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玉敏
目的:基层医院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4年期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的28份报告表的填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其表15大项中有6大项出现漏填、填写不完整、错填现象。结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填写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
作者:许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在2013月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160例采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多发人群为儿童和老年人,联合用药、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很多,且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等,要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用药途径、方式和药物选择上的重视。
作者:庞永;张莉丽;陈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选取本地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快速血糖仪(便携式),以自行设计的“自我检测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结果: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良好者仅占20%(6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监测频率、时间不科学者占80.33%(241/300),未明确血糖控制目标者占30.67%(92/300),未妥善保管血糖仪、血糖试纸者占24.67%(74/300),未正确操作血糖仪者占23.33%(7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够重视自身疾病,仪器、试纸保管知识缺乏,嫌麻烦、觉得没有必要。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鲁慧;孔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HCC中检测MnSOD的意义。方法:运用WST-1方法检测所收集的肝癌、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中MnSOD的含量。结果:Mnsod在组织中的含量正常肝组织、癌旁组、肝癌组比较逐步明显下降,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nSOD的含量下降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MnSOD可能作为治疗肝癌的靶点之一。
作者:刘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应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儿科住院患者满意度。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分别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对实施pdca模式前后儿科病区住院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满意的82%提高到95%,一般的由14%降至3%,不满意的由3%降至0。结论:针对不同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合理应用pdca模式,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
作者:陈玉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6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析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患儿均顺利通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通过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有效的治疗,并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洪艳;孔德荣;周翠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高度下急进高原者眼底视网膜健康变化。方法:观察记录内陆地区无高原居住经历的5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在内陆平原60m海拔高度、西藏拉萨3500m海拔高度、羊八井4570m海拔高度眼底变化,分析急进高原对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影响。结果:内陆平原60m海拔时,均无眼底视网膜异常;海拔3500m时,全组9.0%视网膜静脉轻度充盈(A:V=1:2),未见视网膜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海拔4570m时,19.0%静脉充盈扩张(A:V=1:3),2.0%眼底视网膜浅层出血,2.0%视网膜血管腊肠状改变,全组未见黄斑区出血及视力变化。结论:急进高原有可能诱发视网膜水肿、出血及血管形态异常,且海拔越高、影响越明显。
作者:独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入院后接受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与护理,并在常规基础上对入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心理干预护理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各大因子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Ⅱ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提高治疗效果、保持血糖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红燕;朱敏;胡丹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er)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肿瘤中长期化疗。目前以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作者:李静;叶红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月经来潮后5天给药12.5m g口服,1天1次,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粒/次,1天1次,用药3个月。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禁忌辛辣、海鲜、酒等,治疗期间怀孕者即刻停止服药。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痛经程度进行评价、评价疗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月经量多、性交痛及触痛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64±2.18)分、(4.31±1.03)分,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8.87±2.09)分、(1.39±0.67)分;治疗后两组V A 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月经量多、性交痛及触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满意,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丽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上午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 i n,下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次30m i n,一周5天,共训练8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30min,2次/天,一周5天,共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erg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及ADL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从宁波的云医院,到阿里的免费HIS系统,医和药似乎已在云端打通。“云”能带来什么变革?“云”对医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医疗行业的数据量惊人,其五花八门的程度同样惊人。传统的HIS 系统在越大的医院,个性化的程度越高,互相对话也越难。这种模式已经被证明既不经济,对保证质量也不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方法,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方法:对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适时终止妊娠,加强产程的观察与护理,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促进早日康复。结论:妊娠晚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配合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护理重点是病情动态观察,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梁文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作者:曹一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我国的护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医学领域处于滞后状态。就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与工作性质而言,其处于医生的附属地位,在卫生服务领域其工作能力稍微欠缺,而护理专业却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不断增加,既需要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护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院校合作带教模式的含义与优势,浅要分析了院校合作带教模式在护理专业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及其应用意义。
作者:陈燕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手术切口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选取13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同时选取1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当前我国艾滋病毒流行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本文主要研究艾滋病对患者家庭所造成的经济社会影响。通过入户走访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调研,发现艾滋病对家庭的影响首先体现在经济层面:由于主要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支出,直接导致家庭负担增大,甚至返贫。其次,随之而来的社会排斥又使家庭面临被社会孤立的现实,进一步增加家庭成员的精神负担。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艾滋病患者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社会应给予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以人文关怀和经济援助。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进行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患者,同时选取58例进行铸造金属桩口腔修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观察比较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100.0%(58/58)及93.1%(54/58),对照组患者的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1.0%(47/58)及62.1%(36/58),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单颗纤维桩时间及6个月后牙周指数(松动度、P D、P L I、B I)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玲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通脉宣痹汤治疗痰瘀互阻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痰瘀互阻型胸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在用单纯西医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单纯西医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通脉宣痹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脉宣痹汤对痰瘀互阻型胸痹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