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俊芳
目的:评价谷参肠安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我病房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美沙拉秦治疗(4g,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谷参胶囊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镜下炎症改善情况,治疗组83.33%,对照组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疾病活动指数降低,降低幅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谷参肠安联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那坤;武亮;赵冬琰;李莹;胡菱;王玉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从噎膈反胃病名概要及命名依据、噎膈反胃临床表现及其相互关系、噎膈反胃病症的病因病机、噎膈反胃病症的特殊性以及精神调摄的价值等5个方面阐释了历代医学文献有关噎膈反胃的若干重要理论成果.
作者:李如辉;王静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作为中医学的一种重要疗法,艾灸拥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骼肌、韧带与肌腱等主要结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不仅困扰运动员而且影响其运动成绩和职业生涯,而且也影响大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将艾灸应用于运动系统领域可以丰富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的治疗方法,故综述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关节炎、骨骼肌损伤、韧带与肌腱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艾灸应用于更多的运动系统疾病和损伤提供依据.
作者:史晓伟;张新定;龙碧波;周学兰;何茹;石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苔颜色和厚薄特点.方法:采集103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舌中、舌根、舌尖、舌两边舌苔颜色及全舌舌苔厚薄信息,不同部位舌苔颜色用红绿蓝三基色分值量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厚苔为主(73.79%);不同部位舌苔三基色分量值分析,舌中大、舌根小,舌边(左)与全舌接近,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病位不只在心而是五脏兼顾,故用舌苔颜色和厚薄来指导辩证确有依据.
作者:陈艳;史大卓;董国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天麻首乌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8 min,5%~15%乙腈;18~32 min,15%~26%乙腈;32~35 min,26%~ 27%乙腈;35~48 min,27% ~40%乙腈),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分析时间48 min.结果:根据10批样品建立了天麻首乌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其中包含天麻、何首乌等6味药的特征峰.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且分析速度较快,可用于天麻首乌片的质量评价.
作者:苏文俏;彭艳梅;李跃辉;周润维;朱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温针灸对经显微手术修复的完全离断周围神经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腓肠肌湿重的变化,并与单纯电针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纯电针组和温针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温针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纯电针组,但经统计学检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对周围神经完全离断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并不明显,但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苏静;孙志;沈素娥;孙郁婷;侯玉昆;李朕;刘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在月经病的治疗方面重视奇经八脉尤其是冲任二脉的作用,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调经当先调冲任;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主疏泄,与冲任二脉相交汇,调经不离于肝;注重调理脾胃功能,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与女子月经密切相关;同时善于运用经方并化裁古方,如桂枝汤、理中丸、二陈汤、甘麦大枣汤、四物汤等,临证总以辨证施治为要.
作者:张亚萍;唐振宇;李永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梅尼埃病是耳科一种常见病,以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等特点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因此治疗梅尼埃病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梅尼埃病的方法各异、效果不一,现将有关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炜悦;李峰;马捷;韩晨霞;郭思媛;周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衰大鼠模型,利用益气活血中药及运动训练联合干预,探讨慢性心衰心肌间质与交感神经重塑的机理及防治慢性心衰的新途径.方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塑造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随机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或)运动训练,治疗6周后处死取材.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心肌中TH、NET含量、心肌组织中GAP-43基因及GAP-4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心衰模型组TH、NET、GAP-43表达均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药物和(或)运动训练干预后,与心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下降,中药联合运动组效果明显.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运动训练能减轻心肌间质及交感神经重塑,效果优于单纯的药物组及运动训练组.
作者:马金;张艳;赵守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评价标准是“境界”高下、“自然”与否,追求“高境界”和“自然”(二者等价).“境界”高下、“自然”与否根于“有序”,而真正的“有序”为生命所独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是生命观.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山水并非生命.那么为什么山水文化的核心评价标准也是“境界”高下、“自然”与否呢?其原理就在于,山水文化是以生命而且是以人的生命裁剪山水,山水文化以人的生命裁剪山水的具体表现有两个层次:一是山水首先要宜于人的生命,二是山水还要宜于人的生命追求“高境界”,故本文主要论述后者.生命无论是进化还是发育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按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就是追求高“层次”高“境界”的过程.山水写的是人的生命,所以山水也以有境界、高境界为上.高境界的山水画、园林、盆景,其奥秘就是高信息量.山水文化对山水的要求,一大方面的实质就是增加信息量,故将从22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作者:陈小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国医大师郑新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病因病机基本特征是本虚标实,即肺脾肾亏虚为本,风、湿、热、毒、虚致瘀为标,是风湿热毒虚致瘀,困遏三焦,导致肺气虚失于通调、肃降,脾气虚失于运化、统摄,肾虚失于开阖,精室扰动、肾络灼伤,诱发蛋白尿、血尿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以补肺健脾益肾治本,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瘀总则,分辨致瘀成因(风、热、温、毒、虚)进行分证论治.
作者:刘洪;杨敬;黎颖;郑新;熊维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芳香性中药的药性独特,难以用四气五味来概括,且芳香性中药在临床应用广泛,效用奇特.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文献研究论述了芳香性中药与脏腑关系,探讨芳香性中药主要通过脾胃,行“香”的中正之气,运偏颇之“邪”,其又可入心(脑)及肺、肝、肾,以发挥醒、悦、行、散、通、透、化、开、宣、泄等作用,达到驱邪外出、令体正安的目的,对临床治疗危重疑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部环宇;王秀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程迁延难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脊髓病,是肝病领域的难题.“肝肾同源”是指肝肾两脏虽然在结构、功能上有差异,但却在中医生理中有相同的起源和密切的联系.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可以从疫毒和免疫功能紊乱角度分析CHB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临床表现及症状判断CHB的病情程度及预后,也为CHB的并发症提供了中医理论依据.因此应用“肝肾同源”理论分析CHB,可以指导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思路.
作者:杨婉;王兆林;王盖昊;于晓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中医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72例,通过中央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36例,脱落1例,男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1.78±8.61)岁;对照组36例,脱落2例,男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1.64±10.12)岁,终完成69例.试验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功能锻炼治疗,均治疗3周.以Garland和Wedey腕关节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影像数据为评定标准,采集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康复介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康复方法、焦虑情绪4个因素与腕关节中医康复疗效有相关性,康复方法的选择和焦虑情绪是影响腕关节功能中医康复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系统完善的中医综合康复指导及治疗对腕关节康复疗效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焦虑情绪作为影响腕关节功能康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赵勇;董青青;秦伟凯;闫安;张宽;赵国东;王钢;耿进朝;王站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治中48例月经过少(肾虚血瘀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周期治疗,比较和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中医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方在恢复月经量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势明显,疗效显著.
作者:卢燕;左亚威;王佩娟;汪兰兰;李恩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基于经典文献,引证和解析古文献中关于“后重证”的记载,从理法方药4个角度总结“后重证”在临床上的理论基础和“调气则后重自除”在“后重证”中的具体实践方法;旨在全面揭示“后重证”的病机关键、临床表现、虚瘀互结的证候学特点、调气活血为基础的治疗原则和基于加味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后重证”的合理性.进一步启发中医临床医师溯本归元,注重辨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学“防治结合”的优势.
作者:鲍新坤;林爱珍;孙光军;吴汉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既是养生保健的法则,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规矩”.“三伏天”是一年四季中天气为炎热之时,亦是人体阳气为隆盛、“脾土主令”之时,此时脾气健运、“阳气迅发”,体内痰湿、水饮易消弥.古人云:“百病皆因痰作祟”“怪病多痰”,这就说明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发生均与“痰湿”、“水饮”有关,通过“三伏贴”刺激背腧穴,疏通经络、激发脏腑功能,抑或温灸抑或服用温阳益气、健脾利湿的方药调理治疗,使一些慢性疾病的“夙根”得以“蠲除”,因此“冬病夏治”是治疗一些慢性病的佳时机.
作者:王亨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便秘是小儿常见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主任肖和印教授认为小儿便秘常分为虚秘和实秘两类,虚者多因气血亏虚、津液不足,实者多与乳食积滞、燥结气滞有关,敌应运脾导滞、攻补兼施为法,其多年来致力于推拿疗法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霞;郭凯;张丽;毛娜;王红娟;龙小雅;杨兵宾;肖和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东学西渐、西学东渐的时代特质,势必将共识疗效推向中医学发展的前沿目标,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及其方法虽然能被实践证明,但是现有的科学体系难以解释,因此借用相应科学方法进行临床或基础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久病入络学说自创建以来,不仅为疑难病的诊疗提供了有益启示,而且络作为一种通道的概念,可以成为中西医共识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络的理论内涵尚未完善,病络也绝不等同于络病.病络作为核心病机的反映,一定是构建于中医意象思维创造之上,大概念的抽提与其伴生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推演并不矛盾,这一点已在毒损脑络的研究上得以印证,故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对病络理论本源及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作者:张志强;谢颖桢;张华敏;王永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作者:牛静云;侯丽辉;李妍;徐芳;王颖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