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地区1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预后的分析

周树录;杨秀川;王莉;何强;王志静;张涛;罗宏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因, 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ARF病例中,病因以肾实质性因素多(111例),其中毒蕈中毒56例,鱼胆中毒21例,各种肾炎10例.其次为肾前性因素(19例),包括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13例、产后大出血3例.肾后性4例.在全部病例中,以农民病员居多(72例).所有病例均予利尿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64例进行血液透析,1例行腹膜透析.死亡17例,其中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产后大出血导致者共10例.结论:毒蕈中毒和鱼胆中毒是四川地区ARF的主要病因,该类病因所致的ARF预后较好,而肾前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血脂变化.方法:对197例AMI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HDL-C/TC(H/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TC、TG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LDL-C升高,HDL-C降低,H/T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AMI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TC、TG、LDL-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HDL-C水平及H/T则死亡组显著低于存活组,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HDLC下降、H/T下降是AMI发病及死亡的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血脂代谢治疗尤其应注重提高HDL-C水平.

    作者:裘培恒;周中源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妊娠子宫破裂22例治疗体会

    子宫破裂是分娩损伤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危害很大.我院从1989年8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妊娠子宫破裂22例,现将治疗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孔广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囊结石伴病毒性肝炎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58例治疗体会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此类病人施行胆囊切除术不仅手术困难,而且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如何确定手术适应症及选择手术时机,如何通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而使病人安全承受手术等等,均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

    作者:陈红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胎儿营养与成年期疾病

    胎儿期营养对成年期疾病的影响已被人们广泛关注,胎儿期营养和内分泌状态会引发人体结构、生理和代谢的适应性、永久性的改变,是成人时期心血管、代谢和内分泌疾病的始发因素[1].本文重点探讨胎儿营养与成人期几种慢性疾病的关系.

    作者:魏文锋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凯西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65例疗效观察

    我科在1998年3月~2000年4月期间,对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遂机分为二组,在一般保肝基础上加用凯西莱治疗组65例和不用凯西莱47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喜增;裴旭东;张玉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面中部复合性骨折26例治疗体会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颅面复合伤有上升趋势.其中面中部骨折较常见,但常因为复合性骨折波及上颌骨、颧骨和鼻-眶-筛窦复合体,同时累及颅底,故在治疗中较难处理,现将我院1997年7月~2002年4月收治的26例面中部骨折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君;刘静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原发性附睾肿瘤18例报告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附睾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8例附睾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良性肿瘤中12例行附睾肿瘤单纯切除术,5例行全附睾切除术;1例恶性肿瘤行根治性睾丸附睾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9年,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例恶性肿瘤术后13个月死于全身衰竭及广泛转移.结论:诊断取决于病史、体检与B超检查,必要时埔以针刺活检,治疗主要为手术切除.

    作者:郭关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苯那普利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蛋白尿疗效观察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以其降血压、降低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等诸多功效而广泛用于临床,黄芪作为传统中药临床治疗肾脏病使用广泛.本试验将两药合用旨在观察两药合用治疗蛋白尿的疗效.

    作者:朱永坚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冠状循环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变化33例分析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脉循环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33例,冠脉造影前冠状静脉窦(CS)和冠脉开口处(AO)取血,比色法测定血浆NO水平.结果:冠心病组CS血浆NO水平(NOcs)及CS与AO血浆NO水平之差(NOcs-A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NOcs明显低于AO血浆NO水平(NOAO)(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Ocs-AO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SAP)组(P<0.05),AMI组和UAP组NOcs均明显低于NOAO(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冠脉循环系统血浆NO水平降低,AMI和UAP患者更为显著.

    作者:杨卫芳;许文亮;郭新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四川地区13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及预后的分析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7例ARF病例中,病因以肾实质性因素多(111例),其中毒蕈中毒56例,鱼胆中毒21例,各种肾炎10例.其次为肾前性因素(19例),包括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13例、产后大出血3例.肾后性4例.在全部病例中,以农民病员居多(72例).所有病例均予利尿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64例进行血液透析,1例行腹膜透析.死亡17例,其中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产后大出血导致者共10例.结论:毒蕈中毒和鱼胆中毒是四川地区ARF的主要病因,该类病因所致的ARF预后较好,而肾前性因素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周树录;杨秀川;王莉;何强;王志静;张涛;罗宏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阿托品对小儿体温影响的临床观察

    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药,对抑制腺体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抑制迷走神经反射是必不可少的,对小儿来说尤为重要.但阿托品同时能使体温升高,这对有些病人是不利的.常规用量的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给药,究竟能使体温升高多少,少有报道.

    作者:李国志;田家萌;郝文霞;赵国宏;南伟荣;宋廷燕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盐酸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1、2级高血压患者52例,给予贝那普利10~20mg/d降压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1周、治疗后6、12周测量血压值及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贝那普利治疗后6周,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持续到治疗后12周;血脂代谢指标在治疗后6周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于治疗后12周TG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结论:1、2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服用贝那普利降压治疗,不仅具有良好而持久的降压效应,还同时具有使血清甘油三酯降低、HDL-C升高等有益的脂代谢效应.

    作者:符耀华;季云章;顾惠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所致轻、中度肝损害的疗效.方法:抗结核药所致肝损害病人98例,分成2组,治疗组53例,不停用抗结核药,加用硫普罗宁注射液0.2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45例,停用抗结核药且不用硫普罗宁.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肌苷、维生素B1).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34%和71.11%(P<0.01),治疗组中ALT、AST、γ-GT、AKP和TB治疗前后的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为ALT173±50与48±16U·L-1;AST132±36与53±42U·L-1;γ-GT93±32与61±8U·L-1;AKP168±43与120±23U·L-1;TB70±48与21±5μmol·L-1.治疗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硫普罗宁对抗结核药所致的轻、中度肝损害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柳锋;刘晓辉;王武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惠儿机体免疫功能状况和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免疫比浊法检测3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1)患儿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以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为主,体液免疫不占主导地位.

    作者:蒋红;王振开;万喻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58例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找出易误诊的原因及诊断、治疗要点.方法:所有病例均拍摄X线胸片,必要时加拍左、右侧位胸片或X线多轴透视或胸部CT检查.测定肺压缩的程度,并用人工气胸器测压确定气胸的类型,确诊后立即给予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COPD并发气胸患者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误诊率为(22.4%),大部分病例(75.9%)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病死率较高(5.2%).结论:对经积极治疗无效的COPD患者,要想到是否并发气胸,要常规拍摄胸片或X线多轴透视,一旦确诊为气胸,多需紧急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作者:张栋才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随着其他因素心肌炎的减少,病毒性心肌炎逐年增多,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且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我院心内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4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倪占玲;马爱群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肾病综合征(NS)患者常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肝素可防止血管内凝血及肾小球内凝血,但因易出血和需反复监测凝血时间而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由普通肝素通过酶学的或化学的降解而产生,具有普通肝素的抗凝作用,而其出血的副作用则很少.

    作者:梁勇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运用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性病病原体

    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所致的泌尿生殖系感染,已成为我国各地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而快速、准确的性病病原体定量检测,是临床诊断治疗的迫切需求.

    作者:史华瑞;陈桂桂;王现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改良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改良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00例全子宫切除进行改进,采用下腹部横切口钝性拉开腹壁,筋膜下脱袖式切除子宫,不处理主韧带和宫骶韧带,不缝合腹膜,皮下脂肪无损伤缝线间断缝合,切口皮内缝合,不拆线.结果:该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结论:改良腹壁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文婷;吴新华;程凤川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59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误诊分析

    在急诊抢救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危重病之一.能否及时正确诊断,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我科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抢救404例AMI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59例误诊为其它疾病,误诊率为14.6%.现分析如下:

    作者:楚永凤;刘玉蕾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