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婧;叶树俊
面对公立医院“看病难”的现状,微信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工具,已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院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通过主动推送医疗信息,实现微信预约挂号、微信挂号、微信分诊排队、微信实时自助缴费、微信医患沟通等功能,是对现有医院医疗服务流程进行再造,打破现有医疗服务必须在院内完成的现状,将原有的院内的医疗服务向公众日常使用的手机上拓展.医院需要充分应用现有安全软硬件技术,在基于”互联网+”的微信服务新技术应用与信息安全中找到平衡点,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作者:仲晓伟;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一系列医、教、研等业务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它和医院医疗业务行为一起组成了医疗服务的价值.因此,如何大化地发挥出后勤部门的功能和作用,为平安医院的建设提供保障能力和高效服务,是管理者积极探索的课题.
作者:王红军;强莉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中层干部是医院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医院的中坚力量.因此培养一批既懂得医疗技术又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中层干部,是提升医院管理效力的重要举措.当前,不少医院也意识到了中层干部培训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作者:胡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妇幼保健院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分析近五年来的发展趋势,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对策.方法:调取该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通过整理,利用Excel进行分类汇总,得出相应的图表,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目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占职工总数分别为90.41%、4.99%、4.59%,男女比为1∶5.05,床护比为1∶0.5,医护比为1∶1.49,以本科学历为主,初级职称人数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医院护理人员不足,岗位设置不合理,管理和工勤人员学历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员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较大.
作者:杨秀青;钱东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随着我国首部中医药法的即将正式生效实施,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意味着保护和扶持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6月,泰州市获批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试点城市,同时又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泰州市中医院作为泰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新形势下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开启中医药振兴发展新征程,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我院就如何结合医院自身发展特点,积极面对医改新形势,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把各项利好政策转化为促进医院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动力做出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作者:孙晓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符合医改要求的标准化康复医疗服务四级网络体系.利用“院府合作”平台,实行康复分级诊疗,基层医院发现新发重症病人后,立即转至上级医院救治;患者进入稳定期、恢复期转入下级医院治疗、康复.通过三年时间探索建设,四级康复治疗体系在我区基本建立,栖霞医院康复医学科从无到有,并向市重点专科努力,患者享受到同质化医疗服务及精准医疗,实现了人民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作者:印正国;许光旭;俞学洋;黄琳;吕俊;顾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对一些家庭因意外、疾病等原因,引起伤残、死亡,造成家庭成员及本人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遇到特殊困难人群,该文通过组织和引导由专业医务人员志愿开展的生活关怀、精神关怀、健康关怀、再生育关怀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社会友爱互助精神,展示卫生行业的职业风采,切实解决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特殊困难家庭的良好氛围.
作者:徐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院是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场所,后勤服务作为医院整体服务的基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社会化改革又称“外包”,作为更优的资源配置,已在国内外医院获得了成功,但是在与国情、院情的匹配上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该文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中,提出一条适合普遍院情的优化应对方案.
作者:沈学伍;郑天兰;朱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公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奖金分配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如何加强针对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医院管理者对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逐渐重视,多家医院也进行了各种尝试和探索.该文对目前常用的两种绩效管理办法在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进行了调研和总结,旨在为科学合理地建设公立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绩效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仲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互联网+”在苏州市妇幼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以及在妇幼健康管理中的成效.方法:应用智能手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完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妇幼保健业务绩效考核.结果:为妇女儿童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结论:“互联网+”妇幼健康新模式,实现了全程、全人和全面的妇幼健康管理.
作者:邵琰;吴倩岚;王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通过“一对一”亲情导师制带教模式的引入和实施,探索新入职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与管理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对照组对照的方法,比较实行“一对一”亲情导师制带教模式前后新入职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效果.结果:实施“一对一”亲情导师制带教模式后,新入职医护人员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了因沟通不良导致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一对一”亲情导师制带教模式,有利于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开展医患沟通课程,增强了新员工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切实提高临床工作中医、患、护三方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新入职医护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作者:任建兵;姚丽娟;达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麻醉药品的用量、用药频度(DDDs)和排序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每种麻醉药品使用是否合理;同时对我院麻醉药品管理进行总结,包括组织建设、采购与验收、储存与保管、药房调配与使用管理、专项检查等环节,以规范和完善临床科室麻醉药品使用.
作者:徐丽亚;刘小平;李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医院所产生的成效和影响.方法:运用对比研究分析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改前后相关指标动态监测数据,通过改革后推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面展开分析.结果:现行公立医院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论:针对医改机制和体制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探讨下一步推进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作者:李国俊;曹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滨海县人民医院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强化专业基础的理论与实践、强化医疗风险防范等基本管理的源头预防;到加强重点部门关键岗位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严格履行核心医疗制度等各环节过程的控制;后加强医院信息化能力提升,进行医疗质控指标分析、建立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细化奖惩机制等结果管理.终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诊疗行为和流程环节的全面管控.
作者:孙文;戴斌;滕宏伟;王登艾;高夕雷;刘光亮;李莉;洪晔;孙思;周颖;单金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院临床诊疗活动中,普遍存在住院患者向医务人员写“请假条”后离开医院这一现象,随后出现很多医疗管理安全上的问题.通过分析请假与请假条的定义,解读有关法律规定,严格把握请假患者的“准入标准”,规范请假流程,完善非医疗需求保障体系,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张宇微;刘俊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推动医学健康科学普及工作,传播健康知识,引导大众树立健康理念,提高科学防病意识和能力等,需要专家医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民众的健康需求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动力,医学科普是临床工作的极大补充,是专家医生积累临床经验的好办法,也必然会给医学科研提供灵感的源泉.医学科普要告诉老百姓的是我们常见的临床问题,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给专家医生科普宣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作者:黄洁;陈越新;张英;彭雁;许志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文章指出了目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自身利益与公益性矛盾、医患遭遇诚信危机、医院管理团队缺乏管理专业训练”等问题,提出了“理顺医院体制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强化职工归属感、强化沟通实现服务意识与服务艺术的融合”的医院管理理念,进一步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作者:顾方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动向作出一系列关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提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更加彰显了这一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生命线”的时代价值.医疗卫生系统是维护人类健康、保障生命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做好医疗卫生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作者:万付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新时期、新思想、新环境下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终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医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该文根据医院青年特点,发挥医院党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坚持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管理项目,落实保障措施,积极探索新形式和新内容,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作者:徐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医患纠纷问题突出,各类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牵涉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也与医院、医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1].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当事人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造成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但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所争议事实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的情形[2].本文通过分析某三甲综合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总结医疗投诉的原因及医疗鉴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对策,为医院防范医疗纠纷及提高医疗安全与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宇航;孙华志;刘俊宁;赵太宏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