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冯锡洪;梁静范;朱浩佳;卢伟明;王丹;陈荣植;胡军

关键词:天普洛欣, 脑梗死, 溶栓治疗, 低剂量
摘要:为了探讨天普洛欣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UK100万u及50万u冲击治疗,并与采用血栓通280mg静脉点滴14d的30例脑梗死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栓两组在病程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降分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只要掌握好溶栓的适应症及剂量,天普洛欣溶栓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有效.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手术麻醉选择的研讨

    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疾病,常须手术治疗.根治术需清扫淋巴结,由于手术范围涉及腹腔、盆腔,该部神经丰富,对麻醉要求较高,需止痛完全,肌松满意,内脏牵拉反射轻,手术区域暴露清楚.现就我院1995年至1998年共施行直肠癌手术63例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志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子宫颈炎关系的探讨

    衣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简称CT),鹦鹉热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其中沙眼衣原体与人类疾病较为密切,其和淋球菌(简称NG)是引起女性生殖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为了解NG和CT与子宫颈炎的关系,我们应用FQ-PCR技术对500例子宫颈炎患者的子宫颈分泌物进行了NG和CT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歌红;崔会玲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颈椎病引起耳鼻咽喉症状的临床总结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有耳鼻咽喉症状者,多次检查无明确诊断,对症治疗又无好转,结果颈椎摄片发现有颈椎病,用颈部牵引等治疗而好转.说明颈椎病可引起耳鼻咽喉的症状,鉴于此种资料文献报道很少,我们在近15年内遇14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姚加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1例

    患者男性,68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7小时入院.查体:BP21.28/9.31kPa,神清,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明显减低,左侧巴氏征(+).心肺(-).化验:CH06.31mmoL/L,LDL4.95mmol/L.CT未见异常.

    作者:邢淑玲;孔金金;谷春;周一萍;谢伟;秦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婴幼儿静脉穿刺的经验体会

    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婴幼儿的输液、采血等工作,必须静脉穿刺,多年的实际操作,取得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穿刺部位与方法:我们选用的部位有头皮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颈外静脉与股静脉很少用.

    作者:程雪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报告

    弥漫性轴索损伤属于闭合性脑外伤,是外伤引起的脑白质广泛轴索损伤,但由于病情较重,昏迷时间长,而且往往对其认识不足及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与治疗措施,使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作者:安玉福;杨凤杰;孟凡(艹羽);于伟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和病人脱离危险后是否能够顺利恢复健康.现就其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俊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降纤酶与蝮蛇抗栓酶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蝮蛇抗栓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平均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降纤酶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蝮蛇抗栓酶治疗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效果降纤酶优于蝮蛇抗栓酶.

    作者:高群;杜越英;高延;李红梅;庞雅桢;叶季鲜;党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肝包虫囊肿破裂5例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肝包虫囊肿破裂是肝包虫病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在包虫病高发的新疆较常见,及时确诊和早期手术摘除内囊,清除破入腹腔内的囊液及子囊,是减少原头蚴腹腔内种植和其它并发症的关键.但肝包虫囊肿破裂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病例缺乏特异性、典型的症状体征,加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和警惕性不高,易误诊延误手术治疗时机,甚至误治.我院自1990年6月~2000年3月共收治肝包虫囊肿破裂27例,误诊误治5例,误诊误治率18.5%,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仕明;徐静;李长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期治疗及预后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逐步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存活率明显升高,但存活者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如何改善预后,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是目前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我科自1996年以来对重度HIE及部分中度HIE患儿进行新生儿期后多疗程脑活素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梅;李小兰;姚平;黄婉英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肝素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肝素应用到临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达半个世纪,其疗效 的确切已得到广泛的肯定.但在肝素的应用过程中常出现一 些副作用使治疗中断,甚至病情恶化.本文就肝素的副作用及 防治措施加以概述.

    作者:王威;甘露;矫吉三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术后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胆道术后发生胆道大出血的病例行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行肝动脉分支出血点近端栓塞.结果:14例栓塞后出血均立即停止,2例再发出血,经再次栓塞后止血成功.结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和栓塞对胆道出血诊断准确率高,止血效果确切,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是治疗胆道术后大出血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东杰;贺夫林;俞伟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精神症状58例临床分析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出现精神症状不只见于肺性脑病,还可由其他多种情况引起.从本组58例患者的分析可以看出:肺性脑病占73.3%,而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占13.8%,低渗性脑病占8.6%,感染中毒性脑病占3.4%,由激素等药物治疗引起者占0.9%.临床医生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要结合临床,及时做有关化验检查,以免误诊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陈效库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灌洗及护理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一种极凶险的急腹症,病死率高.手术后坏死组织如不及时清除和彻底引流,势必继发腹腔感染及出现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可高达95%[1]以上.

    作者:周兰杰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老年人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锥颅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的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42例,并与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51例对比分析.结果:手术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保守组(P<0.01),日常生活能力(ADLⅠ~Ⅲ)比较,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组(P<0.01).结论:锥颅血肿抽吸脑室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的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创伤小,适应症广泛,疗效良好.

    作者:李金亭;周进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诊治特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高,老年糖尿病日渐增多,尤其是老年糖尿病引起的一系列的心血管病变已成为当前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对其认识及正确处理,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十分重视.

    作者:段顺元;刘铁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方法:对我院3年多来发生新生儿窒息的11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可为单一性,也可为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结果: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胎盘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早产、妊高征等.结论: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脐带、胎盘的异常,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有利的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张建果;郑云英;李丽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存活4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救治探讨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病死率极高.然其存活率或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及卫生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为提高我国VLBWI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我们将1995年元月至1999年12月出生住院并抢救存活的46例VLBWI 的情况作一分析探讨,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军;王西阁;刘保民;张国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阿霉素和聚维酮膀胱内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

    浅表膀胱癌(PT0~T1)在作保留膀胱的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约50%~70%的病人在1年内复发,术后膀胱药物灌注是目前常用的预防措施,我院自1993年9月~1996年2月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病理检查为PT0~T1、G1或G2的患者用聚维酮(PVP)作为抗肿瘤药的溶剂进行膀胱内灌注,对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护理体会和疗效的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吴皓宇;夏国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EP)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随着β-HCG放射免疫连续测定及阴道B超的普及应用,EP的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EP的保守治疗正在国内普遍开展,本文前瞻性对比研究了氨甲喋呤(MTX)连续用药、单次用药以及MTX和米非司酮(Ru486)联合用药治疗EP的疗效与副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孟公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