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er)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肿瘤中长期化疗。目前以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微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为广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提供稳定的无痛性静脉输液通道[1-2]。
作者:李静;叶红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8%,男性占32.2%,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骨折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乐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学龄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现状,为防止学龄前儿童意外伤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杨浦区托幼机构儿童意外伤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对受伤类型和发生意外场所进行统计。结果:从意外发生场所来看,列在前两位的分别是户外活动(53.03%)和室内活动(27.27%),从受伤类型上来看,骨折和缝针分别占到了42.42%和37.88%。结论:为了能够让学龄前儿童得到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在强化相关安全训练,开展教育干预工作、强化急救水平,强化环境安全管理工作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徐敬;童琦;陆敏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食物不耐受和婴儿慢性腹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2-12月龄慢性腹泻患儿50例。结果:其中48例患儿食物不耐受检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96%,且牛奶具有高的阳性率,其次分别为蛋清/蛋清、小麦、西红柿。均进行进行相应的食物回避治疗,并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显效33例(66%),有效11例(22%),无效6例(12%),有效率为88%。结论:婴儿慢性腹泻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较大,予食物回避奶和氨基酸配方治疗,治疗有显著效果。
作者:胡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献血前血红蛋白筛查使用硫酸铜法新标准后悬浮红细胞质量分析。方法:统计新标准执行前后各一年悬浮红细胞常规抽检数据,比对结果并分析。结果:硫酸铜新标准执行后悬浮红细胞血比积合格率提高。结论:新标准实行后血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保障了用血者的权益。
作者:赵敬红;冯兰洁;王登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放疗应用真空垫与乳腺托架两种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均采取放疗,观察组采取专用固定板与真空垫固定,对照组采取专用乳腺托架固定,测量两组患者摆位误差。结果:观察组Y轴及Z轴上摆位误差均显著小于对照组,1次摆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乳腺癌放疗中采用真空垫固定可对患者手臂及身体位置良好固定,可重复度高且舒适度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赵志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胃穿孔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单纯修补组,每组各50例患者。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胃大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单纯修补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进行治疗。结果:单纯修补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胃大部分切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修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胃大部分切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
作者:张晓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的治疗问题,并且研究全科医学正肿瘤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以此推动全科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方法:对参加直肠癌的560名社区居民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居民的生活状况、三级肿瘤防治网路的可实现性、了解肿瘤防治知识的程度等方面。在调查中用到数据统计的方法,用Excel工作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问卷调查,可以从收到的440份问卷中统计出,其中离退休居民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0%,在肿瘤防治的相关知识方面,居民认识到肿瘤防治的工作要在“三早”进行癌症的体检,居民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高。其中96%的居民认为应该建立有效的肿瘤防治网络,定期在社区开展健康宣传及讲座,进行癌症的检查等工作。结论:全科医学,特别是社科医院,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定期在社区举办对高危人群的癌症筛选工作。发挥全科医学在预防肿瘤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健康宣传的方式加强人们的肿瘤预防意识,重点做好癌症筛查的工作。以社区医院为主,二、三级医院为辅建立完善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实现肿瘤的有效预防,需要充分发挥全科医学的作用。
作者:姬志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肌酐进行多要素方法学性能验证。方法:针对正确度、精密度、线性、临床可报告范围四个主要性能指标进行验证。正确度验证:通过测定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质评物,评估偏倚;精密度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EP15-A[1]文件,评估批内不精密度、日间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参照行业标准WS/T 408-2012[2]验证线性范围,稀释度验证按一定稀释比例进行验证。结果:批内精密度低值样本CV 0.6%、高值样本CV 0.6%;天间精密度低值样本CV 1.8%、高值样本 CV 1.4%。卫生部临检中心2014年度小分子代谢物正确度验证物检测偏倚分别为:低值样本-2.56%、高值样本-2.14%。精密度、正确度指标符合行业标准要求。肌酐线性检验结论为符合一阶线性方程(统计学标准线性),检测高限为8819.3 umol/l,临床可报告范围高浓度为88193 umol/l。结论:AU2700肌酐检测几项主要性能指标符合国家行业要求,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石亚玲;姚细安;黄继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结构重建术在鼻窦炎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根据有无息肉分为息肉组和无息肉组术。结果:94例患者中,总有效91例,总有效率为96.81%。无息肉组术后黏膜平均上皮化时间低于息肉组(P<0.05)。鼻中隔偏曲、中鼻甲肥大、钩突肥大、中鼻甲反张的比例均为息肉组高于无息肉组(P<0.05)。发生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6.38%。结论:鼻窦炎手术中鼻腔结构重建可以提高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全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技术。本文就人工瓣膜的超声评估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选取本地3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快速血糖仪(便携式),以自行设计的“自我检测现状调查表”调查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结果: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良好者仅占20%(6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现状:监测频率、时间不科学者占80.33%(241/300),未明确血糖控制目标者占30.67%(92/300),未妥善保管血糖仪、血糖试纸者占24.67%(74/300),未正确操作血糖仪者占23.33%(70/300);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检测主要影响因素为不够重视自身疾病,仪器、试纸保管知识缺乏,嫌麻烦、觉得没有必要。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作者:鲁慧;孔雪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外孕与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关系,降低宫外孕发生率。方法:观察86例宫外孕患者及86例正常宫内早孕妇女,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6例宫外孕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及两者混合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宫内早孕组。结论: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导致宫外孕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早期筛查和治疗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有助于降低宫外孕发生率。
作者:郑淑婕;郭华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防治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宫缩乏力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母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1.11%的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妇,能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喜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美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心脏病发作的小鼠注射一种微RNA分子,可以刺激小鼠心脏长出新的细胞。这种受损心脏修复法有望应用到人身上。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采用加强入科宣教、参加医师查房、新形式护理查房、角色扮演中施行操作演练、实习日记交流等策略,对NICU护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训,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在培训前后进行测评,以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后NICU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该培训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梁湘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产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08例2013年11月-2014年11月社区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个体化综合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发放宣传资料,疾病相关知识讲座等。结果: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88.89%,规律用药96.3%,加强运动72.22%,饮食、食盐控制81.48%,血压监测94.44%。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社区医生健康教育后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控制血压,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等效果显著。
作者:张春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视力障碍患者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入院19例老年视力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全组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19例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疼痛减轻,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P<0.05)。结论:对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实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李晖;王映映;胡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6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的护理,观察患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66例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大幅提高临床疗效,值得研究推广。
作者:阿依努尔·玉苏音;迪丽努尔·伊马木 刊期: 2015年第11期