观察

    我科在1998年3月~2000年4月期间,对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遂机分为二组,在一般保肝基础上加用凯西莱治疗组65例和不用凯西莱47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喜增;裴旭东;张玉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