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3331”质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李建业;赵成;陈加玉;刘晓峰;杨庆松

关键词:质控体系, 监管, 指标考核, 奖惩
摘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结合医疗质量管理新趋势,更新管理理念,以“三甲评审”工作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建立并实施了医疗“3331”质控体系.该文对医疗“3331”质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了探讨,随着质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并落实,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改善.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议医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

    该文以某地市级三甲医院为例,从研究医德档案建立的必要性着手,阐述了建立医德档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进一步探讨出医德档案的建立对医院今后长足、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作者:方敏;谢芳;周绪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疗“3331”质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结合医疗质量管理新趋势,更新管理理念,以“三甲评审”工作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建立并实施了医疗“3331”质控体系.该文对医疗“3331”质控体系的构建及运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了探讨,随着质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并落实,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改善.

    作者:李建业;赵成;陈加玉;刘晓峰;杨庆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谈急救车辆的使用安全与管理

    文章归纳总结在实际管理与使用救护车辆时,如何确保救护车的安全使用.

    作者:陈若然;顾德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医改进程中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文章阐述了全面预算的涵义,分析了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作者:郝亚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绩效管理模式的探讨

    联系南京鼓楼医院绩效管理实际,分析了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及基本原则,并从医院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及绩效管理措施两方面对医院绩效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以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

    作者:刘珺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建设高素质后勤职工队伍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通过对医院后勤队伍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挖掘自身的潜力,强化服务意识,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后勤职工队伍.

    作者:刘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患者为中心 优化医技检查流程——浅谈住院患者医技调度系统的构建

    文章阐述了住院患者医技调度系统的构建背景,系统组成以及使用特点、功能及优势.

    作者:陶骏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创建“星级服务型党支部”为抓手催生医院基层党组织新动能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从2014年开始,以创建“星级服务型党支部”活动为抓手,催生医院党组织新的动能.

    作者:宋波;白耀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2015年SCI收录论文的计量学分析

    目的 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2015年年发表的SCI收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地位,为今后工作导向提供参考.方法 对发表的SCI收录论文在发表数量、学科分布、影响因子(IF)、期刊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2015年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27篇,数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但质量还有待提高.结论 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应重视论文质量的提升.应加强学科建设,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医院科研水平和质量的整体提升.

    作者:田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抓管理 外树形象 综合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内抓质量,对外树立形象,创新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并推进“一卡通”就诊,以综合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作者:王炼;朱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新时期做好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出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着眼于办实事,运用好媒体,坚持以文化人为医院业务工作保驾护航,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为医院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

    作者:李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创新职工之家建设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职工之家建设是单位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创新职工之家建设,对于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法,使工会工作更好地符合党的要求,符合职工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在创新职工之家建设方面的一点体会,谈谈深化职工之家建设,对单位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杨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强医院行风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立足教育培训、拓宽活动载体、强化制度管理、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等做法,将行风建设工作融入医疗服务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对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和社会满意度提出了思考.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影响中风患者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实施的原因及对策

    通过对2015年神经内科收治的162例中风患者,针对病机证候实施相应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穴位按摩、耳穴埋籽、中药熏洗、中药涂药执行率较高,分别为71.0%,62.9%,33.3%,30.9%,而刮痧、拔罐、艾灸、中药湿敷的使用情况较少,执行率较低;因护理、医生及患者导致未能实施中医护理操作的人数占比分别为61.5%、20.8%、16.7%.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及中医护理的发展.

    作者:武秋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护士对岗位管理认知度的现状及对策

    目的 了解无锡市医院临床护士对岗位管理的认知情况,为护理管理部门更好地落实护士岗位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医院临床护士对岗位管理认知的调查问卷,在全市11家二级及以上医院随机抽取62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岗位管理认知度普遍较高;随着年龄的上升其认知下降;编制内护士的认知分值高于合同制护士.结论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十分必要;但在岗位设置、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方案的制订中要适当考虑年龄工龄和护理工作特点等历史和现实因素,同时加强对高年资护士的教育和培训;要让不同用工类型的护士享有同等待遇;制订绩效考核方案要参考护士意愿.

    作者:许萍;曾金艳;华皎;蔡英华;邵阿末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六“知”角度论手术相关医疗赔偿的原因及长效控制机制

    该文从“知法、知己、知彼、知人、知情及知错”等6个方面,对手术相关医疗赔偿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剖析,初步探讨了可行的长效控制机制,为基层医院有效防范手术相关的医疗赔偿提供思路和借鉴.

    作者:陈俭波;奚向东;杨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如东县规范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20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如东县卫生计生部门着力加强120院前医疗急救能力建设,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按照国家《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和《江苏省规范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5)》的要求,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能力建设还必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为此,作者根据该县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现状,分析了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作者:李中建;徐国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立足学生专业文化活动 提升医学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文章以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主要从4个方面分析立足学生专业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以达到切实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作者:储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PDCA循环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规范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实施PDCA循环前组;根据PDCA实施的3个循环过程,将2013年至2015年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分为3组,按照PDCA循环管理法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程序,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用药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整改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术前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平均用药天数、疗程合理率等各项指标均好转,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有效促进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承益;张竹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以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该文以无锡市中医医院为实例,系统总结了该院近年来围绕医院改革建设发展大局,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成效和体会,为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载体,提供启发和借鉴.

    作者:潘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